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5年, 第1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9-18
  

  • 全选
    |
    综述
  • 洪天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自然病程的进展,2 型糖尿病患者常需进行起始注射降糖治疗。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注射降糖治疗时常会面临诸多的挑战。与胰岛素相比,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有相似的降糖疗效,且可显著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异常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因此,在超重或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GLP-1 受体激动剂具有改善多重代谢异常的综合益处。
  • 王维波,孙建华,刘楠楠,邓昂,邢小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及分析治疗中枢性尿崩症药物的用药剂量及用药安全性的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全面的综合、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治疗中枢性尿崩症以醋酸去氨加压素为主,治疗证据确切,为首选药物治疗。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尿量、尿渗透压、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同时考虑使用人群对药物剂型、敏感性、吸收等存在的差异,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用药剂量的选择。
  • 新药述评
  • 王凌霄, 肖典, 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11-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乐伐替尼(Lenvatinib)是由日本卫材公司研制的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2015 年2 月,美国FDA 批准其用于晚期放射性-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或将成为不可切除性甲状腺癌临床治疗的新标准。业界对乐伐替尼非常看好, 其在肾细胞癌等其他适应证方面的研究也值得期待。笔者就乐伐替尼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试验及应用等研发动态作一概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 王宏亮,曹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丝氨酸激酶,可促使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累积,抑制PCSK9 活性则可使LDL-C 水平显著下降。Evolocumab(商品名Repatha)是由美国安进公司研发的全球第一个PCSK9 抑制剂,2015 年7 月在欧盟上市,被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该药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大幅降低他汀类药物耐受患者体内的LDL-C,因此可有效解决广泛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的大面积耐药问题。笔者就Evolocumab 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应用、研发历程等情况作一概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 论著
  • 朱愿超,梁良,赵明,杨莉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20-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的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和临床用药情况。 方法 :收集2004 年1 月—2015 年2 月我院AA 患者CsA 血药浓度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2 例患者共监测CsA 血药浓度426 例次,其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150 ~ 250μg?L-1) 145 例次(34.0%)。患者首次监测时,低浓度结果占67.3%,随着监测次数增加,低浓度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而正常浓度和高浓度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本次分析还显示:CsA 日剂量和CsA 谷浓度有弱的正相关性;老年人达到和中青年人一样的血药浓度所需要的CsA 日剂量少;合用伊曲康唑、克拉霉素可显著影响CsA 的浓度。结论 :CsA 血药浓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显示:CsA 剂量、年龄、性别、合并用药、TDM 监测次数都可能对血药浓度有影响。除此之外,服药时间、采血时间、监测时是否已达稳态、食物、剂型、患者生理病理状态等都对其有影响。
  • 刘雨桃,胡兴胜,李峻岭 ,王子平,王燕,郝学志,石远凯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2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试验旨在评价70 岁以上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试验纳入70 岁以上ⅢB 或Ⅳ期、既往未接受过化疗的晚期肺腺癌,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每3周1 次治疗直到病情进展,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研究共入组22 例老年患者,疗效评价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8 例(36.4%),稳定12 例(54.5%),进展2 例(9.1%),疾病控制率90.9%。全组患者的中位PFS 为5.9 个月。18 例(86.4%)出现1/2 级的血液学或非血液学毒性,3 例(13.6%)出现3/4 级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贫血)和3 级胃肠道反应。 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化疗方案对一般状态好的70 岁以上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可以作为其一线化疗的治疗选择。
  • 谢清, 刘桦, 粱硕, 黄建权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29-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meta 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环丙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UTI)的疗效。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文献分析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采用RevMan5.1 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笔者共纳入26 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 519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环丙沙星治疗UTI 的有效性与其他喹诺酮类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R =1.01,95%CI (0.97,1.06),P =0.6];与磺胺类抗菌药物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R =1.07,95%CI (0.98,1.17),P =0.11];与青霉素类、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目前研究证据表明,环丙沙星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确切,优于青霉素类、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不低于磺胺类和其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 西娜, 赵冠人, 王雪明, 李倩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3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CYP2C19 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Hp 阳性胃溃疡患者168 例,随机分为2 组。观察组接受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结束4 周后比较2 组患者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Hp 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利用DNA 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患者的CYP2C19 基因型,观察基因型对两组药物疗效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72.62%,总有效率89.28%,Hp 根除率95.23%,对照组治愈率58.34%,总有效率72.62%,Hp 根除率86.90%,两组差异显著(P <0.05或P <0.01)。观察组中,快代谢型(EM)治愈率61.12%,中间代谢型(IM)80.00%,弱代谢型(PM)84.62%,EM 型与IM 及PM 型间差异极显著(P <0.01),IM 型与PM 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中,EM 型治愈率44.74%,IM 型64.71%,PM 型83.34%,3 种代谢型间的治愈率差异极显著(P <0.01)。相同代谢型患者治愈率两组间比较,PM 型无明显差异(P >0.05),但EM 型与IM 型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较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 阳性胃溃疡根除率更高,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当,且受CYP2C19 基因型影响程度较小,疗效更稳定,值得临床推荐。
  • 高慧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41-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0 年3 月—2014 年7 月80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索,以及地塞米松的VAD 常规治疗方案,试验组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低剂量沙利度胺。6 个月后,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骨髓浆细胞比例、M 蛋白量;记录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依据疗效判定标准,对2 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骨髓浆细胞比例、M 蛋白量分别是(85±14)g?L-1、(36±17)%、(41±22)g?L-1,试验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骨髓浆细胞比例、M 蛋白量分别是(105±19)g?L-1、(13±11)%、(25±21)g?L-1,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通过疗效判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变化、脱发等,反应级数主要为0 度和I 度。试验组在肝功能损害(χ 2=6.05,P <0.05)、心肌酶谱改变(χ 2=16.24,P <0.05)、脱发(χ 2=4.27,P <0.05)等方面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低剂量的沙利度胺该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4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并瑞芬太尼在高龄胃肠镜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2014年12 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镜诊疗的高龄患者16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 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实验组行依托咪酯并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行芬太尼并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诊疗前、中、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麻醉期间及苏醒后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诊疗中、诊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48%)显著低于对照组(48.81%),P <0.05;结论 :依托咪酯并瑞芬太尼应用于高龄胃肠镜诊疗,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 朱盛,梅丹,王兰,冯雷,张晓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47-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丹参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地区2003—2013 年丹参注射液ADR 上报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对发生人群、ADR 症状及累及器官、发生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处理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3 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的ADR 发生率>青壮年患者,女性患者发生率>男性患者。丹参注射液ADR 累及多个器官/ 系统,其中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首位,共95 例,占总例数的40.77%。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过敏等。常见的累及器官/ 系统还有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给药期间ADR 发生时间无规律可循,ADR 会发生在给药期间的任何时间段。ADR 报告中存在许多合并用药情况,其中,合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最为常见,出现7 例,占合并用药患者比例29.17%。结论 :合理使用丹参注射液,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减少ADR 的发生。
  • 战寒秋,刘慧,孙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5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4 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84 例,观察组117 例,对照组67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及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对照组、皮疹消退时间<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手足口合并脑炎患者使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不能缩短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 刘湘玉,李继云,蒋媛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5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幼儿患者采用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全麻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 年2 月至2015 年2 月共收治的79 例行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患儿为研究对像,所有患儿以ASA 分为I、II 级,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1 组39 例,采用丙泊酚麻醉;2 组40 例,采用依托咪酯麻醉。同时,将同年龄段的40 名健康幼儿选为3 组,与1、2 组患儿行对比研究。对1、2 组患儿以贝莉婴幼儿认知量表III(Bayley scales of infant and toddlerdevelopment, BSID Ⅲ)分别于术前1 d 与术后3 d 及3 个月后进行认知评估,对应同时期3 组幼儿水平,并对1、2 组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进行有效计算。结果 :1、2 两组患儿术后3 d 认识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 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儿8 例,2 组11 例;1、2 组患儿术后3 d 的POCD发生情况与术后1 d 对比无明显差别,P >0.05;1、2 组患儿术后3 个月认知水平与POCD 发生率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 >0.05)。结论 :对患儿行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全麻后,对患儿短期内认知功能有所影响,但能在3 个月内自行恢复。
  • 药物与临床
  • 邸宣,邱爽,刘丽宏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腹股沟疝术后疼痛的发生、发展及规范化镇痛管理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国内外近20 年相关文献,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疼痛的性质、镇痛药物的选择、疼痛评估的现状及患者教育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成人疝是不可自愈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高发生率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结论 :为了避免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了通过严格规范手术操作过程,还应主要考虑规范的镇痛药物干预、合理的疼痛评估以及适当的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共同改善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 沈学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6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笔者主要是通过收集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后出现恶性综合征的病历,并对该不良反应做出处理和分析。探讨恶性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发病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跟踪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出现恶性综合征的2 例病历,分析恶性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制定给药方案。结果 :通过合理治疗,两例患者均能康复出院。结论 :恶性综合征是一种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早期发现、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时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加强护理。
  • 王华光,刘丽宏*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66-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药物治疗建议,探讨临床存在的用药问题,为药学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于2013 年7 月至2014 年6 月1 年中为临床(急诊ICU、骨科、肝胆外科等9 个科室)提供并被采纳的治疗建议,对建议数量、干预药物的类别、治疗建议的类型及具体干预内容等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治疗建议的数量随时间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干预的药物共56 类,前3 类药物分别是抗菌药物、营养支持药物及肝胆疾病辅助用药。治疗建议的类型共涉及“给药方案调整”、“疗程管理”等9 大类,包括25 个亚类型。结论 :临床药师的治疗建议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作为治疗团队的一员,可提供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韩爽, 张威, 甄健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7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积极、及早地治疗疼痛,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增强对引起疼痛的原发疾病的治疗效果。通过检索、阅读、总结相关内容及文献,笔者综述了镇痛药物治疗措施及镇痛药物特点。
  • 郭冬杰,林江茵,覃旺军,崔媛,张相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7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实践的方法,总结药学服务经验。方法 :在1 例急性蜂窝织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分析患者、疾病和药物的特点,纠正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误区,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有效的万古霉素治疗方案。结果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的万古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药学知识的优势,与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最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 李秦川,叶永琴,颜铭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78-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药学监护意义。 方法 :以临床病例为依据,结合晚期转移性肺癌伴重度疼痛患者的特点,重点分析临床镇痛药物、化疗药物、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结合医师疾病分析,提出合理化治疗建议,实现对癌痛患者的个体化监护。 结论 :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协作治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更加获益,获得最佳治疗。
  • 郑策,甄健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8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治疗的作用。 方法 :结合1 例晚期癌痛患者具体病例,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从癌痛的全面评估方法、阿片类药物快速滴定的选药原则、维持治疗原则、药品不良反应防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进行药学监护。 结果 :本次药学监护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在药物选择、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等多个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 苏兆颖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85-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5.05.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卡马西平不良反应药学监护的模式。方法 :对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卡马西平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提出的建议得到采纳,并获得对患者有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卡马西平的药学监护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临床药物治疗集萃
  • 易湛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 
         对于首次发生自发性肺栓塞的成人患者,当抗凝治疗3~6 个月后停止治疗时,患者复发的风险比一过性危险因素(如手术)引发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要高得多。在这类高危人群中,延长抗凝治疗时间能否带来更多的获益、停药后获益是否能够维持仍然不确定。
         那么,对于自发性肺栓塞首次发作的患者,抗凝治疗的最佳疗程是多长时间?
  • 应颖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及临床问题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以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T > MIC)作为衡量杀菌效果指标,临床上通过延长输注时间来增加T > MIC 以提高杀菌效果,治疗耐药细菌感染。临床上一般将单次剂量延长输注时间至3h 以上定义为延长输注。药物所致肾功能不全通常发生在开始使用药物后3-5 d,甚至是数周之后,停药后大多能恢复正常,少数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有研究显示,使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后会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停药后症状能够缓解。 
        那么两种输注方式:间断输注和延迟输注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引起急性肾损伤(ARI)的发生率有无差异?
  • 刘维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9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 
         心脏毒性是蒽环类药物最显著也最严重的毒副反应,临床研究和实践都显示蒽环类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我国2013 年版《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指南》中推荐,当出现心衰症状时,可参照心衰常规治疗使用ACEI、ARB 和β 受体阻滞剂,而预防心脏毒性的药物目前只有右丙亚胺有循证医学证据。Akpek 团队的一项全新研究为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路。
  • 新药资讯
  • 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 13(5): 9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