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4年, 第1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7-15
  

  • 全选
    |
    综述
  • 郑文洁,曾小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指南进行综述,对生物制剂在治疗RA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生物制剂是一类安全、有效的药物,在控制风湿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张鑫,武祯,李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8-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雷公藤多甙片近年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方法搜集相关最新发表的文章,分析总结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结果和结论雷公藤多甙片主要有效成分为雷公藤内酯醇,体内代谢主要依赖细胞色素CYP450酶系作用。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保护肾脏足细胞等作用。应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降低尿蛋白作用显著,不良反应主要为生殖系统损害、肝肾损害等。雷公藤多甙片价格低廉,效费比高,但制剂质量不稳定,影响临床应用。
  • 苏金梅,曾小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性回顾分析并总结治疗痛风的新的药物进展。方法对近年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归纳总结了痛风不同阶段的新的药物的进展。结果痛风急性发作期,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激素为一线用药,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传统药物有禁忌的患者疗效好。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中,非布司他疗效和耐受性好,尿酸酶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结论痛风的药物治疗不同时期均有新的药物,如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非布司他、尿激酶等均有良好疗效,为临床医生治疗痛风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谢秋芬,赵侠,周颖,崔一民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新型递药系统脂质体制剂的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方法在国际临床试验注册网站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脂质体制剂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试验或文献,总结目前研究现状;根据FDA和EMA发布的指导原则,并结合发表最多且较成熟的阿霉素脂质体研究实例,概述主要研究方法和特点。结果和结论目前多数脂质体制剂仍处于临床前和各期临床试验中,且逐年递增;由于脂质体会改变包裹后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点,因此I期临床药动学研究至关重要,除进行脂质体制剂和非脂质体制剂的单剂量比较研究或多剂量药动学研究外,还可开展质量平衡研究、组织分布研究、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等,分析包裹化或非包裹化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药动学参数,为开展后续临床试验提供药动学信息。
  • 论著
  • 李敏,吕允凤,刘洋,李可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2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测定多巴胺在人工脑脊液中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多巴胺在加入稳定剂后人工脑脊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电化学检测法,考察多巴胺在加入稳定剂后于冷藏、冷冻及反复冻融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多巴胺的保留时间为6.2min,线性范围是0.05~5nmol?L-1,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5%,回收率在99.9%~101.6%之间。加入稳定剂后,多巴胺人工脑脊液溶液稳定性显著提高,4℃冰箱内至少能稳定放置3d,在-70℃冰冻条件下至少能稳定放置1周,样品反复冻融3次稳定。大鼠给予氟哌啶醇后,前额叶皮层中多巴胺含量基本无影响,伏隔核中多巴胺显著升高。结论加入稳定剂后,多巴胺的稳定性显著提高,适用于脑微透析样品中多巴胺的定量分析。
  • 赵明,梁良,朱愿超,杨莉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27-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抑制剂艾塞那肽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万芳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资料。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均数差(MD)、相对风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8个RCT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塞那肽组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安慰剂 [MD= -0.86,95% CI (-0.95, -0.77), P<0.01;MD= -1.06, 95% CI (-1.52, -0.59), P<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艾塞那肽组发生恶心和呕吐的相对风险度显著增高[RR=3.91,95% CI (2.36, 6.47),P<0.01;RR=3.73, 95% CI(1.67, 8.34), P=0.01]。合用磺酰脲类治疗时,艾塞那肽组发生低血糖的相对风险度较安慰剂显著增高[RR=3.55, 95% CI (1.55, 8.16), P<0.01];未合用磺酰脲类治疗时,则与安慰剂组无显著性差异[RR=1.03, 95% CI (0.74, 1.43), P=0.87]。结论艾塞那肽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但恶心和呕吐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高,同时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可能会增加低血糖风险。
  • 王小蕾,王蔚虹,戴芸,王驰,董欣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33-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益生菌/益生元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获得更新的结论。方法 利用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CNKI电子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益生菌/益生元制剂治疗成人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2.6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篇相关文献,含669名受试者(治疗组303人,安慰剂组366人)。4项RCT研究进入Meta分析含325名受试者(治疗组160人,安慰剂组165人)。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比较,规律摄入益生菌/益生元制剂两周后,每周便次数较基线增加1.46次(99%CI: 0.4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每周便次较基线增加0.82次(99%CI: -0.11~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间存尚无一致意见。结论规律摄入益生菌/益生元制剂可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每周便次和大便性状,对便秘相关症状的改善尚不明确。
  • 药物与临床
  • 陈頔,杨莉萍,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39-4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药师如何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密切配合,通过药物基因检测、审查药物相互作用、跟踪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进行患者用药教育等方式,提供药学服务。结果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达到正常范围,病情有所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加入临床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可以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 郭冬杰,赵莉,张相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42-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中1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用药。结果以临床药师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协助医生,加强抗生素管理,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于景娴,池里群,秦红梅,鄂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4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细胞色素P450是药物及其他外源性物质的主要代谢酶,其亚家族成员之一CYP3A4的基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就CYP3A4及其他CYP450酶亚家族基因多态性对镇痛麻醉药品的影响进行讨论,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镇痛麻醉药品芬太尼、咪哒唑仑、可待因、氯胺酮、曲马多、羟考酮等都会因CYP3A4及其他CYP450酶亚家族基因多态性的存在而在药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现出个体差异性。为提高疗效、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在临床使用镇痛麻醉药物过程中实行个体化用药十分必要。
  • 殷琦敏,肖江,伦文辉,郜桂菊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抗HIV/HBV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工作者早发现、早处理。方法总结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35篇有关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章。结果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皮疹、脂代谢异常。替诺福韦(tenofovir,TDF)具有潜在肾毒性,主要导致肾小管损伤。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的结构与TDF相似,均可导致肾毒性。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主要不良反应为代谢综合征。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的不良反应事件少见,少数发生严重皮疹。结论不同类型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
  • 李艺,张亚同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54-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本例案例报道,提示临床规范和合理用药。方法通过药学查房,对患者用药史的详细询问及后期循证取证,判断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及停用可疑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及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停用可疑药物6d后患者全身肌痛减轻,实验室检查值逐步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初次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初始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且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肌酸激酶水平。
  • 黄琳,于芝颖,顾群,冯婉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房颤合并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实践,优化选择有利于患者药物治疗的方案。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从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提供咨询意见,与临床医师协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结果经过反复调整华法林剂量以及其他治疗药物,并进行详细的患者教育,最终达到满意的抗凝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有利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更好地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张燕娥,陈金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4): 6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制定下一步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随机调取2013年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 920份进行分析。结果1 920份病历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 380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40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34例,占抽查病例17.40%。结论经过3年整治工作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有了明显提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依然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