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CV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秋水仙碱作为常用的抗炎药物,是治疗痛风的一线临床用药。在国外,有较充分的证据表明小剂量秋水仙碱(0.5 mg,每日1次,口服)在心包炎、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因此,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然而,有关秋水仙碱治疗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临床研究较少,应用也十分有限。本文通过检索秋水仙碱治疗心血管疾病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阐述秋水仙碱的药理学特性、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和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分娩障碍是围产期重要的疾病,也是引起产科顺产转剖宫产的重要因素。对于子宫颈情况不理想的产妇,促宫颈成熟药物为重要的干预手段。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米索前列醇、地诺前列酮或子宫颈球囊促宫颈成熟。tafoxiparin是肝素的解聚形式,无抗凝作用。分娩前或分娩时tafoxiparin与缩宫素联合使用,可促进子宫颈成熟,缩短产程。同时,与其他促宫颈成熟药物相比,由于其自身作用机制不同,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优势。
香雷糖足膏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天然药物,于2023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糖尿病足部伤口溃疡疗效明确,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给该类患者提供了药物治疗的新选择。香雷糖足膏是根据现代药物理论研发而成,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促进糖尿病足部伤口溃疡愈合。由于该药物上市时间短,相关临床研究和文献报道有限,尚缺少使用证据。本文就香雷糖足膏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lebrikizumab-lbkz是一种IL-13拮抗剂,由礼来公司研发,于2024年9月13日获美国FDA批准,用于体质量至少40 kg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患有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患者,特别是对局部治疗未能充分控制或不适宜使用局部治疗的患者;可配合或不配合局部皮质类固醇使用。研究显示,lebrikizumab-lbkz对度普利尤单抗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本文对该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进行阐述,以期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提供一种高效、长效的治疗手段。
目的 从中医临床视角,审视、挖掘真实世界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与中西药联用规律。 方法 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仓库技术,构建临床应用科研数据仓库。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3家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AP的电子医疗信息,挖掘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用药规律。 结果 共纳入1574例左氧氟沙星治疗CAP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8.03%)、咳痰(93.52%)等,证候以热证为主(74.40%),主要为痰热壅肺证;治法以清热、清肺、辛凉解表类为主(71.28%),主要功能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联用中药汤剂的713例(45.23%)患者中,使用频次较多的饮片品种为川贝母、黄芩、桔梗,共现频次较多的药物配伍组合为川贝母-桔梗、川贝母-黄芩、炒苦杏仁-川贝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基础用药。依据寒热证候对患者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寒证组联用中药饮片四气以温热药为主(50.26%),热证组以寒凉药为主(43.89%)。 结论 真实世界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AP患者中医证候以热证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为主,中医治法以清热为主,用药符合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中医诊疗规律。
目的 基于临床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Ⅱ(AGREEⅡ)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评价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共识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及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美国国家临床指南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院校间指南网等网站,搜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0月31日。由2名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依据AGREEⅡ和RIGHT分别评价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 结果 共纳入15篇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10篇为指南,5篇为共识。AGREEⅡ各领域平均得分显示,范围与目的为(63.24±28.50)%、参与人员为(47.96±27.18)%、严谨性为(44.51±27.87)%、清晰性为(95.09±6.40)%、应用性为(19.65±32.64)%、独立性为(67.08±28.34)%,2篇指南推荐级别为A级,8篇为B级,5篇为C级。RIGHT各领域平均得分显示,基本信息为(71.11±16.02)%、背景为(64.17±22.96)%、证据为(24.00±28.49)%、推荐意见为(53.33±17.68)%、评审和质量保证为(33.33±26.16)%、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及管理为(42.50±30.18)%、其他方面为(17.78±24.77)%,高质量指南2篇,中等质量指南8篇,低质量指南5篇。 结论 目前已发表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中等偏低,建议未来指南开发者借鉴AGREEⅡ和RIGHT,制订出可信赖的、高质量的指南,更好地指导和规范丙型肝炎的防治。
目的 评估ChatGPT(GPT-3.5)、通义千问(2.5)和文心一言(3.5)3种人工智能(AI)大语言模型(LLM)在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力,并与药师服务进行比较。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用药咨询案例和用药教育案例,从准确性、完整性、相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清晰性/逻辑性和时效性6个维度对3种LLM进行多维度评价。 结果 共收集药师处理的用药咨询案例48例,由高级职称临床药师为住院患者进行的用药教育资料30例。在用药咨询的比较中,3种LLM在6个维度的回答得分率平均值都超过了70%,其中得分率最高为相关性(97.92%),最低为完整性(75.63%)。两两比较中,通义千问在完整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可操作性方面优于ChatGPT。与专业人员相比,ChatGPT在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得分低于专业人员,文心一言在清晰性/逻辑性维度上显著低于专业人员,而通义千问6个维度评分均与专业人员比较无显著差异。在用药教育的比较中,通义千问与专业人员相比,在强化疾病的常规监测指标和疾病的健康教育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准确性、完整性、清晰性及复杂场景的细节处理方面仍存在不足。 结论 LLM可以作为药师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提供的信息需专业人员复核以确保可靠性。未来通过算法优化与模型创新等方法,LLM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升。
目的 基于问药师线上用药咨询平台,调查孟鲁司特钠致儿童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事件(PAE)及相关处方合理性情况。 方法 随访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问药师线上用药咨询平台咨询使用孟鲁司特钠的儿童病例,统计PAE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临床表现,并对孟鲁司特钠的合理使用进行分析。 结果 纳入的1546例病例中,共有86例(5.56%)儿童于服药(6.03±3.82)d发生PAE,其中男童(6.13%)PAE发生率高于女童(4.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PAE总发生率高于少儿组(6.75%比4.02%),且情绪异常发生率高于少儿组(52.54%比29.63%),记忆力下降发生率低于少儿组(8.47%比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PAE发生时间早于少儿组[(5.46±3.11)d比(7.30±4.88)d,P<0.05],两组PAE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处方中,合理处方占10.16%,超常处方及不适宜处方分别为53.43%和36.42%。 结论 儿童使用孟鲁司特钠常发生PAE,临床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使用过程中需加强监管和不良反应随访。
目的 系统梳理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对比大环内酯类其他药物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多维度证据,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 方法 参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推荐的评价维度及指标,应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对比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证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 以克拉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推荐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或阿莫西林过敏/不耐受的备选药物、支原体/衣原体/非典型性肺炎治疗的首选药物,部分临床诊疗指南已推荐克拉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首选。克拉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性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相当,有效率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红霉素混悬液相当,劣于阿奇霉素片(78.0%比94.0%,P=0.021),治疗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治愈率优于罗红霉素(95.3%比87.0%,P<0.05)。在日均费用方面,克拉霉素干混悬剂高于克拉霉素片剂、克拉霉素颗粒和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低于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干混悬剂是被广泛认可的儿童适宜剂型,可以与食物一同服用,提高了用药依从性。克拉霉素干混悬剂的市场覆盖率仅次于片剂,调研医疗机构配备率高于克拉霉素片剂和克拉霉素颗粒剂,但低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和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 结论 克拉霉素干混悬剂为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显示出与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相当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且适宜性和可及性较好。
目的 对四环素类药物进行多维度评价,为临床用药及医疗机构药品遴选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基于《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评价体系,参考药品说明书、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相关文献,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其他属性(医保药品、基本药物、生产厂家等)5个维度对我国已上市5类不同厂家四环素类药物进行量化评分,并依据评分结果划分推荐级别。 结果 共纳入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奥马环素、依拉环素和替加环素5类不同厂家的四环素类药物20种,量化评分结果综合得分最高的是100 mg×100片/盒的盐酸多西环素片(83.9分),其次为企业A生产的100 mg盐酸米诺环素胶囊(82.7分),注射剂中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注射用替加环素(82.4分),所有药品综合得分均高于70分,依据《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没有不推荐的药品。 结论 本研究为医疗机构四环素类药物的遴选提供参考,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目的 总结应用胺碘酮引发急性肺毒性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胺碘酮及避免急性肺毒性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发表的胺碘酮致急性肺毒性相关的个案报道和研究性文献,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1月,对符合要求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共收集12篇文献,涉及18例患者。其中,>65岁的患者11例,占61.11%,从开始使用胺碘酮到诊断为急性肺毒性的平均时间为8 d,最早于用药9 h后出现,平均累积剂量为4673 mg。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弥漫性肺损伤等。11例患者立即停用胺碘酮并给予类固醇或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5.56%。 结论 胺碘酮致急性肺毒性可能与患者年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等有关,其发生速度快、致死率高且容易忽视,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加强临床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脑电图(EEG)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4年1—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需镇静进行EEG检查的92例住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水合氯醛镇静)和试验组(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脑电功率及安全性。 结果 试验组一次镇静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HR和MAP均较T0升高,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升高不明显(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5);T2时,两组HR和MAP均较T1有降低趋势(P<0.05),但试验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T3时,两组HR和MAP均较T2时出现回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接近于T0时,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仍低于T0时,回升相对较慢(P<0.05)。试验组α波、β1波、β2波的脑电功率低于对照组,δ波的脑电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θ波的脑电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小儿EEG检查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效果明确,能够维持患儿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与脑电功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
目的 挖掘尼塞韦单抗上市后的不良反应信号探讨安全性,为该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获取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尼塞韦单抗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重复、缺失和不完整的记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采用OpenVigil 2.1软件进行信号挖掘,使用报告比值比(ROR)及95%置信区间(CI)评估尼塞韦单抗与不良事件的关联性。 结果 共纳入以尼塞韦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非重复不良事件报告720例,涉及10个系统器官分类,以感染及侵染类疾病(38.88%)、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7.86%)和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12.22%)为主。共挖掘出32个达到预设统计学阈值的风险信号,其中细支气管炎(ROR=1105.02)、吸氧疗法依赖(ROR=883.66)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ROR=853.69)信号强度较高,未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首选术语为吸氧疗法依赖、婴儿猝死综合征等14个信号。用药错误相关信号提示临床需加强用药规范。 结论 建议医师在使用尼塞韦单抗时,严格遵循适应证和给药指南,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尤其注意呼吸系统的变化,制订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案,以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本文报道1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3个周期硼替佐米治疗后出现心脏毒性,给予停药、对症治疗及更改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经诺氏评估量表及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评价患者的心脏毒性很可能由硼替佐米引起,可能的机制为该药物干扰蛋白质正常降解引起心肌细胞结构功能异常。提示临床使用硼替佐米治疗MM时,需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功能,警惕心脏毒性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本文报道1例心房颤动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片3年后出现肝脏胺碘酮沉积、肝脏脂肪变性,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和治疗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梳理,以期为医师和药师对胺碘酮引起肝脏胺碘酮沉积、肝脏脂肪变性等不良反应进行鉴别、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骨延长术后镇痛治疗的过程。临床药师基于循证证据,根据患儿病理生理学特点、疼痛评分等,在患儿拒绝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重度疼痛时,联合非药物镇痛措施及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经皮)进行多模式镇痛;在疼痛加重合并感染时,结合药学监护给予个体化抗感染治疗。上述方案均可将疼痛评分稳定控制在3分内,且未发生任何药物不良反应。本例患儿精准的镇痛治疗及药学监护策略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