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2年, 第1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5-15
  

  • 全选
    |
    专家评说
  • 潘珏;何礼贤
    . 2012, 10(3):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一直是临床最常见的、死亡率及发病率高居感染性疾病榜首的疾病,尽管近年来在病原学诊断、抗生素治疗以及生命支持等方面有显著的进展,但是肺炎死亡率并没有下降.为改善预后,重症肺炎的辅助抗炎治疗引发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除肺孢子菌肺炎外,激素作为辅助治疗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但是重症疾病相关的激素缺乏患者病理生理及一些激素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其在呼吸生理、免疫及血流动力学等均有获益.本文参阅近年来关于在重症CAP 激素使用的研究文献,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 郭津生
    . 2012, 10(3): 6-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 anti-in.ammatory drugs,NSAIDs)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临床引起消化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药物,特别是在一些高危人群.此外还可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险,这使NSAIDs 的药物选择和不良反应防治成为重要的临床和经济问题.NSAIDs 的使用应选择恰当和必须的患者,并尽可能选用最小的剂量和最短的时间,并尽量避免多种NSAIDs 联用.长期用药应限于那些不能耐受其他类型的镇痛药、并且能经常随访的患者.对NSAIDs 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高危人群的用药应参照指南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 论著
  • 沈秋丹;蔡伟波;刘仁涛;吕明恩;袁慕知;韩迎利
    . 2012, 10(3): 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 美罗华) 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 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回盲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5 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TNP 方案化疗,1 例采用CTNP 方案化疗,每21 天为1 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5 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有4 例达完全缓解,1 例达部分缓解;另1 例单纯化疗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高龄患者利妥昔单抗无需减量,但需注意调整化疗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
  • 刘一;刘洋;冯婉玉
    . 2012, 10(3):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国产与进口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 、Embase 、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等数据库,收集国产与进口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1 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 分析结果显示,国产与进口辛伐他汀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 =0.06,95% CI:-0.06 ~0.17,P>0.05)、(MD =0.04,95% CI:-0.18 ~0.26,P>0.05)、(MD =0.11,95% CI:-0.04 ~0.26,P>0.05)、(MD =0.00,95% CI:-0.05 ~0.05,P>0.05).2 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 =0.85,95% CI:0.55 ~1.32,P>0.05).结论 国产与进口辛伐他汀在降低TC 、TG 、LDL-C 及升高HDL-C 水平等指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2 者不良反应相当.
  • 药物与临床
  • 郑玮;寿建忠;马建辉
    . 2012, 10(3): 1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 年12 月美国FDA 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2006 年9 月SFDA 也批准索拉非尼在我国上市,从此开创了肾癌靶向治疗新时代.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制定的2012 年版<肾癌诊治指南>中,仍推荐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备选药物之一,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CUA)制定的<肾细胞癌诊治指南>中推荐索拉非尼作为转移性肾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药物.索拉非尼上市6 年来,临床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 张传海;荚卫东
    . 2012, 10(3):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预后不理想.近年来,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多靶点、多激酶抑制药索拉非尼在肝癌的治疗取得的成功.
  • 吴妙芳;李晶;谢玲玲;钟沅月;卢淮武;林仲秋
    . 2012, 10(3):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微管类药物,自上市以来,该药就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FDA 已批准紫杉醇用于卵巢癌的一线治疗,而NCCN 和FIGO 指南也推荐其作为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首选化疗药物.本文对紫杉醇的药理学机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该药的重要临床试验,着重比较在3 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中不同用药剂量、给药方式和联合用药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反应,为紫杉醇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樊建玲;侯健
    . 2012, 10(3):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来那度胺是新型免疫调节药物.国外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单药或联合其他抗骨髓瘤药物对初治或复发/ 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均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通过剂量调整用于治疗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骨髓瘤患者,并能使部分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继发性髓外病变通常提示预后较差,初步研究也提示来那度胺对这部分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同样也可以作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前的诱导治疗.
  • 王湘;白春梅
    . 2012, 10(3):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胃癌目前是全球第2 大癌症死因,5 年总生存率仅为20% ~25%.手术是可切除胃癌的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荟萃分析表明辅助化疗尤其是含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可切除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 不良反应
  • 欧阳理权;屈新才
    . 2012, 10(3):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虽然DTC 通常有较好的预后,但目前针对那些已经发生局部侵犯、转移和(或)对放射性核素治疗抵抗的患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随着对增殖性肿瘤相关突变分子的深入研究,已经获得了一些新的肿瘤治疗分子靶点.一些蛋白在DTC 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RET/PTC-RAS-RAF-MAPK 途径.此外,血管的异常和再生也与肿瘤的生长有关.尽管这些靶向治疗药物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但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初期较具说服力的实验结论给难治性DTC 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宁颖;刘治军
    . 2012, 10(3):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关注含屈螺酮(drospirenone)的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妇女静脉血栓的风险,为中国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相关信息和参考.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权威药品监管机构的建议,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 6 项已发表的用来评估含屈螺酮的避孕药是否增加静脉血栓风险的主要流行病学研究,其结论不一致:2 项FDA 和欧洲药品监管机构所要求的上市后研究没有显示含屈螺酮产品与含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或其他孕激素产品在增加静脉血栓风险方面有差异.2009 年发表的2 份报告指出,与含左炔诺孕酮的避孕药相比,服用含屈螺酮的避孕药的妇女静脉血栓的风险高达1.5 ~2 倍.2011 年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的2 篇研究更是认为静脉血栓的风险高达2 ~3 倍.结论 最近2 年的研究结果一致倾向于含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妇女静脉血栓的风险,这有待于药品监管机构进一步分析研究,而临床上含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应该谨慎用于有血栓风险的患者.
  • 合理用药
  • 金淑贤;殷凯生
    . 2012, 10(3):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支气管扩张药,抗胆碱药物在治疗阻塞性气道疾病(包括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重要地位.本文就短效和长效抗胆碱药物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异丙托溴铵和速效β受体激动药合用可有效控制不同年龄哮喘的急性发作.噻托溴铵是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它与M1、M2、M3 受体竞争结合,与异丙托溴铵相比噻托溴铵从M1、M3 胆碱能受体复合物上解离的速度要比从M2 胆碱能受体复合物上解离的速度慢.噻托溴铵能减少Th2 细胞因子和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性.噻托溴铵与吸入激素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未完全缓解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肺功能.吸入抗胆碱药物不易吸收入血,因而全身不良反应小.
  • 郑宇;潘宏铭
    . 2012, 10(3): 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伊立替康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阐述了伊立替康在多项Ⅱ期、Ⅲ期临床研究中的研究结果,表明伊立替康与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帕尼单抗等靶向药物联合在一线、二线、多重耐药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伊立替康与酪氨酸激酶抑制药、舒尼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疗效不佳.而具体的药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 药师实践
  • 方忠宏;曾宏辉;张军;王吉平
    . 2012, 10(3): 58-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源性发热(drug-induced hyperthermia)是常见的药源性损害之一,抗菌药物引起药源性发热较常见,故在病情不危急却有发热的情况下,不应盲目大量地使用抗菌药物.否则,可能掩盖病因,加重病情,重者危及生命.
  • 任晓蕾;崔璐璐;张海英
    . 2012, 10(3):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 例29 岁男性患者,因结核性胸腔积液入院,给予口服利福平450mg 、异烟肼300mg 、吡嗪酰胺500mg 、乙胺丁醇750mg 治疗.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急剧减少,考虑为利福平所致.停用利福平,给予输注血小板治疗,其他治疗维持不变,随后血小板恢复.
  • 论文
  • . 2012, 10(3): -18,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