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06年, 第4卷, 第z1期 
刊出日期:2006-12-31
  

  • 全选
    |
    药物警戒
  • 张俊;裴振峨;邢丽秋;孙文竹
    . 2006, 4(z1): 1-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雷波;李秀琴
    . 2006, 4(z1): 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替沙星在本院使用初期,药品不良反应多见,并有房室传导阻滞和类似过敏性休克症状的较严重病例出现.这一状况反映了加替沙星潜在的不安全特性,也暴露出存在着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严重性风险的诱因.临床医师必须注意合理使用加替沙星,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医疗单位有必要加强对加替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
  • 涂云平;何爱玉
    . 2006, 4(z1):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首乌丸在使用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目前出现的首乌丸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生何首乌毒性较制何首乌毒性强,其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肝损害.结论 应重视含何首乌药材的制剂的肝毒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 综述
  • 张黎明;张俊;裴振峨
    . 2006, 4(z1):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蔡晧东
    . 2006, 4(z1):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明娜;宋勃华;李扬;彭清文;董筝;杨爱军;冯宜生
    . 2006, 4(z1):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疑因素分析,旨在探讨A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5年至2006年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及同期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价指标.结果 根据单因素分析,有3项指标(性别、原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用药天数)具有显著意义(P<0.05),分别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女性、高龄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而且ADR的发生时间以2d以内为主.结论 性别、原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用药天数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意义,高龄可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 翟伟;闫炜
    . 2006, 4(z1):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玉萍;田利珍
    . 2006, 4(z1): 2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由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关联性评价,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我院ADR涉及240种药品;严重ADR 42例,死亡5例.结论 重视ADR监测工作,给临床治疗提供信息,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 关颖卓
    . 2006, 4(z1): 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997年~2006年8月近10年间我院报告的29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9例)和过敏样反应(8例)为主,溶血3例其中死亡1例,肾功能异常1例,腰痛2例,其他反应6例.结论 寻找葛根素注射液过敏原将成为葛根素的研究方向之一,反复用药可能成为刺激肌体产生抗体的原因,葛根素注射液应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 梁雁;李玉红;张海燕;鲁云兰
    . 2006, 4(z1): 2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我院1996年至2006年6月期间,中药注射剂所致ADR临床报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110份ADR报表,涉及患者110例,17种中药注射剂致ADR116次,其中列为前3位的注射剂是:刺五加22例(20.00%),血栓通17例(15.45%),葛根素16例(14.55%).116例次ADR中,皮疹居首位62例(53.45%),其次为全身症状37例(31.90%).皮疹和全身症状均为变态反应,共99例次(85.35%).严重程度:轻度11例(10.00%),中度92例(83.64%),重度7例(6.36%).结论 就本分析而言,中药注射剂所致ADR,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且中度者居多,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 史强
    . 2006, 4(z1): 2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医院监测经验交流
  • 曹丰;刘婷
    . 2006, 4(z1):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我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由于院领导重视,并以多种方式培训,使广大医、护、药剂人员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减轻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并进一步促进药师下临床与医护人员合作,对患者用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 刘恩生;李玉珍
    . 2006, 4(z1): 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世才
    . 2006, 4(z1):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用药安全.本文总结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与思考,指出搞好ADR监测工作的4大因素:①医院领导重视与支持;②建立组织,制定规章,建设网络;③加强医务人员培训;④及时反馈ADR信息.同时强调,大力宣传ADR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条件,建立ADR赔偿机制是搞好ADR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ADR监测结果应是修改药品说明书的重要依据.
  • 唐亚娟;牛向平
    . 2006, 4(z1):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浅谈我院3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强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工作,为医院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供信息,促进医院的整体用药水平.
  • 张瑞杰
    . 2006, 4(z1):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超
    . 2006, 4(z1): 45-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大力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对它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全市各个医院加强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使之日趋完善,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
  • 个案报告
  • 王丽霞;郭来;杨秀捷
    . 2006, 4(z1): 4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3例输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后出现迟发过敏反应的病例,并检索了有关迟发过敏反应的报道,以及克林霉素配伍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是提醒临床注意用药安全,重视药物的迟发过敏反应.
  • 史秀萍;史亦丽
    . 2006, 4(z1):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牟稷征;王丽霞
    . 2006, 4(z1): 5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彦丽
    . 2006, 4(z1):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孙云川
    . 2006, 4(z1): -5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其他
  • 孙文竹;邢丽秋
    . 2006, 4(z1): 5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朱燕
    . 2006, 4(z1): 56-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有效成分浓度高,可直接冲服,起效快,应用方便,因而受到患者欢迎.相对于汤剂而言,制备相对较长时间的加热处理过程,易使某些有效成分损失.在加快研究步伐的同时,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临床试用不应因为有争论而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