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9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30
  

  • 全选
    |
    未来药物
  • 苏铮,肖典,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疗法的出现已明显提高了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目前针对HER2靶向治疗无效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曲妥珠-依沙替康衍生物(以下称为DS-8201a)是由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公司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体现出显著活性,并对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耐药的肿瘤细胞也具有抑制活性。Ⅰ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显示,DS-8201a对既往接受HER2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的患者具有治疗效果,其2017年8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突破性疗法、快速通道和快速审批资格,有望为HER2耐药及HER2低表达乳腺癌带来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DS-8201a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 最新药物
  • 张宏,贾娜,王钰,张亚同,封宇飞,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palutamide是一种口服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用于治疗非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Apalutamide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疲劳、恶心、呕吐、高血压、血尿和骨折等。本文对apalutamide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评价、安全性、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肖典,贺晓瑛,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10-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lagolix是艾伯维和Neurovrine Biosciences联合开发的口服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拮抗剂,其通过与脑垂体中的GnRH受体竞争结合、降低血液循环中的性腺激素水平发挥疗效。2018年7月23日,elagolix获批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成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个批准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药。另外,其在子宫肌瘤适应证的Ⅲ期临床研究也值得期待。本文就elagolix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 过敏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专题报道
  • 杜小曼,李燕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因素。由于起步较晚,中国的过敏疾病学科在诊治水平、专业协作以及公众认知等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现代医学认识过敏性疾病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程,这起步于19世纪初对“枯草热”的描述,随后的半个世纪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花粉是其直接诱因。20世纪至今,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经历了卓有成效的进步,这些研究成果构建了今天过敏性疾病的雏形并确立了治疗的基石。尽管如此,过敏性疾病仍然困扰着众多患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天平。通过观察和总结,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并提出了过敏进程的定义,这为过敏性疾病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向内深入机制,向外推广规范的治疗,横向联合众多学科,纵向参透过敏的进程,将是未来过敏性疾病前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许志强,魏继福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免疫球蛋白IgE在Ⅰ型变态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诊断方法为激发试验和特异性IgE的检测,都依赖于使用过敏原粗提取物。但是,粗提物中不仅含有致敏组分还含有非致敏组分,往往会干扰诊断从而影响后续免疫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更为准确和稳定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组分解析诊断是一种新的分子诊断技术,它使用纯化的天然或重组过敏原来检测每个过敏组分的特异性IgE水平,避免了粗提物中非致敏组分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另外,此方法还能同时检测多种致敏组分的特异性IgE,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文梳理了组分解析诊断在常见过敏性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 陈玉迪,耿鹏,涂平,赵作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2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及结膜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卫生经济负担。组胺及其受体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将对抗组胺药物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加深我们对这一经典的抗过敏药物的理解,并为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潘明鸣,许小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27-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白三烯(leukotriene,LTs)是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通过与LTs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参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LTs受体是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LTs受体拮抗剂使用方便、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LTs及LTs受体拮抗剂在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为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杜小曼,佟训靓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其机制研发了一些新的靶向药物。这些药物正逐步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部分药物已经通过临床试验,最终进入临床使用,给临床医师带来更多的精准治疗的选择。本文将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信号通路的功能的角度,对靶向药物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做一系统综述,以期加深对靶向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 王艳,李燕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3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加深临床医师对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反应(food-depende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FDEIAn)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8月10日北京医院1例FDEIAn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国内46例FDEIAn患者文献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无明确的食物过敏史患者46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0例。FDEIAn患者从发病到确诊中位病程为12个月,临床表现涉及皮肤、呼吸、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等多系统。本组患者中,反复发作患者39例(83%),其中曾至少发生过1次过敏性休克患者37例(78.7%),部分患者曾多次反复发作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以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结论目前临床医师对FDEIAn识别不足,正确认识该疾病,准确识别该疾病,并做出预警,对临床医师至关重要。
  • 全科医学
  • 王拥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4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指不遗留神经功能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缺血性卒中、迅速缓解且未遗留残疾的卒中。临床常表现为发病时症状轻微或能迅速完全缓解,不遗留或仅仅遗留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上需进行优先和快速处理,建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专病管理系统,进行规范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并采取积极的二级预防措施,进行个体化规范治疗,以避免因诊治延误引起的卒中复发或复发风险增加。
  • 易湛苗,倪晓凤,刘芳,翟所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47-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药物治疗的证据支持情况及药物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建库至2018年10月相关文献,并手工检索综述中的参考文献及数据库中未收录的文献。结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治疗PSD方面,对于氟西汀,2篇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SRs)显示其治疗PSD无效,1篇显示有效;对于西酞普兰,2篇SRs显示其治疗PSD有效,1篇显示无效;对于帕罗西汀,1篇SR显示其治疗PSD无效,1篇显示有效;对于舍曲林,2篇SRs均显示其治疗PSD无效;对于艾司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均有1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其治疗PSD有效。结论医师和药师在选择药物治疗PSD时,应考虑相关支持证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各种抗抑郁药的特征和不良反应。
  • 整理提供:夏蓉晖,秦冬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5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王钰,董文靓,倪倩,胡欣,封宇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54-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4月28日,根据是否使用奥拉西坦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325例)和对照组(2311例),同时根据对照组是安慰剂对照或者其他药物治疗对照分为安慰剂对照组(1072例)和阳性对照组(1239例),并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奥拉西坦在提高患者智力精神水平方面有显著疗效,相比安慰剂和其他药物显著提高了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表评分(MD=5.29,P<0.01)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MD=4.32,P<0.01);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证明其有显著疗效(MD=18.71,P<0.01),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示奥拉西坦与安慰剂和其他药物间无差异;奥拉西坦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治疗(P<0.01)。②安全性: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安全性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与安慰剂和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当前临床证据,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更优,安全性更好。
  • 赵珊珊,秦芳,李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60-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包含10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相比,联用前列地尔可以显著增加治疗的总有效率[OR=4.23,95%CI(2.41,7.43),P<0.000 01],降低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MD=-12.10,95%CI(-17.34,-6.86),P<0.000 01]、肺动脉平均压(MPAP)[MD=-12.42,95%CI(-16.67,-8.16),P<0.000 01]、肺动脉舒张压(DPAP)[MD=-13.36,95%CI(-16.61,-10.11),P<0.000 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MD=-2.65,95%CI(-4.15,-1.16),P=0.0005],而对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 蔡俊,李曼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老年患者用药合理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科2016年1至3月出院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2017年1至3月出院的10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对2组患者的不合理医嘱、住院期间用药种类、处方金额和个体化给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干预组总不合理医嘱率、用药种类、注射剂种类、处方金额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9,t=5.12、5.68、8.94,P<0.01);干预组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例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P<0.01)。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提高老年科患者用药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 王海峰,闫玉洁,张江华,王新波,席江伟,李玲,石玉宝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70-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并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治疗混合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后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治疗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疼痛、出血、水肿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及术后3 d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23、8.130,P=0.033、0.017);观察组出血评分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41,P=0.038);观察组术后切缘水肿评分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576,P=0.001);创面恢复评分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63,P=0.029);观察组临床治愈率(78.13%)高于对照组(4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手术方法,铜离子电化学术联合外痔切除并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具有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及恢复快的优势。
  • 刘丽华,何丹,张超,元飞,颜苗,喻娅婷,王静宇,刘凌云,李献忠,邓婷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74-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湖南省部分地区居民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居民用药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公众用药科普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7月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10个地区居民进行调查,分析受访者的用药知识、用药行为、对接触用药教育活动的态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569份。居民用药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60.74±18.81)、(33.66±7.17)、(53.24±10.93)分,均达到问卷评价标准中的“良好”;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行为与态度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35和0.3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是居民用药知识的显著影响因素,年龄是影响居民用药行为的显著因素。结论湖南部分地区居民安全用药意识较高,但存在具有安全隐患的不良用药行为,针对特殊人群尤其是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人群,尚需进一步加强用药教育。
  • 病例报告
  • 李静,胡磊,霍明,毛梦浙,甄健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第三芽孢梭菌致骨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案,为类似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于2016年4月20日和2017年8月3日收治第三梭菌致骨组织感染患者2例,根据其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和治疗经过,并对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综合文献及本院案例,共收集8例第三梭菌致骨组织感染病例,经彻底外科清创和敏感抗菌药物足疗程治疗后,均转归良好。结论快速而准确的病原菌鉴定、充分的外科清创和足疗程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于第三芽孢梭菌致骨组织感染的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 新药咨讯
  • 史菁菁 编译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 8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