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4年, 第12卷, 第zk期 
刊出日期:2014-12-20
  

  • 全选
    |
    综述
  • 严颖,李惠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4 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在芝加哥召开,大会报告了乳腺癌领域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和临床研究数据。本文主要综述了乳腺癌内科治疗领域4 项主要临床研究结果:①与他莫西芬+ 卵巢功能抑制相比,依西美坦+ 卵巢功能抑制也可以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但年轻患者要充分做到卵巢功能抑制。②在辅助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拉帕替尼没有获得改善HER2 阳性乳腺癌的预后。③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辅助治疗HER2 阴性乳腺癌没有获得总生存的改善。④依西美坦+ 贝伐珠单抗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维持治疗在治疗周期上有一定延长。本文对乳腺癌内科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报道。
  • 刘敬弢,焦园园,张艳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5-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耐药机制和逆转措施。方法:应用Pubmed 和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肿瘤”、“耐药性”、“靶向药物”和“逆转耐药”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纳入标准:①靶向药物的分子靶点;②靶向耐药的机制;③逆转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共筛选出相关文献32 篇。结果:靶向药物的分子靶点以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激酶为主,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细胞信号转导、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代谢和上皮-间质转化等。个体化用药、联合用药、改善肿瘤微环境以及研发新药等措施有望逆转靶向耐药。结论:靶向药物的分子靶点多样,耐药机制复杂,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逆转。
  • 李骥,齐宪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肿瘤微环境具有低氧、低pH、高间质液压的生理特性,其中存在着多种基质细胞、调控因子和蛋白酶等物质,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抵抗药物治疗和免疫反应等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思路,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的靶点和生理特性,靶向药物和靶向制剂能够更好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呈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 董朝晖,钟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新药定价、医保目录评审和医保支付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新药进入医保支付的评价思路;然后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药品评审为例,着重介绍药品进入医保支付的评审组织结构、评审流程;最后介绍药品评审结果在医保支付政策中的应用。
  • 张萌萌,翟所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2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美国肿瘤专科药师的培养和资格认证要求与考核内容,以及肿瘤专科药师的工作内容,以备借鉴。方法:检索、阅读、总结相关内容及文献,并进行介绍。结果:美国肿瘤专科药师培养和认证体系为临床肿瘤治疗团队输送了大量人才,也为药师地位的确立和新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基础。
  • 论著
  • 王粹,胡冬至,胡均,王华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24-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53 例,其中试验组27 例,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伊立替康及卡培他滨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近期疗效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CR+PR(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4.15%,21.91%,P >0.05),疾病控制率(CR+PR+S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30%,61.24%,P <0.05)。远期疗效比较,两组TTP 分别为10.3 个月、6.7 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2 个月、13.6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但试验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7%,表现为舒张压升高,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卡培他滨方案较单纯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且疾病控制率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可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 张秀凤,顾人东,石燕,茅慧,陈杨,陈丽,戴广海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28-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Bev)联合化疗治疗复治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0 年1 月- 2013 年12 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Bev 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mCRC 60 例。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 版评价疗效,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60 例mCRC,9 例部分缓解(PR),36 例稳定(SD),客观缓解率(ORR) 为15%,疾病控制率(DCR)为75.0%。二线治疗的39 例中PR 5 例,SD 23 例,ORR12.8%,DCR 71.8%。三线治疗的28 例中PR 4 例,SD 16 例,ORR 14.3%,DCR 71.4%。三线以上治疗的9 例中PR 0 例,SD 6 例,DCR 66.7%。二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总生存(mOS)分别为3.4 月和10.2 月;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的mPFS 分别为4.8 月和2.8 月,mOS 分别为9.4 月和10.9 月。Bev 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出血、高血压,均为1~2 级。结论:Bev 联合化疗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mCRC 展现了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获益,且在初次Bev 治疗进展后更改化疗方案继续使用Bev 仍可临床获益。多线及后线应用Bev 联合化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可耐受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危险因素可使其发生风险增加,临床中应注意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和管理。
  • 郭洪霞,穆婷婷,董成名,马海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32-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所致恶性肿瘤患者皮肤反应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8 例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8 例、对照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呋喃西林溶液局部湿敷,每日早晚各1 次,静脉输注西妥昔单抗药物后3d 内每日中午加敷1 次,观察5d 、10d 两组皮疹变化。结果:给予治疗后两组患者皮疹的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5d 后显效率达89.6%,10d 后痊愈34.4%,显效达65.6%,皮疹消退与痒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治疗西妥昔单所致的皮肤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 焦园园,王丹,张关敏,李然,马旭,刘颖,刘红,郭子寒,赵明月,薛冬,邢沫,张艳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3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某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现状与特点。方法:依据医院临床超说明书用药备案表,统计抗肿瘤药物在适应证、剂量方案、给药途径超说明书用药的比例,结合临床申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药物种类分析,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比例最高,分别为78.1% 与20.0%;从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分析,适应证超说明书最多,比例为97.8%,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超说明书用药分别为42.2% 与10.0%。结论: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最普遍,类型以适应证超说明书用药最常见,需予以重点跟踪分析。
  • 药物与临床
  • 梁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39-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及优势。方法: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指南进行综述,对EGFR-TKI 耐药后治疗方案的适用人群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EGFR 活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临床疾病,EGFR-TKI 已经作为晚期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方案,中位进展时间为11~14 个月。对于EGFR-TKI 耐药后的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本领域的热点。已经发现耐药机制有EGFR 的二次突变(T790M 突变)、c-Met 的扩增、激活途径的改变(IGF-1,HGF,PI3CA,AXL)、转化为间充质细胞或出现小细胞特征以及肿瘤的异质性等,针对相应耐药机制的药物正在研究中。对在新药物没有临床应用之前,有几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 梅隆,唐彦,梅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45-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常用的单抗类靶向制剂的用药安全性。方法:检索近年来的数据库和文献,对临床常用靶向制剂的不良反应做一概述。结果:单抗类靶向制剂主要用于抗肿瘤、类风湿、视黄斑变性等领域。作为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其药物特性、制备方法、给药方法、质量控制等与传统化学药物有区别,单抗类靶向制剂已报告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感染和肿瘤等。因此在深入了解其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器官特异毒性、已有报告的不良反应的同时,还要注意跟踪新发的不良反应及药物警戒信号,密切关注相关网站信息, 特别是我国的抗体药物及生物相似物的生产、运输、配置及用药等安全。结论:对单抗类靶向制剂,药师应在用药前的宣传、教育,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和用药后的监测与评估等方面予以关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师的专业技术服务。
  • 张照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5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文献复习探讨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和进展。方法:查询近几年国内外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的关键性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的分子靶向药物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抗靶点药物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一DMl;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靶向治疗的药物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 其他的靶点药物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的靶向治疗( 贝伐珠单抗) 等。结论:目前不少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明显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延长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其中抗HER2 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是乳腺癌治疗最成功的靶向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中新的重要治疗手段。
  • 张萌萌,陈森,翟所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肠穿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管理,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 例使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442 天后发生肠穿孔的Ⅳ期结肠癌病例,并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结果与结论:贝伐珠单抗相关性肠穿孔的发生率低,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危险因素可使其发生风险增加,临床中应注意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和管理。
  • 李然,刘颖,张艳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4, 12(zk): 6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结肠癌晚期患者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方案及药学监护,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方法:以1 例结肠癌晚期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例,针对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不良反应的处理等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患者应用FOLFIRI 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腹泻等不良反应,通过药师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并解决了患者药物治疗中的问题,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有利于安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