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6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5-16
  

  • 全选
    |
    综述
  • 雷婷婷,赵荣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吸入疗法已经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压力定量吸入、干粉吸入和雾化吸入给药等。其中雾化吸入给药由于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其临床应用药物种类、治疗疾病类型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笔者就雾化吸入给药的原理、现状及相关临床应用进展等进行综述。
  • 梁瑶 , 孙路路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综述碘造影剂(ICM)过敏样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展。方法 :参考国外相关文献,从膜效应、补体系统激活、缓激肽释放、Ig-E 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5 个方面,对ICM 过敏样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 :ICM 过敏样反应中绝大多数属于类过敏反应,真正的过敏反应很少,因此皮肤试验假阴性概率高,大规模推广造影前进行皮试意义不大。
  • 论著
  • 胡兴胜,李峻岭,李逸群,王燕,郝学志,刘雨桃,石远凯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1 年1 月 至2014 年12 月30 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腺癌19 例、鳞状细胞癌8 例、未知型3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其中19 例采用含铂类方案,11例采用非含铂类方案。尼妥珠单抗给药剂量为200 mg,静脉给药,每周1 次。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患者5 例,二线方案9 例,三线及以上方案16 例。每治疗2 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 进行疗效评价;采用 NCI-CTCAE3.0 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30 例患者均完成了至少一次疗效评价,其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5 例,疾病稳定(SD)12 例,病情进展(PD)13 例;客观缓解率(ORR)为16.7%(5/30),疾病控制率(DCR)为56.7%(17/3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9 d(74~104 d), 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07d(197~417 d)。进一步分析显示,腺癌患者中位OS 显著长于鳞癌患者(327 d vs 185 d,P =0.008)。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良好。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李慧博,张弨,丁士刚,赵荣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质子泵抑制剂因其强大的抑酸效果,现已成为全球十大用量最多的药物之一,并存在很多超说明书外的用法。由于超说明书外使用没有统一用法用量的规定,且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临床使用需要循证医学的评价和指导。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指南、文献、DRUGDEX? system,总结质子泵抑制剂(PPIs)临床适应证以及标示外使用的情况,采用GRADE 卫生保健的系统对现有证据给出评价及推荐意见。
  • 李娟, 韩春, 王以尚, 白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20-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BRAF 基因突变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 年至2015 年收治的12 例BRAF 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12 例BRAF 突变患者,男性7例(58.3%),女性5 例(41.7%),均为40 岁以上;右半结肠2 例(16.7%),左半结肠及直肠10 例(83.3%);腺癌10 例,腺癌及黏液腺癌混合型2 例;中分化及低分化各6 例,无高分化;8 例行DNA 错配修复基因免疫组化检测,均为微卫星稳定型;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为 27.3%,疾病控制率为7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16.4周;中位总生存期(OS)32 周。结论 : BRAF 突变多见于中老年、分化较差、左半结肠的肿瘤,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线化疗敏感性差,预后不良。
  • 张碧华,金毅,杨明,杨莉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25-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芪苈强心胶囊中已知结构化合物的分子特征,分析与强心西药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相似的中药成分,并寻找比对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以期为新药研发或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中西药的分子集构建,进行中西药分子的理化性质分析和结构比对,同时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进行中西药分子的作用靶点结合的探讨。结果 :我们利用软件构建了45 个中药成分和3 个强心类西药成分的平面结构和三维结构,通过分子结构相似度的比较和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5 个中药分子整体与洋地黄毒苷的相似度最高,同时中药分子中黄芪苷和人参皂苷与各西药分子的结构相似度最高;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显示,3 个强心西药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不是最大的,然而其表面极性却最大;通过反向药效团搜索发现,这48 个小分子中有10 个小分子与66 个蛋白药效团模型发生了较好的结合,其中西药地高辛只与一个药效团发生接合,而中药有6 个成分都与多个药效团发生结合,其中以丹酚酸A 结合的药效团最多。结论 :与西药仅结合单一蛋白药效团不同,中药分子更易与多个蛋白药效团发生结合,由此推测其作用靶点和作用途径可能更为多样化。
  • 颜耀东, 温泉, 董宏鸿, 杨忠民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3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铝镁混悬液治疗胃酸相关性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共有151 例受试者参加试验,其中铝镁混悬液组(试验组)75 例和铝镁加混悬液组(对照组)76 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口服相应药物溶液,每日3 次,连续服用2 周。 结果 :用药2 周,两组受试者胃酸相关性症状的改善情况基本一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铝镁混悬液和铝镁加混悬液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铝镁混悬液可以有效治疗胃酸相关性症状,而且安全性良好。
  • 刘晓亮a , 曹励强b, 沈娜a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36-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联合督导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 年11 月至2015 年11 月期间来江阴医院进行治疗的138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和督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9 周的哮喘基本控制率相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后3 周和6 周的哮喘基本控制率相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的肺活量(FEV1)和气高峰流量(PEF)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个月后的FEV1 和PEF 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1.5%)明显低于对照组(14.4%),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联合督导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肺功能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刘建华,杜鹃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40-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市边远山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并对发现问题进行干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合理用药宣教的方式,对昌平边远山区农村高血压目标人群进行筛查,并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问卷和高血压合理用药宣教的420 名村民中高血压患者为232 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5.2%,其中19 例为高血压但未治疗者,213 例为正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153 名血压控制达标,达标率为71.8%。同时接受治疗患者中联合用药者占25.8%,单药治疗者占74.2%。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的有97 名,仅为45.5%。不按时服药和自行停药的患者占较高比例。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为感觉病情不重、无需用药,事务繁忙,药费太贵,无明显疗效等。结论 :北京山区农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偏低,应加强用药依从性教育及干预,促进其坚持长期服药、科学合理用药,以达到有效、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
  • 姚冬梅, 李震亮, 幺桂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44-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病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124 例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的血浆 HCY 水平、维生素B12(Vit B12)和叶酸(FA)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102 例健康人群组成的对照组同期指标比较。结果 :血浆HCY 水平与血浆的叶酸(FA)和Vit B12 水平均存在负向相关,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组的血浆HCY 水平高于对照组7.14 倍,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与血浆HCY 水平存在危险性的水平梯度。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FA 和Vit B12 水平的降低是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 袁偲偲,冯欣,侯欣美,刘璐璐,刘新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47-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防范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西院区医生、药师、护士共105 人进行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的认知和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其中医生30 名、药师18 名、护士57 名。86 名(81.90%)表示知晓细胞毒药物溢出的概念。33 名(31.43%)发生过细胞毒药物的破碎或溅洒,20名(19.05%)发生过细胞毒药物溅洒至人的身上。57 名护士全部知晓细胞毒药物溢出防护制度,药师和医生的知晓率分别为83.33% 和66.67%。在细胞毒药物溢出的防护处理方面,71 名(67.62%)知晓如何防护处理,护士的知晓率较高为89.47%,医生和药师对如何防护处理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6.67% 和50.00%。在细胞毒药物溢出防护包的配置情况方面76 名(72.38%)表示知晓。结论 :医务人员对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的认知有待通过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应加强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培训和管理,从而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 宋建敏,张爽,龚雪,万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50-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北京展览路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 年9 月至2015 年7 月100 例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定期健康教育、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用药指导等药学干预手段,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血压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血压达标率及用药依从性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社区中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干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胡扬, 丁建杰, 梅丹,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5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地高辛致QT 间期延长和心室颤动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案。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 例应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诱发QT 间期延长和心室颤动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在全球范围内就其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 例81 岁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时间是连续服用地高辛0.062 5 mg,qd,用药4 年9 月后,近期10 d 剂量加倍至0.125 mg,qd。在停药2 d 后,地高辛浓度:3.91 ng?mL-1(正常值:0.5~2.0 ng?mL-1),诊断为洋地黄中毒。停药4 d 后,临床症状减轻,血药浓度恢复正常。文献复习查阅的其他6 例患者,患病年龄27~86 岁,男女比例1:6,不良反应发生在服用地高辛5 d 至16 年。4 例查地高辛血药浓度> 2.0 ng?mL-1,提示洋地黄中毒,3 例未查地高辛血药浓度。治疗上均是电除颤和心肺复苏。5 例经电除颤后逐渐好转。2 例患者电除颤失败死亡。结论 :长期服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电解质、血药浓度。洋地黄中毒在女性患者更易出现。若血药浓度> 2.0 ng?mL-1,应考虑洋地黄中毒并停用。
  • 赵明, 梁良, 纪立伟, 张亚同, 陈頔, 朱愿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和分析临床应用替考拉宁的用药合理性,为替考拉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筛选2015 年1 月至12 月期间使用替考拉宁的住院患者,提取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 例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治疗,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8.52%。病原学标本送检率达98.1%,送检样本阳性率为45.4%,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替考拉宁的37 例(34.3%)。47 例(43.5%)患者替考拉宁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未予起始负荷量(89.4%)、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不合理(17.0%)以及未根据肾功能水平调整剂量(19.1%)等。结论 :应继续规范替考拉宁的临床使用及给药方案,特别是负荷剂量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提升替考拉宁合理使用水平。
  • 赵珊珊,李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60-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皮试阴后使用头孢曲松而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8―2015 年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报道的头孢曲松皮试阴性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45 例不良反应报告,大部分发生在开始用药后5~10 min 以及连续用药后>24h,以呼吸系统(31.54%)、皮肤及附件(19.46%)和心血管系统(18.79%)损害表现为主。结论 :头孢曲松的使用和皮试需进一步规范;即使皮试结果为阴性,在使用时仍应做到严密监护,以保证用药安全。
  • 吴大勇,朱东,张利群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64-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6 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2 组各53 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确诊后即刻给予阿伐他汀钙,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给予阿伐他汀钙。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 观察组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及肺功能指标(MMEF、FEV1、FEV1/FV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血气指标中PaCO2 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低(P <0.05)。经24 h 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及其它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给予他汀类药物改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作用明显。
  • 朱玫,吴惠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67-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MP)的疗效及成本。方法 :选择浙江省临海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科MMP 患儿120 例,随机分为3 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A 组为阿奇霉素静滴组,B 组为红霉素静滴组,C 组为红霉素-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3 组疗效及成本- 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 组总有效率比较,C 组与A 组、B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成本- 效果比(C/E)及增量成本- 效果比(△ C/ △ E),C 组最低。药价下降10%,3 组成本- 效果比(C/E)及增量成本- 效果比(△ C/ △ E),C 组仍是最低。治疗过程中,A、B 组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C 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3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 红霉素-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最佳。
  • 药物与临床
  • 刘小会, 冯雪莉, 赵立波, 王晓玲, 徐保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70-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 例7 岁女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3 d 后出现全身皮疹,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之后检查过敏原发现牛奶过敏为4 级,最终判断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中的辅料乳糖引起的过敏反应。
  • 顾媛媛, 巩颖, 何婷, 华国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72-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总结药学服务经验。方法 :对1 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及文献报道,针对抗感染用药、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治疗、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等进行个体化分析和评价,并对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对促进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 潘裕华,劳海燕,王晓星,唐崑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76-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激素性骨坏死的预防和治疗中可提供的药学服务。方法 :临床药师结合病历,查阅文献资料,对1 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激素性骨坏死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根据患者的用药特点和并发疾病,提出药学监护计划,制定日后同类风险预防措施。结果 :该患者为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肾病)的青年女性,入院后诊断双侧股骨头坏死。复习患者病历资料,激素使用总量约12 300 mg(按甲泼尼龙算)、治疗时间约1 年,肾病综合征的特点如严重的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血液高凝状态,是促进激素致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前给予阿仑膦酸钠、复方丹参滴丸、华法林、双嘧达莫、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治疗骨坏死。结论 :临床药师在诊疗活动中及时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提供预防和治疗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吴倩,张亚同,史爱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8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心力衰竭合并腹腔积液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 例心力衰竭合并腹腔积液患者的全部治疗过程。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运用药学知识为医生提供建议,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提供用药教育。结果 :医生采纳药师建议,经过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腹腔积液减少,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可以协助医生完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
  • 新药述评
  • 罗翔,钟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84-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6.03.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echnivie 由美国AbbVie 制药公司研发,2014 年FDA 授予其突破性药物资格,并通过优先审查程序进行了审批,于2015 年7 月24 日上市。该药由ombitasvir、paritaprevir、ritonavir 复配而成,可直接口服给药。Technivie 与利巴韦林合用是世界上首个无需使用干扰素的基因型4 丙型肝炎治疗方案,它的出现使临床上基因型4 丙肝的治疗产生了重大变化。笔者就Technivie 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试验及应用等研发动态作一综述,以期能为医院临床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 临床药物治疗集萃
  • 李潇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89-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 #br#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SAVOR-TIMI 53 和EXAMINE 两项大型临床研究的安全审查结果,就沙格列汀、阿格列汀以及含上述成分降糖药物的心衰风险进行了警告,尤其是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尽管SAVOR-TIMI 53 研究中显示沙格列汀可使因心衰住院的风险增加(HR =1.27,95% CI 1.07~1.51),然而EXAMINE 与TECOS 两项研究中并未得出类似结论。DPP-4 抑制剂是否增加心衰风险呢?
  • 李潇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8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
        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是以药物为诱因,在用药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可累及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系统以及皮肤黏膜组织的I 型超敏反应。常见的致敏药物包括抗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造影剂等。一些疫苗由于含鸡蛋或牛奶蛋白、明胶等,或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近年一些国家将流感疫苗等列入全国范围内推荐预防接种项目,使得疫苗的安全性问题被重点关注。为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建立了疫苗安全数据库(VSD),布莱顿协作组陆续发布了相关诊断标准与病例收集、分析、报告标准指南。然而至今鲜有基于VSD 对儿童与成人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进行风险评价的公开报道。
  • 应颖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9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及临床问题: #br#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是β- 内酰胺及β- 内酰胺酶复方制剂,其抗菌谱优势在于覆盖铜绿假单胞菌,被广泛用于治疗复杂医院获得性感染。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以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T > MIC)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杀菌效果指标。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说明书中推荐的给药方式是间断输注,推荐给药时间一般为30 min;越来越多的专家建议,通过延长输注时间来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T > MIC 以提高杀菌效果,治疗院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br# 目前临床已有其他β- 内酰胺类药物持续输注成功治疗(间断输注治疗失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案例报道,但缺少关于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持续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信息。在治疗疑似或确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持续输注与传统间断输注两种给药方式之间,究竟谁更胜一筹?
  • 新药咨讯
  • 周辛波,李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3): 9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恶性肿瘤是众所周知的高致死性疾病之一,其治疗在全球范围内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难以被彻底克服的难题。化疗仍是现阶段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常规的化疗药物由于选择性差导致用药后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耐药现象,往往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收益。另一方面,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靶向单克隆抗体药物因具有更高的治疗指数和更长的作用时间已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治疗策略。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单抗药物也存在杀伤力差、易产生耐药等不足,常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近几年,靶向抗肿瘤新技术——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的设计理念渐趋成熟并应用于临床,实现了小分子化疗和抗体靶向疗法的强强联合,减毒增效,为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在单抗基础上将高效小分子药物偶联于抗体上即得ADC,其可利用抗体靶向性将药物定向富集于肿瘤组织,并释放小分子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图1)。ADC 目前已成为除肿瘤免疫疗法之外又一大的抗肿瘤药物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