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1年, 第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5-15
  

  • 全选
    |
    专家评说
  • 马长生
    . 2011, 9(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卒中和外周栓塞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华法林抗凝治疗可降低卒中率,但目前华法林临床应用不足.正在研究或已经上市的新型抗栓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阿派沙班等可能革命性的改变这一现状.
  • 刘超;王昆
    . 2011, 9(3): 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胰岛素已从单一的动物源性制品发展至目前的人源性及其胰岛素类似物等多种类型,注射方式也更为简单和人性化,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是长期胰岛素治疗所带来的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胰岛素水肿、胰岛素过敏等给患者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对肿瘤的影响仍未完全明确.
  • 童锦禄;冉志华
    . 2011, 9(3): 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为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虽然肠镜监测作为二级预防能够发现异型增生和早期癌,然而当前数据尚未显示该策略可减少相应的死亡率.因此化学预防药物更为人们所青睐,其中较为明确和相关研究较多的为美沙拉嗪.
  • 郭津生
    . 2011, 9(3): 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质子泵抑制药(PPIs)为酸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带来了里程碑式的进步,目前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处方药物之一.尽管一般被认为有非常好的安全性,但不恰当使用还是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增加感染风险、影响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引起高促胃液素血症和停药后"酸分泌反弹"、以及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等,并使医疗费用增加.本文就其临床潜在的不良反应做一综述,旨在指导临床应正确认识和使用该类药物.
  • 临床研究
  • 刘豫霞;朱榆红;文梅
    . 2011, 9(3):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丘脑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丘脑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阿米替林联合加巴喷丁治疗(n=20),对照组单独用卡马西平治疗(n=20),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5%,对照组治愈率为35%,治疗组对丘脑性疼痛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抗抑郁药与加巴喷丁联合治疗丘脑性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用卡马西平单药治疗.
  • 张志友;芮景
    . 2011, 9(3):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从中国皖南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蛇毒中提取的ACPC1,ACPC2对人肝癌BEL-7404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SP-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及Butyl-S Sepharose 6 FF疏水柱从皖南尖吻蝮蛇蛇毒(Wannan agkistrodon acutus venom)中分离纯化出两个抗凝蛋白组分ACPC1、ACPC2;用MTT法检测ACPC1、ACPC2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抑制作用.结果 人肝癌细胞BEL-7404经ACPC1或ACPC2处理72h 后,当ACPC1浓度>>3.125 μg·mL-1,ACPC2浓度≥1.563 μg·mL-1时,显示出明显的抑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ACPC1、ACPC2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BEL-7404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药物与临床
  • 于冬妮;郭立新
    . 2011, 9(3): 2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磺脲类促泌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第二代药物,与第一代药物相比,第二代药物增强了降糖效果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磺脲类促泌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及体重增加,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应该谨慎,避免严重不良反应,控制好血糖,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多的获益.
  • 贾晓凡;郭立新
    . 2011, 9(3): 28-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钠葡萄糖转运子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SGLT2)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肾脏近曲小管的低亲和力转运蛋白,在肾脏葡萄糖的重吸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GLT2竞争性抑制药可增加尿糖排泄、能量消耗,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又一个靶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型的SGLT2抑制药问世.本文就SGLT家族的生物学特性、各种SGLT2抑制药的特点、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 李翔;陆祖谦
    . 2011, 9(3):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可以延缓或阻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综述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治疗的时机、方法 、制剂以及不足等.
  • 王钱;黄慈波
    . 2011, 9(3):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以反复的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包括生殖器溃疡、眼病变、皮肤损害,以及中枢神经、血管、关节的病变.本文综述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和表现,辅助检查,临床诊断和内科治疗,并介绍非甾体消炎药、免疫抑制药、生物制剂在治疗白塞病中的应用.
  • 不良反应
  • 张俊;王春婷;纪立伟;梁雁;杜晓曦
    . 2011, 9(3):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收集到的阿奇霉素相关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阿奇霉素提高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阿奇霉素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统计期间内,全国共收到3572份阿奇霉素相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不良反应有如下特点:87.23%发生于静脉滴注;94.57%的用药原因为治疗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及皮肤和附件损害为多见.结论 合理使用阿奇霉素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建议临床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其临床适应证.
  • 张国青;刘明丽;张英凯
    . 2011, 9(3):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临床应用头孢哌酮出现双硫仑样不良反应病例的观察、处置,总结发生此类不良反应的规律、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以保障医疗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王伟
    . 2011, 9(3): 49-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107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44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共53例(49.53%);由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其次,共37例(34.58%);由循环系统用药引起的ADR,有9例(8.41%).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为79.4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为44例(27.33%);消化系统42例(26.09%);神经系统37例(22.98%).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合理用药
  • 李祥霞
    . 2011, 9(3):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甲巯咪唑提供参考.方法 对136例甲巯咪唑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36例不良反应中,41-65岁人群最多,占44.9%;严重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构成比分别为29.41%、70.59%%;严重病例临床表现以肝损害和粒细胞缺乏最为突出,肝损害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后7天至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症可发生在用药后9天~2个月内.结论 甲巯咪唑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药剂量,加强用药肝功、血象监护,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成华;李祥霞
    . 2011, 9(3):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一般公众和媒体很少能或根本不能正确认识上市后的药品风险,对风险可能性感知的难度是造成公众恐慌的根源.实施上市后药品风险的沟通与交流是一项具有高度技巧性和专业性的活动,是使公众和媒体正确认识上市后药品风险的有效途径,其中数字是沟通与交流的出发点.若使沟通与交流达到最佳效果,要尊重听众及其关注点,根据听众的特定要求调整沟通与交流的方案.沟通与交流既包括药品监部门内部沟通,也包括药品监部门对外沟通与交流,内部交流是确保风险管理活动顺利实施的法宝,良好的外部交流有利于化解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大.根据现况形成我国药品风险程度分类,可以将发生的事件对号入座,明确其落在风险程度分类的哪一类段,这样对于解决药品安全风险危机的问题很有帮助.
  • 刘朋;梁晓丽;王芙荣;孙健
    . 2011, 9(3):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品效期管理直接决定药品的治疗,关系到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药房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药品效期管理的经验,将从药品效期管理现状和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阐述药品效期管理的方法 和经验,供同行参考.
  • 药师实践
  • 黄岚
    . 2011, 9(3):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