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19年, 第1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9-11-29
  

  • 全选
    |
    未来药物
  • 孟佳欣,赵冬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afamidis是一种口服的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长效治疗药物,已获FDA批准用于罕见的全身性疾病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的治疗。在Ⅰ~Ⅲ期的临床试验研究中,tafamidis对不同类型的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减缓患者神经系统病变的发展,表现出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tafamidis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 最新药物
  • 于立婷,刘嫄,杨莉萍,史爱欣,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mifampridine是一种新型口服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可抑制突触前膜钾离子通道,从而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及改善动作电位的传导,恢复肌纤维收缩力,改善肌肉力弱症状,2018年11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本品上市,用以治疗成人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临床试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主要不良反应有感觉异常、上呼吸道感染、腹痛、腹泻、恶心、头痛、肝功能异常等。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非临床毒理学、临床评价、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
  • 专家看法
  • 杨仁池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1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建议尽量根据患者出血的频次和关节评估结果逐步提高预防治疗的剂量与频次。近期,多位临床和药学专家以圆桌会议的形式,从现有研究证据出发,探讨了血友病患者进行预防治疗的临床需求。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预防治疗可显著降低出血次数,减少关节损伤,提升所有年龄段患者生活质量,也可节省额外的医疗支出(关节康复/修复费用、关节置换手术费用,误工误学费用、住院费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相较于血源性凝血因子Ⅷ存在优势;开放成人患者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的预防治疗适应证对医保基金影响有限。
  • 罕见病的药物治疗专题报道
  • 白桦,张抒扬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14-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罕见病由于诊断治疗困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罕见病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多,但研究相关的伦理学问题容易被忽视。本文通过分析罕见病人群和罕见病研究的特点,提出罕见病临床研究需要从研究的目的、方案设计、风险收益分析和知情同意等不同环节关注伦理学问题,旨在提高研究者的伦理意识,帮助伦理委员会开展相关审查,最终提高罕见病临床研究的伦理水平。
  • 包旭东,卢琳,潘慧,朱惠娟,王任直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18-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可来源于多种神经内分泌细胞,不同类型其临床表现、进展与预后各有不同。针对其中能够产生过量激素的功能性pNET,治疗时需兼顾抑制肿瘤生长与激素分泌。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与化疗,近年来在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A)、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以及多种疗法联合使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不同肿瘤类型和分期的患者提供了更多干预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功能性pNET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激素类型的pNET的药物治疗进行逐一总结。
  • 陆飞宇,卢琳,潘慧,朱惠娟,陆召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24-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在治疗过程中会面临终身高矮的问题,原因可能为未充分抑制的雄激素促进骨骺融合,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加速骨骺融合,糖皮质激素的过量应用,以及盐皮质激素补充不足等。研究提示,某些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芳香化酶抑制剂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等可以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改善CAH患者的终身高。本文对上述药物改善CAH患者终身高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 王旭,张玉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29-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是一种罕见的、累及多器官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机制常常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激活相关。本文主要综述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sirolimus)及依维莫司(everolimus)在TSC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 综述
  • 魏敏,闫言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33-3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再激活引起,以沿躯体单侧呈节段分布的簇集性红斑、水疱为特征,多伴有疼痛。在发疹后早期系统使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镇痛药物,局部外用药物,可减轻炎症、促使皮疹消退,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抗病毒药物的机制和应用各有不同,常用的有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膦甲酸钠静脉滴注兼具抗病毒及调节免疫双向作用。对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治疗方案不尽相同,糖皮质激素多用于有并发症的较重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前需要先通过量表评估疼痛程度,据此由弱至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局部可外用抗病毒制剂和镇痛药物,急性渗出时以湿敷收敛为主。本文主要对早期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论著
  • 石亚飞,陈伟,曹宇,张磊,杨谨成,王会凌,蔡宇,李春雨,费小非,李国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38-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影响因素,为化疗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49例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信息,对骨髓抑制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放疗、多周期化疗(化疗周期>4周期)为血红蛋白(合并化疗:OR=1.452;多周期化疗:OR=1.884)、白细胞计数(合并化疗:OR=2.242;多周期化疗:OR=2.126)、粒细胞计数(合并化疗:OR=1.348;多周期化疗:OR=1.905)降低的危险因素;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80为血红蛋白(OR=1.770)、血小板计数(OR=1.407)降低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铂类为血红蛋白(OR=2.468)、白细胞计数(OR=4.827)降低的危险因素;应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为白细胞计数(OR=2.455)、粒细胞计数(OR=2.855)降低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8.5,肿瘤分期(TNM分期)在Ⅲ~Ⅳ期,有骨转移为血红蛋白(OR依次为:1.619,2.021,1.388,1.447)降低的危险因素;应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可降低患者白细胞计数(OR=0.561)、血小板计数(OR=0.319)降低发生风险。结论年龄、KPS评分、TNM分期、化疗方案,骨转移情况,放疗情况均为影响骨髓抑制发生的关键因素,密切关注这些相关因素可为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风险提供参考。
  • 李芳,蔡乐,毛智,柴栋,艾超,冀召帅,张予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感染患者负荷剂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分析药物谷浓度分布情况、达标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G+)感染患者共40例,根据负荷天数不同分为A组(3 d,n=22)和B组(4 d,n=18),给予替考拉宁每12 h 400 mg,之后以400 mg·d-1维持,分别于首次维持剂量给药前30 min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同时测定用药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Cmin>10 mg·L-1总达标率为65%。A、B 2组达标率分别为5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肌酐清除率(Ccr)外,其余因素对Cmin无影响。临床好转率95%,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急性肝、肾损伤。结论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随负荷剂量天数增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及临床好转率升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好。
  • 林洁,王硕,郭冬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49-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了解国内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方法检索2014—2018年的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采用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综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Drummond MF和Chiou CF等的药物经济学文献评价标准的12项评价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国内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存在着研究视角不明确、经费支持少、研究年限短、成本计算局限、结局可比性差等问题,同时也有研究结合实际、研究设计标准、注重敏感性分析、结局指标恰当等优势。结论为了促进中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规范化发展,政府应制定法律明确需使用药物经济学评价,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基金支持力度,有条件还应建立全面的数据分析体系。
  • 赵雯,盖迪,冯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53-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中美两国重症监护住院临床药师培训项目现状,为我国重症监护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方法检索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ASHP)网站、中国医院协会网站及培训点官方网站数据信息,系统收集重症监护住院临床药师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类型、具体培训内容等资料和数据,采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9年1月,ASHP共有重症监护住院药师培训项目145个,可供申请的岗位数量179个。每个培训机构按照ASHP的要求制订了详细的培训大纲,涉及专业水平、沟通技能、科研思路、教学能力及领导力多方面培养。我国共有ICU临床药师培训点30个,岗位数量为82个。各培训机构尚未形成详细的培训大纲。结论美国重症监护住院药师培训的设置更为规范、成熟,对我国重症监护临床药师培训项目的项目设计、技能培养、带教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
  • 彭璐,杨雅麟,韩爽,武丹威,张威,甄健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57-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共纳入调查对象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随访,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由临床药师提供全程药学监护。在出院第3、6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入选107例患者,入院时14例患者高度依从性(13.1%),32例患者中度依从性(29.9%),61例患者低度依从性(57.0%)。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对药物了解程度、出院带药种类。在出院第3、6个月,干预组用药高度依从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和32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度依从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0例和14例)(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可根据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 何叶,史娟娟,杨坤正,勾娟,金全芳,李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62-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清宫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4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宫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前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记录2组患者预后效果与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5.22±1.24)d和(11.67±3.13)d]显著少于对照组[(8.68±1.33)d和(14.22±2.82)d](P<0.05)。观察组术后30 d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2组患者术前3 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后30 d的血清β-HCG水平[(1122±1111)mIU·mL-1和(7.13±10.62) mIU·mL-1]显著低于对照组[(2483±724)mIU·mL-1和(34.33±11.44)mIU·mL-1](P<0.05)。观察组术后30 d的膀胱损伤、感染、病灶残留等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清宫术前使用米非司酮能够提高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促进血清β-HCG水平下降,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 胡扬?,赵亚子,顾晴,马芳芳,黄景慧,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66-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医师-药师-护士合作模式对血脂异常患者用药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96例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士健康教育,干预组采取药师-护士合作模式进行用药教育,患者出院后第1、3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患者的血脂水平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幅度(11.27%)明显优于对照组(-7.51%);干预组甘油三酯下降幅度(29.36%)明显优于对照组(-16.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参与治疗团队可以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
  • 梅隆,李飒,甄健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70-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以下简称我院)药品条码标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临床常用药品,应用Excel 软件,统计药品最小包装上有条码的药品种类及数量,并分别按批准文号、作用机理、剂型、医保类型、是否为处方药以及特殊管理药品,计算含有条码的药品数量及比例。结果我院临床常用药品共1387个品规,其中有商品码的药品为1045个品规(占比75.3%),有电子监管码的药品为1047个品规(占比75.5%)。属于高风险的生物制品电子监管码标识率为100%,患者使用率较高的中成药商品码标识率为95.2%;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等药品的电子监管码(56.9%)和商品码标识率(59.1%)较低;麻醉药品、第一类和第二类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电子监管码标识率为100%。结论我院药品条码的使用和监督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药师应参与条码系统建设并在采购、贮存、应用和管理过程中用好条码,使全程可追溯体系不在使用终端断链。
  • 盖迪,赵雯,李轶凡,马小磊,冯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75-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孕妇学校中学习的妊娠妇女孕期用药知信行水平。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间来我院孕妇学校进行课程学习的妊娠妇女进行基本信息、用药风险的知信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998份,知行信(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总体平均得分为(3.57±1.07)分,高KAP水平患者占49.40%。得分率低于50%,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注‘医疗大V’、大医院的公众号或购买安全用药书籍以获取用药知识”“拨打大医院用药咨询中心电话或到现场去询问用药问题”“消炎药实质是抗生素,通过杀灭细菌消退炎症”及“孕期体温超过38.5℃需要服用退烧药”4个问题。妊娠妇女的学历(χ2=10.284,P=0.006)、孕期是否工作(χ2=4.994,P=0.026)及已生育次数(χ2=7.506,P=0.023)对其孕期用药KAP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低学历(高学历OR=0.443,95%CI:0.230~0.850)及超生(未生育OR=0.203,95%CI:0.044~0.935)是低KAP水平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建立孕妇学校,针对性授课改善妊娠妇女孕期用药的KAP水平很有必要。建议强化对于低学历及超生妊娠妇女的教育,重点传授常见非处方药物及中药相关知识,增加对于用药咨询中心、医院公众号的宣传,保障孕期用药安全。
  • 药物治疗管理
  • 武明芬,朱斌,柳鑫,赵志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7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药师开设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门诊,主要针对患有多种慢病,服药品种多于5种的患者。服务内容包括用法用量的调整、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的识别与处理、药物事件的识别与处理、药物相互作用的识别与处理、药物治疗过度的识别与处理、患者用药教育与解惑、生活方式的干预与指导等。开诊7个月共计为125例患者提供174次MTM服务,平均服药品种10种,共发现药物相关问题691个,解决药物治疗问题454个。本研究显示,针对门诊慢病患者开展MTM,可以帮助医生/患者更好地选择药物,降低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加医生和患者对临床药师的认可,体现临床药师的专业价值。
  • 许萌,孔旭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8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59岁男性患者因心脏移植术后肺炎收入院。入院后对该患者的治疗对策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学监护情况进行探讨。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协助医师根据药敏结果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替考拉宁及环孢素的给药剂量,同时关注患者使用环孢素等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病情相对稳定而出院。通过对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叶鸣,张圣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1例低蛋白血症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分析及药学监护,探讨卡泊芬净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卡泊芬净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体内游离水平升高,导致肝脏内血药浓度上升,从而增加卡泊芬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 李潇,褚燕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 17(11):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19.1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59岁男性因腹主动脉支架植入和右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肺部感染,根据病原学回报结果给予替加环素(首次剂量100 mg,随后50 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用药第8天,患者双下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红色斑疹,界限欠清楚,形态欠规则,表面光滑干燥,局部融合成片,压之褪色。次日皮疹较前明显加重,范围扩大遍及全身,无破溃。自应用替加环素至皮疹发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始终高于正常值,波动在1.03×109·L-1至1.27×109·L-1之间。对其用药进行梳理分析,考虑替加环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遂予以停用替加环素并进行抗过敏治疗。随后患者皮疹明显减轻至痊愈,同时嗜酸性粒细胞逐渐下降恢复至正常。因此,临床应用替加环素时应高度警惕皮疹的发生,确保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