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0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3-15
  

  • 全选
    |
    专家评说
  • 朱文玲
    . 2010, 8(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TEMI再灌注治疗方法有药物溶栓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PCI能更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是PCI存在时间延迟,而且受到导管室设备和技术队伍的限制;药物溶栓治疗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和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有用方法.本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论述了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溶栓后PCI的适应证等.
  • 赵水平
    . 2010, 8(2):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酸具有确切而全面的调脂作用,并且随着剂型的改进重新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烟酸独特的药理作用,对其调脂疗效及联合作用疗效、安全性进行了循证评价,肯定了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 史旭波
    . 2010, 8(2): 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栓治疗主要针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化两个环节起作用;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目前临床抗凝药物也主要作用于这两个环节,一些新型的抗凝药物逐步用于临床或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本文综述了此类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情况,抗凝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等.
  • 韩治伟;李建平
    . 2010, 8(2): 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的降压药物有着类似的降低外周肱动脉血压的效果,但对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随着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深入和新的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人们不仅关注降压药物对外周动脉血压的影响,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同降压药物在降低中心动脉压方面的差异以及其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简单过程、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的差异、中心动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以及钙通道拮抗药、ACEI、利尿药、B受体阻断药、ARB等5类降压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 合理用药
  • 李琳;洪江
    . 2010, 8(2): 1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栓药物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目前抗栓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本文就这两类药物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 金鑫;黄柳;李拥军
    . 2010, 8(2): 2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疾病血运重建的最佳手段之一.但是,PCI本身可能会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心肌损伤.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减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心肌损伤,改善预后,拓展了该类药物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此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李静;华琦
    . 2010, 8(2):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雷帕霉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除了药物洗脱支架以外,口服雷帕霉素能够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 口服雷帕霉素经过肝脏代谢,半衰期较长.通过蛋白质合成、p70s6激酶(p70s6k)、G1期周期素和其依赖性激酶等途径抑制细胞增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口服雷帕霉素可以降低冠状动脉裸金属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率,较药物洗脱支架更为经济.其剂量、给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确认.口服雷帕霉素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的选择.
  • 王波;和渝斌
    . 2010, 8(2): 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还比较低,加强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本文就高血压诊断及其治疗进行了论述.
  • 王钱;黄慈波
    . 2010, 8(2): 36-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骨关节炎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对骨关节炎的病理、病因有了新的认识,并于2007年版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做了新的定义.本文综述近年来骨关节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杨拓;黄慈波
    . 2010, 8(2): 39-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分类、诊断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药物治疗,难治性和复发者的治疗,以及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 任秀丽;张文华
    . 2010, 8(2):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门诊处方的合格率与用药的合理性,为同行评价药物利用现状提供参考.方法以处方行为为评价指标,对随机抽取的处方逐一评价.结果处方不合格率为2.58%,低于卫生部5%的标准,处方常规检查不合格项与当事人沟通后均未再出现;百张处方用药使用率21%,低于卫生部50%和WHO推荐的30%标准;注射药物使用率15%,符合WHO推荐的13.4%~24.1%的标准.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规范、用药基本合理.
  • 案头参考
  • 江学良;权启镇;孙自勤
    . 2010, 8(2):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案,干细胞研究为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实现肝病细胞治疗的新突破.本文对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包括选择何种来源的干细胞,怎么样有效获得存活率好的干细胞,用什么途径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组织器官及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
  • 药学不良反应
  • 陈尔冬;周菁
    . 2010, 8(2): 52-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长期以来限制着这类药物的应用,新的靶向药物及其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时出现的更加显著的心脏毒性,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进行监测变碍非常有必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联合监测的方法对评估这些药物对心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目前最可靠且实用的办法.但由于超声心动图本身测量的变异性和判定标准不统一,以及对相应药物毒理机制研究的缺乏,目前对心功能监控方法及预防应对的策略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 药学实践
  • 杜玉娟;杨周生;刘治军
    . 2010, 8(2): 5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哮喘治疗中发挥药学服务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以提高哮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方法以1例住院哮喘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药师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分析患者具体病理生理特点,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实施全程的药学监护,包括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监测和患者用药教育等等.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积极协助临床医护人员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哮喘控制率和减少患者再入院率.
  • 新药与临床
  • 贺鹏康;周菁
    . 2010, 8(2):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决奈达隆是一种不含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以阻断多种离子通道,目前多个临床试验已证实其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但尚需进一步试验判断它相对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