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薇,谢潘潘,史爱欣,胡欣,李扬,李敏,严蓓,董凡,王一茜,赵进,李芳,齐文渊,曹国颖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人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后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随机、开放、单中心I 期临床研究,9、12、9 名健康男女受试者分别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2.5、5、10mg,按方案设计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采用LC-MS/MS 法测定血浆中伊拉地平浓度,并应用WinNonlin? 6.3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应用SPSS18.0 软件及置信区间方法评价伊拉地平单剂量给药的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受试者单剂量口服2.5、5、10mg 伊拉地平后,平均C max分别为(1 440.23±548.59)、(2 466.33 ±622.72)和(4 610.21 ±1 471.91)pg?mL-1,t max 分别为(1.30±0.65)、(1.04±0.53)和(1.46 ±0.42)h,t 1/2 分别为(10.47 ±2.32)、(13.22±4.38)和(11.65±4.38)h, AUC(0-t ) 分别为(9 663±3 463)、(13 878±3 571)和(33 500 ±11 084)pg?h?mL-1。置信区间法评价结果显示,2.5~10mg 给药范围内伊拉地平的AUC(0-t ) 、AUC(0- ∞ ) 和C max 的置信区间与判断区间部分重叠,伊拉地平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尚不能判断。 结论: 30 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伊拉地平胶囊,C max、AUC 等参数随剂量升高而增大,但若θ 值采用传统界值,则无法判断2.5~10mg 给药范围内是否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见θ 值的选择与线性评价结果密切相关,在新药早期探索性研究中是否应增大θ 值范围值得研究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