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3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7-15
  

  • 全选
    |
    论文
  • 金阳;刘治军
    . 2013, 11(4): 1-8,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检索Medline数据库,就目前有关调血脂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行分类和综述,对有明显临床意义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进行重点介绍,以引起临床医师药师重视,供其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参考。
  • 赵自然;康维明;于健春
    . 2013, 11(4): 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化道肿瘤患者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若营养不良严重则可使并发症增多,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等,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王鑫;张毅;苏雷;王若天;胡牧;姚舒洋;钱坤;李元博;支修益
    . 2013, 11(4): 14-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继发耐药的机制。方法:用富集突变PCR (Mutation–enriched PCR)分析46例初治有效且维持≥6个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EGFR20外显子T790M突变,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疗效、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相关性。结果:46例患者进展期外周血标本中, T790M突变率为39.13%(18/46例),明显高于治疗前标本中5.88%(2/34例)。T790M突变阳性者中位PFS为16.4个月(95%CI:10.83~17.47),野生型患者中位PFS10.2个月(95%CI:10.2~13.47)(P=0.6139)。结论:研究表明T790M突变与EGFR-TKIs继发耐药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存在动态变化,与疗效和生存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 穆珺;庄晓明;吴小娟;孟岩;李然
    . 2013, 11(4): 1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颈动脉超声内-中膜厚度(IMT),探讨IGR患者铁代谢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将IGR患者按颈动脉血管病变性质分为:颈动脉正常组[A组IMT≤0.9mm,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3.78±8.32)岁];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组IMT≥1.3mm,或有斑块形成,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0.28±8.8)岁];以糖耐量正常且IMT≤0.9mm的40例正常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C组)。用ELLSA方法检测各组SF水平,常规方法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C组相比, IGR组SF水平升高(P<0.05),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的IGR组相比,颈动脉增厚组SF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与BMI、FPG、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SF与IMT、收缩压呈正相关;在IGR患者中,颈动脉厚度与年龄、SF、HOMA-IR、LDL-C、UA相关。结论:SF水平升高是IGR及其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SF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指标。
  • 刘庆;张晓朦;秦丹;吴嘉瑞
    . 2013, 11(4): 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检索1972-2010年文献报道的参麦注射剂不良反应,并应用独立样本t 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麦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60岁的老年人中,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样反应、皮肤损害过敏反应等,主要发生在用药30min内,预后再激发阳性16例(19.28%)。结论:临床应用参麦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特别关注再激发阳性,辨证用药,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刘俊英
    . 2013, 11(4): 27-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大剂量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快速病毒学应答不佳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慢性丙型肝炎快速病毒学应答不佳者,随机分为A、B、C3组,在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以不同剂量利巴韦林,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herapy virological response,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EVR应答26例,ETVR应答33例,SVR应答21例;B组EVR应答19例,ETVR应答26例,SVR应答21例;C组EVR应答14例,ETVR应答17例,SVR应答13例;3组患者在EVR、ETVR和SVR应答率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利巴韦林组(A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丙型肝炎快速病毒学应答不佳者,使用大剂量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EVR、ETVR和SVR率。
  • 冯英;张佼佼;刘春燕
    . 2013, 11(4):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2),其中试验组使用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使用谷胱甘肽治疗,治疗前后对其进行TSS。结果:试验组患者应用α-硫辛酸治疗后,TSS较治疗前改善4.37分(P <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相对于谷胱甘肽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冯永航;高川
    . 2013, 11(4):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黛力新辅助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9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反酸、烧心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61.0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反酸和烧心等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4周后反酸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周末烧心症状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黛力新辅助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明显,对反酸、烧心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姚舒洋;张毅;支修益
    . 2013, 11(4): 38-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位居所有癌症致死的首位,且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尽管大量有关含铂化疗或联合其他药物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差强人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在过去几年中未有明显提高。目前,肺癌治疗领域的主要成就在于靶向治疗的出现,例如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点的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以及针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贝伐珠单抗,均广泛运用于临床。
  • 张雪松;秦明照
    . 2013, 11(4):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是近年上市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药物。GLP-1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体重、降低血糖、降低血压、改善心肌收缩力、舒张血管等直接或间接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对体重、血压和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改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作用于新靶点,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将会是一类抗糖尿病新药。
  • 王云飞;华琦;李静
    . 2013, 11(4):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本文就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发展进行综述,分析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邹何慧;吴常达;周琴
    . 2013, 11(4):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不同使用量的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合制剂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将经生化分析和药敏鉴定的114株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7株)采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合制剂抑菌,对照组(57株)采用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抑菌,依据不同抗菌药平均每天每100床患者用药的频率和同期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变化,对两组抗菌药物使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平均耐药率为42.4%,对照组的耐药率为63.5%。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方制剂与鲍曼不动杆菌对该药耐药率正相关(P=0.0288);头孢噻肟钠单方制剂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也正相关(P=0.0093)。相对于单方制剂用药,复方用药可有效改善耐药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结论: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存在相关性,且随着抗菌药使用量的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越大。
  • 刘桦;郝晓琳;戴维智;徐彦玲;金红霞;付晓璐
    . 2013, 11(4):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甲氧氯普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联合预防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72例在北京市隆福医院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甲氧氯普胺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联合应用组(1组)和常规组(2组)。荧光造影检查造影剂荧光素钠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分为轻、中、重和死亡四个等级。结果:患者进行3d随访,672观察病例中,发生轻度不良反应56例(8.33%);中度不良反应12例(1.79%);重度不良反应9例(1.34%);死亡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595例(88.54%)。其中,1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2.32%,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0.27%,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0.82%。2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14.68%,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3.36%,重度发生率1.97%。1组与2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组与2组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1组与2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甲氧氯普片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中能有效地预防造影剂荧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轻中度不良反应,对重度不良反应效果并不理想。
  • 栾伟;古今;尹红
    . 2013, 11(4):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审核及点评工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窗口药师实时审核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中药房西院门诊中成药处方71040张,将不合理处方填写处方审核及点评结果联络信,并进行统计分析;责任药师每月随机抽样进行处方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干预成功率99%;处方不合理原因主要有签章不全、未写诊断或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和处方超量;处方不合理率由2012年6月6.56%下降到2013年4月0.97%。结论:处方审核及点评工作有效提高了中成药合理使用水平,同时,药师、医师以及医院药事主管部门通力协作是完善相关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