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4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9-15
  

  • 全选
    |
    综述
  • 张涛,张福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两种蛋白酶抑制剂治疗基因1 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并且在欧美等地区批准上市。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于2013 年对HCV 感染管理指南进行了修订更新。本文旨在对2013 年版EASL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进行部分解读。方法:从HCV 治疗目标及终点、治疗适应证、不同基因分型HCV 患者的治疗策略角度进行解读。结果和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PegIFN/RBV)联合特拉泼维(TVR)或波赛泼维(BOC)是所批准的对基因1 型HCV 患者的标准治疗,PegIFN/RBV 二联疗法仍然是非基因1型HCV 患者的标准治疗。
  • 陈歆妮,陈映霞,秦叔逵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7-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规范化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近年CINV 处理理念的发展, 比较各国CINV 指南的异同, 以及临床实践遵循指南的情况。结果:各国CINV 指南均主张预防为主,按分级、分时段、联合的原则进行个体化处理。遵循指南有临床获益,但目前执行力度不够。结论:加强CINV 指南的推广为当务之急。
  • 陈超阳,赵侠,周颖,崔一民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吸入制剂肺部沉积量的不同测定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搜索 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不同测定方法按其特点分类介绍。结果:吸入剂的肺部沉积量可通过影像学和非影像学方法来测定。影像学方法包括二维γ 显像法、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非影像学方法包括活性炭阻断法及尿排泄法。非影像学方法可使患者免受电离辐射的影响,而影像学方法可提供更多的局部沉积量信息。结论:不同测定方法均有其优势与局限性。目前国外监管部门较为认可的方法为γ 显像法和非影像学方法,但部分非影像学方法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相信其在以后的应用会有所增加。
  • 张永珍,周元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16-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最近重组人松弛素的临床试验为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笔者主要对重组人松弛素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特性、临床特征及治疗AHF 的作用做一综述。方法:使用Pubmed/Medline database 对文献进行查找,收集到21 篇相关文献。结果: 研究表明重组人松弛素显著改善AHF 患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目前的资料表明这些临床益处与重组人松弛素的多效性有关,包括改善全身、心脏和肾脏血流动力学,通过抗炎、抗细胞死亡、抗纤维化、抗心肌肥厚及促进血管新生保护细胞和器官免受损伤。结论: 重组人松弛素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AHF 药物。正在进行中的研究旨在验证先前的试验结果、安全性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探讨这些效应的分子机制。
  • 论著
  • 史卫忠,王莉文,赵志刚,岳小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2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分析2011-2013 年北京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分析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上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方法:收集同期每月份北京市52 家三级医院数据,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等,对各月情况进行纵向比较。结果:两年来北京市抗菌药物使用量未见明显增长,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金额比例最大为2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1.39% 降到43.78%,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降至9% 左右,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74.57% 下降到33.73%,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术前0.5~2h 内给药的百分率由50.98% 提升到93.61%,I 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24h 的比例从33.37% 提升到55.9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70.37 降到33.08。结论:北京市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果,抗菌药物的使用在逐渐合理化。
  • 许建萍,石远凯,张湘茹,李峻岭,王宏羽,王燕,郝学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替莫唑胺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脑转移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0 例既往至少经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和(或)全脑放射治疗后未达缓解或缓解后复发的患者给予替莫唑胺每天150 ~ 200mg?m-2,第1 天~第5 天,伊立替康60 mg?m-2 ,iv,第1、8 天,21d 为1 周期,最多化疗6 周期。结果:20 例患者中,男性12 例(60.0%),女性8例(40.0%),中位年龄为54 岁,ECOG 评分≤ 1 分,治疗周期数1 ~ 6 周期,中位治疗3 周期。其中2 例部分缓解,近期有效率10% ,4 例稳定(20.0%), 14 例进展(70.0%)。毒副反应可耐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WBC)或中性粒细胞(NEUT)下降20 例(100%),其中I ~ II 度 14 例(70.0%),III 度 5 例(25.0%),IV 度1 例(5.0%);胃肠道反应较轻微,主要为I ~ II 度 15 例(75.0%)。其余较常见的毒副反应还包括腹泻5 例(25.0%),其中I 度4 例(20.0%),II 度1 例(5.0%),肝功能损害3 例,均为I 度(15.0%)。结论:替莫唑胺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复发性NSCLC 脑转移的化疗疗效良好, 毒副反应轻微。
  • 薛薇,谢潘潘,史爱欣,胡欣,李扬,李敏,严蓓,董凡,王一茜,赵进,李芳,齐文渊,曹国颖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3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人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随机、开放、单中心I 期临床研究,9、12、9 名健康男女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2.5、5、10mg,按方案设计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伊拉地平浓度,并应用WinNonlin? 6.3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应用SPSS18.0 软件及置信区间方法评价伊拉地平单剂量给药的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5、5、10mg 伊拉地平后,平均C max分别为(1 440.23±548.59)、(2 466.33 ±622.72)和(4 610.21 ±1 471.91)pg?mL-1,t max 分别为(1.30±0.65)、(1.04±0.53)和(1.46 ±0.42)h,t 1/2 分别为(10.47 ±2.32)、(13.22±4.38)和(11.65±4.38)h, AUC(0-t ) 分别为(9 663±3 463)、(13 878±3 571)和(33 500 ±11 084)pg?h?mL-1。置信区间法评价结果显示,2.5~10mg 给药范围内伊拉地平的AUC(0-t ) 、AUC(0- ∞ ) 和C max 的置信区间与判断区间部分重叠,伊拉地平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尚不能判断。 结论: 30 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C max、AUC 等参数随剂量升高而增大,但若θ 值采用传统界值,则无法判断2.5~10mg 给药范围内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见θ 值的选择与线性评价结果密切相关,在新药早期探索性研究中是否应增大θ 值范围值得研究者商榷。
  • 张艳,刘晶,杨梦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3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靶向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预测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抽取的9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近期疗效。结果:41 例部分缓解(PR),31 例稳定病变(SD),18 例进展(PD),有效率45.56%;PR 组、SD 组、PD 组的CEA、CA125、Cyfra21-1、SCCAg、NSE 治疗前后的差值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6.172,P =0.000),PR 组的差值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效组的CEA、CA125、Cyfra21-1、SCCAg、NSE 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有效组和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能有效的预测靶向治疗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 王向荣,李忠东,王川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空军总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院白内障手术患者102 例(186 只患眼),以构成比或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指南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中,术前24~48h、24h 和3~4h 和术后24h 内以妥布霉素注射液80mg 溶于20mL 生理盐水(浓度4%)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患眼数,占总眼数百分比分别为50.54%、100% 和49.46%,局部滴眼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主,构成比为91.6%;术后以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软膏眼内局部使用为主,构成比均为49.73%。调查的186 例眼中均未出现眼内炎。结论: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药物与临床
  • 孙般若,龚燕平,成晓玲,李春霖,田慧,李剑,邵迎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80 岁及以上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的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病历调查方式,收集自2007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于我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且入院前半年无明确低血糖发作的60 岁以上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本次入院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降糖治疗方案的选择等病历资料,按年龄是否≥ 80 岁分为老年组及高龄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531 人(77.9±9.6 岁)。相比于老年组,高龄组代谢紊乱更严重,肾功能进一步下降(P <0.05)。高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老年组(P <0.01)。研究人群中使用最多的降糖药物为α- 糖苷酶抑制剂,其次为二甲双胍及胰岛素。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磺脲类、双胍类及格列酮类降糖药使用比例较低,α- 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及胰岛素使用比例增高(P <0.01)。治疗方式上以口服降糖药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单独使用胰岛素及采用生活干预方式的所占比例均较小。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比例较低,而胰岛素治疗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80 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在选择降糖治疗方案和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应充分考虑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做到降糖治疗安全有效。
  • 葛菁,冯雷,张立军,陈晶,李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监测与了解医院门诊的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西院门诊药房2013 年435 张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435 张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品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20mg、5mg),其次为芬太尼透皮贴剂(8.4mg、4.2mg)和硫酸吗啡缓释片(30mg、10mg),而吗啡片(5mg)则使用频率较低。结论:我院西院区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趋势符合医疗需求,使用较为合理,缓释剂型为癌痛患者的首选药物。
  • 刘莹 崔向丽,刘丽宏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5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新型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对西格列汀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述。结果和结论: 西格列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刘芳勋,张晶,张华,刘揆亮,宿慧,吴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5): 5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总结铋剂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检索pubmed、万方、CNKI 等数据库中与含铋剂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文章。结果:铋剂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系统最为常见,如腹痛、腹泻、黑便和厌食、恶心/ 呕吐、口腔金属味、便秘等;其次为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皮疹、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等,与益生菌和乳铁蛋白联用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铋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短暂和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