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2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1-15
  

  • 全选
    |
    论文
  • 朱文玲
    . 2012, 10(6):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尼可地尔是日本研制的新一类抗心绞痛药物,具有双重抗心绞痛机制:硝酸酯类作用扩张静脉和心外膜冠状动脉,以及开放K+-ATP通道引起外周动脉和冠状动脉阻力血管扩张.其药理作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冠状循环,并防止冠状动脉痉挛.基于对线粒体的ATP敏感的钾通道的作用,尼可地尔发挥药物性预适应作用以及缺血或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日本、欧洲和中国的临床报告提示尼可地尔具有与硝酸酯、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相当的抗心绞痛作用.临床试验显示尼可地尔可预防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改善运动耐力.IONA和JCAD研究显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长期服用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预后,减少主要冠状动脉事件或心血管死亡.尼可地尔耐受性好,无耐药性,不良反应轻微,如头痛、恶心、脸红和头晕.有报告尼可地尔可引起口腔、肛门及胃肠道溃疡.故尼可地尔是耐受良好的抗心绞痛新药,有血管扩张和心脏保护作用.其临床作用与当前的抗心绞痛药物不同,当其他药物控制心绞痛不满意时可加用尼可地尔.
  • 周建芳;杜斌*
    . 2012, 10(6):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很常见,可水解超广谱头孢菌素,克拉维酸可抑制其水解作用.最主要的产ESBL的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及变形杆菌属,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多见,也可见于医院获得性感染.近年来,产CTX-M型菌株明显增加,且逐渐超过SHV型及TEM型,成为目前最常见的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出现产ESBL细菌感染的患者多合并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总住院时间长,ICU住院时间长,疾病严重,留置各种导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或机械通气等.防止患者之间传播对ESBL控制至关重要.正确的经验性抗生素对于治疗产ESBL细菌引起的感染非常重要.一旦ESBL阳性,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敏感,亦需慎用头孢菌素,此时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戴秋艳
    . 2012, 10(6): 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型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比例高,且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认识、控制及管理H型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介绍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病因、发病机制,重点讨论其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并对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进行展望.
  • 刘坤;李国立;范朝刚;汤黎明;黎介寿
    . 2012, 10(6):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微小RNA let-7i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茎环RT-PCR的方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et-7i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胃癌中let-7i的表达明显低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且let-7i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局部侵袭(P<0.001)、淋巴结转移(P<0.006)、分化程度(P<0.018)及化疗抵抗(P<0.001)显著相关.结论:miRNA let-7i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靶标,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 高红;佟彤;赵永鲜
    . 2012, 10(6):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干预对孕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妊娠合并SCH分娩孕妇143例,其中经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后64例(治疗组),未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的79例(未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25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血脂代谢情况.结果:未服药的SCH孕妇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比较,其在早产、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及甘油三酯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未服药的SCH与服药者比较,其在早产、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及甘油三酯异常的发生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服药的SCH孕妇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比较,在早产、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及甘油三酯异常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临床甲减使妊娠妇女不良妊娠结局增加;早期应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改善及血脂异常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 黄平;陈占红;曹文明;黄健;邵喜英;蔡菊芬;叶魏武;郑亚兵;王晓稼
    . 2012, 10(6):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周期接受化疗后未预防性使用rhIL-11衍生物,试验周期在化疗给药后6~48h内开始预防性应用rhIL-11衍生物,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停药,或出现血小板下降则使用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各例患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的实际天数为3~15d,平均为5.2±3.2d,中位天数为4d.试验周期和对照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别为(57.6±20.6)×109/L和(78.2±29.7)×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分别为8.5±6.3d和5.7±6.3d.与对照周期相比,试验周期(化疗+rhIL-11衍生物)血小板最低值升高(P=0.00)、血小板计数<100×109/L持续时间缩短(P=0.03).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级为主),停药后能自行缓解,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rhIL-11衍生物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下降有确切的防治作用,且毒副作用耐受可逆、安全性良好.
  • 周京敏;崔晓通
    . 2012, 10(6): 2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β受体阻滞药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已成为目前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药物,并得到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熟悉β受体阻滞药在心衰治疗中的适应证、禁忌证,掌握其使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处理,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原则等,是合理使用这一药物的前提.
  • 吴娜琼;郭远林;徐瑞霞;朱成刚;唐熠达;蒋立新;李建军
    . 2012, 10(6): 29-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但是,不同个体对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反应不同;导致差异的关键因素是他汀类药物在肝脏代谢和转运的遗传特性不同.特别是参与他汀类药物肝脏代谢的关键性转运蛋白如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由SLCO1B1基因编码)以及乳腺癌抑制蛋白(BCRP)的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他汀类药物的血浆及肝脏浓度,从而影响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他汀类药物在肌病风险或在降LDL-C的能力方面如发生变化,均会改变这类药物临床应用时的效益风险比,而且还会影响以开发新治疗为目的临床试验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
  • 马跃东;董吁钢
    . 2012, 10(6): 3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或心源性猝死(SCD),而后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恶性心律失常.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增加和心力衰竭机制研究的进展,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RAS抑制药)和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长,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改善.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复杂性恶性心律失常仍有很高的发病率,且伴有此类心律失常者年死亡率可高达50%,其中相当的比例死于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因此要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除了有效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外,还应正确、合理地抗心律失常治疗.
  • 耿同超;史洁
    . 2012, 10(6): 39-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它可见于任何年龄,因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辅助诊断依据,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数年后仍不能被识别,甚至被误诊,更得不到适当治疗.过去的数十年里,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几种类型的药物可用来改善患者症状,包括多巴胺能药物、抗癫痫药物、鸦片类药物和苯二氮类药物.
  • 马军丽;逄立艳;钟蕾;张黎明
    . 2012, 10(6):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芬太尼的药理特性及滥用风险,分析其国内外的滥用情况,为该药在临床的合理使用及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芬太尼滥用的文献报道,汇总近年来国内外药物滥用数据中有关芬太尼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芬太尼由于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文献报告和监测数据表明,自芬太尼上市以来欧美国家相继发生芬太尼滥用现象,北京市也存在芬太尼滥用的监测报告.结论:芬太尼类化合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临床医生、患者、药品监管部门都应当增强对其滥用风险的认识,积极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
  • 邹羽真;史亦丽
    . 2012, 10(6):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按类别总结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的特点、机制、不良反应与特殊人群用药,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建议.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与相关文献,对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常用抗抑郁药可分为3类,三环类尤适于激越性抑郁,不良反应较多;SSRIs尤适于淡漠性抑郁,存在5-HT综合征等相关不良反应;新型抗抑郁药具有多重作用机制,尤适于难治性或精神病性抑郁.结论:应用抗抑郁药应重视用药监护,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用药依从性也很关键.
  • 戴天医;刘小慧
    . 2012, 10(6): 5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力衰竭(HF)患者脑卒中、肺栓塞及外周静脉血栓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F患者.其抗栓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权衡抗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血栓栓塞风险降低的获益和出血的风险.多项研究已证实,有心房颤动或血栓栓塞史的HF患者需要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但窦性心律HF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抗栓治疗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 李奕;黄怡
    . 2012, 10(6): 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虽然有大量抗生素的开发应用,死亡率却无明显下降.肺炎特别是重症肺炎时患者体内可能发生过度炎性反应,导致糖皮质激素相对不足,因此,其作为辅助治疗的作用逐渐被重视,但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多数研究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减少重症肺炎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并且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然而也有研究结果不支持这一结论.不过,对于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肺炎患者,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安全有效的.如何确定治疗适应证,如何选择适合的剂型、剂量和疗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 周倩;邢颖;甄健存*
    . 2012, 10(6): 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83岁男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10mL,tid,口服治疗.服药后第2天出现尿频,排尿困难,下腹胀痛.体格检查见耻骨联合上区球形隆起,按压腹部时尿意明显;超声提示急性尿潴留,考虑与使用磷酸可待因有关.立即停用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尿管导出尿液近1000mL后症状缓解.留置尿管2周后拔除,恢复正常排尿,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