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3年, 第1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11-15
  

  • 全选
    |
    专家评说
  • 连利珊;李拥军
    . 2013, 11(6):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一级、二级预防,尤其是接受心脏手术后的病人更需要长期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是,当这些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时,术前充分地评估患者心脑血管血栓事件的风险和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出血风险至关重要。
  • 宋洁;余再新
    . 2013, 11(6):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皮素是强的缩血管因子,肺动脉高压患者内皮素表达明显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已经作为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其疗效及前景备受瞩目。波生坦、安立生坦分别为口服的双重和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s),均能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患者的生存, Macitentan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非肽类双重ERAs,现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疗效可观;西他生坦是选择性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因其肝脏毒性已经退市。对于这些双重或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选择问题至今仍存在分歧,长期疗效、联合用药及肝脏安全性等问题都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实。
  • 王丽;薛爽
    . 2013, 11(6): 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多项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共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已经从急性期治疗转变为强调长期控制血尿酸达标,预防各种合并症。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积极控制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危险因素、避免应用血尿酸升高的药物、碱化尿液等。降低血尿酸的药物包括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抑制尿酸合成药物、辅助降尿酸药。如果引起血尿酸增高的原因不能去除,需要长期降尿酸治疗。
  • 临床研究
  • 战寒秋;孙娜;刘慧;王丽君;杨玉英
    . 2013, 11(6): 17-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1例,按HBeAg情况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内单药与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对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以及HBeAg转阴率进行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单药和联合治疗的ALT复常率(75%和75%)和HBeAg转阴率(4.7%和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BV DNA转阴率(82.8%和62.5%)方面,单药效果优于联合治疗(P<0.05);HBeAg阴性组中,单药和联合治疗的ALT复常率(89.7%和76.0%,P>0.05),但在HBV DNA转阴率(97.4%和76.0%)方面,单药效果优于联合治疗(P<0.05)。结论:恩替卡韦单药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均有良好疗效,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恩替卡韦单药疗效更好。
  • 王芳;郜桂菊;孙娜;肖江;杨涤;张伟
    . 2013, 11(6):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95例艾滋病(AIDS)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9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事件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95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男性79例,女性16例,20~49岁之间82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6.60%;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其次为肝损伤;平均合并用药种类达15.46种。结论:AIDS患者个体情况特殊,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开展和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保障此类患者的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 崔大江;杨渭临;李影娜;田宁艳;傅小平
    . 2013, 11(6): 25-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栀子清肝汤对Graves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影响。方法:将62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规范化治疗组(GD单组)和栀子清肝汤加甲巯咪唑组(GD中组),通过长疗程治疗,观察TRAb的阳性率。结果:治疗后GD中组TRAb阳性7例,阳性率22.58%;GD单组阳性15例,阳性率48.3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栀子清肝汤有利于降低Graves病的复发。
  • 风险管理
  • 翟永松;吴嘉瑞;龚慕辛;李朝霞;马莉;李静;王满元
    . 2013, 11(6): 27-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中西药复方制剂存在的风险并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提出相应建议。方法:统计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法律法规、药品标准、标签和说明书,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能造成此类制剂风险的原因。结果:中西药复方制剂存在组方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产品研发过程中安全性评价不足,产品推广过度宣传,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信息不完善,使用过程中存在超剂量服用等问题,其潜在风险较大。结论:风险管理对于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用药安全十分重要,要从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两方面着手构建并完善其风险管理体系。
  • 合理用药
  • 黄毕;杨艳敏
    . 2013, 11(6): 3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入,发现易损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早期再灌注和抗凝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两个重要策略。近年来,这两方面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丰富,相关指南也推陈出新。
  • 王健康;董晓莉;陈孝果;丁志强;王力宏
    . 2013, 11(6): 35-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患者EB病毒感染用药特点,并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主要对2009-2010年度我院确诊的EB病毒感染患儿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患儿主要在血液科和儿科收治,多达86.4%的患者并发多系统感染。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抗生素主要采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于EB病毒感染患儿,存在首诊确诊率低、更昔洛韦用药时间较长等现象。结论:对于儿童EB病毒感染,抗病毒用药仍需规范并须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同时应提高首诊确诊率。
  • 李燕郴;耿传营
    . 2013, 11(6): 3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方法,特别是可作为初次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手段,也可用于复发/难治患者挽救治疗。新药虽然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但仍然不能替代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推荐的首选移植方式。它可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但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骨髓瘤的方法,但移植后疾病复发及较高的相关死亡率抵消了其可能带来的收益,目前仅推荐作为高危年轻患者的治疗方式。
  • 胡影;黄仲夏;李新;张佳佳;安娜;詹晓凯
    . 2013, 11(6):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很少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该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分析及文献复习表明,多发性骨髓瘤可继发肾脏淀粉样变性,肾脏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肾小球,临床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 郭冬梅;赵静;何敏媚;何静
    . 2013, 11(6): 4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是指导医药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标准。为了深入解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现状及特点,通过对比2009版与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从品种分类、剂型分布、适应证以及处方药情况等对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子目录建设、动态调整、差别化管理角度提出了完善性建议。
  • 不良反应
  • 李慧博;卢晟晔;赵荣生
    . 2013, 11(6): 5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开始服用来氟米特(LEF)20mg,每天1次,甲氨蝶呤(MTX)12.5mg,每周1次。5个月后出现发热、喘憋、咳嗽、咳痰等症状,发热后第5天停用LEF和MTX。胸部CT:双肺野弥漫性磨玻璃阴影。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0.49×106mL-1,巨噬细胞58.50%,淋巴细胞41.50%,中性粒细胞0.00%,嗜酸性粒细胞0.00%,肺孢子菌肺炎阴性。诊断: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药源性)。治疗:给予吸氧、抗感染、抗炎、利尿、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糖皮质激素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0d后复查胸片和胸部CT提示肺间质病变有好转,胸部超声提示胸水较前明显减少。
  • 药师实践
  • 马庆阳;杨安涯;宁红
    . 2013, 11(6): 56-5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1例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肺部感染例,分析抗感染治疗过程,探索临床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结果:临床药师参与了抗感染药物治疗过程如用药建议和用药教育,协助医师安全、合理、有效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医疗过程、协助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合理性。
  • 丁全;陈世才
    . 2013, 11(6): 5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定适合我院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高血压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方法:通过用药宣教及咨询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设计调查问卷,对药学服务前后的问卷进行对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药学服务前后患者的用药观点、用药依从性等。结果:实施药学服务前后,患者的高血压基本知识和综合治疗知识的正确掌握率都有明显提高,与实施药学服务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有利于降血压药物的安全、经济、合理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其他
  • . 2013, 11(6): 6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