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4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1-13
  

  • 全选
    |
    综述
  • 张原青,郭津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核苷类药物( 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 NAs) 是临床最常用的一大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笔者概述常用 NAs 特点及其耐药的管理、经济估以及抗病毒治疗指征等方面的进展。方法:在 PubMed、Cochrane Central、 EMbase 英文数据库和 CNKI、Wan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信息,搜集了慢性乙型肝类( CHB)流行病学、 NAs治疗CHB的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NAs耐药性、 NAs治疗 CHB 的经济评估 CHB 治疗指南(美国、欧洲、亚太及中 华肝病学会)等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恩替卡韦( ETV)和替诺福韦酯(TDF)因其强效、不易产生耐药被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其余NAs均被建议在无法使用 ETV 和 TDF 时使用。耐药是 NAs治疗过程中 必须重视的一大问题,可导致疾病进展、增加治疗的难度与成本。目前的研究揭示了相关耐药位点与产生耐药的模式,在临床具体应用中 应通过加强教育、合理选择用药、重视监测、及时补救治疗等手段减少和应对耐药。在我国 CHB的长期治疗中,与TDF以外的 NAs相比,ETV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临床上需严格掌握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避免不必要用药的同时,及时对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监测。
  • 余克富,李新刚,霍记平,赵志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脑靶向纳米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相关最新发表的文献,对纳米载体给药系统透过血脑屏障对中 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血脑屏障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过程的一道难题,血脑屏障既可以保护大脑不受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脑部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也限制了药物进入脑部发挥其治疗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如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胶束,纳米凝胶,微乳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应用使药物的跨血脑屏障转运和脑内传递成为可能。这将改变脑部疾病的治疗策略。
  • 封宇飞,裴艺芳,倪倩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静脉输液的技术进展,旨在为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建设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相关最新发表的文献,对静脉输液的技术进展进行回顾。结果与结论:静脉输液的包装形式经历了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密闭式的发展,包装材料也从玻璃瓶、塑料瓶发展到了非PVC输液软袋。
  • 论著
  • 周应群,温灵犀,邢丽秋,焦立公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1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药物使用的安全隐患。方法:收集北京市7家医院 2013年8月-10月14周岁以下的住院儿童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 的药品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35种常用药品的说明书进行分析, 分析其儿童用法用量及安全性资料的完整性。结果:儿童用专用药品种较少,儿童用药品说明书的安全性信息较为缺乏。结论:北京市儿童药品使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关部门需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加强监管。
  • 胡扬,刘水,王兰,张波,梅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20-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统计分析北京地区近10年来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报告,为头孢吡肟的安全合理应用 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头孢吡肟不良反应报告,并对283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吡肟致不良反应(ADR)以老年人及成年人发生率较高,54.67%的ADR发生于首次输液后。这可能与用药例数多有关。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和癫痫发作等。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等。结论:头孢吡肟的安全性是临床应关注的问题,应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监测并及时处理其不良反应。
  • 王振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 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214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回 顾性分析,对5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 血的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年龄增长,上消化道出 血率显著升高(χ2=11 .526, P<0.01);服药超过3个月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服药低于3个月的患者(χ2 =8.530, P<0.01),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χ2 =5.1 27,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性别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无相关性( P>0.05),有吸烟史或消化道病史的患者服用 阿司 匹林肠溶片 后更易导致上消化道出 血( P 均 <0.05),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P<0.05)。结论:有消化道病史、高龄、大剂量、服药时间、有吸烟史、不用胃黏膜保护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及时给予胃黏膜保护药,以期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害性。
  • 顾智淳,刘晓琰,李峥,潘忙忙,张在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3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我院房颤患者 QTc间期的影响及其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颤住院患者共l5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合用 药物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 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胺碘酮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房颤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减慢 (79.2± 21.6)bpm 比(72.9± 13.1)bpm (P<0.01 ),QT 间期(386.5± 45.7)ms 比( 415.8±53.1)ms(P<0.01)、QTc间期均显著延长(413.9± 32.1)ms 比(438.0± 44.4)ms( P<0.01)。有16例患者用药后 QTc>500ms,17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 但△ QTc>50ms。共有22例患者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例),多塞平(7例),左氧氟沙星(6例)等。心动过缓、2 型糖尿病、合用 其他影响 QT 间期药物为延长 QTc 间期的因素 (P<0.05)。44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中有5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结论:胺碘酮应用后QT间期、QTc间期均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ms、△QTc>50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 QT间期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胺碘酮剂量并严密监测心电图,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 宋菲,郑策,李飒,杨烁,饶晶晶,甄健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37-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处方点评评价我院外科住院患者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用 药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万古霉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取我院外科系统2014年1月-3月使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的全部病例,依据《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试行)》进行处方点评,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14份病例,无医生越权开药现象,67.3%的病例有专家会诊记录,手术预防用药占5.6%,治疗用药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55.4%,经验用药治疗有效率93.3%,目标用药治疗有效率100%,处方点评合理率为98.1%。结论:利用处方点评能够客观反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情况,提示医院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 药物与临床
  • 万青松,全丽,谢红萍,杨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4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螺内酯联合福辛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其对蛋白尿的影响。方法:60位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福辛普利10mg?d-1治疗,治疗组额外予螺内酯 20mg?d-1 治疗,实验持续 1 2 周, 定期测量患者血压、生化指标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4h尿蛋白下降更显著(P<0.01),患者没有明显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血钾上升及低血压。结论:一定剂量的螺内酯能加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s)对糖尿病肾病进程延缓作用。
  • 帅晓玮,王蔚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46-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普芦卡必利作为一种新型5-HT4激动剂对慢性便秘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普芦卡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文献,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结论:普芦卡必利对慢性便秘,尤其对缓泻剂治疗失败的女性便秘患者是一个良好的治疗药物,对于其他动力紊乱性疾病也可能有效。截至目前的研究提示普芦卡必利的安全性良好。
  • 高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49-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评估妊娠和哺乳期降压药物使用 的风险/效益,为妊娠和哺乳期高血压妇女的降压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检索近10余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筛选部分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显示:中枢性降压药、受体拮抗剂、 钙拮抗剂类中 一些药物在妊娠和哺乳期使用的风险/效益较低;利尿剂在妊娠伴发全身水肿且无先兆子痫时使用 风险/效益较低;ACEI和ARB类可导致胎儿畸形、肾功能衰竭和死胎等,妊娠期药物使用的风险/效益高,但在哺乳期一些药物如依那普利、 卡托普利无明确的禁忌。结论: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甲基多巴等在妊娠和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为肯定,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指南推荐。
  • 杨景秀,戈升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55-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儿童医院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师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运行效果和经验,总结药师对促进合理、安全用药所做的工作。结果:药师对药物的理化性质、相互作用、注意事项更加熟悉,关注药物正确的配置方法,在混合配置溶液的选择、配置后药物的终浓度、稳定性和澄明度方面更加规范。重视加量的准确性,非整量加药、低龄患者、高危药品的标签管理等标准操作,确保了配置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论:在儿童医院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非常必要,药师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药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以实现药品和耗材共享,节约运营成本。
  • 安艳华,王旭东,曹秋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6): 60-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23岁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接受甲巯咪唑(30mg?d-1)治疗6周后出现多发、游走性关节肿痛,查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血沉增快,抗核抗体(ANA)1:32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类风湿因子( RF)、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阴性。停用甲巯咪唑1周后症状好转,1月后症状完全缓解,复查抗核抗体1:1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