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0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31
  

  • 全选
    |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
  • 李茜茜, 霍记平, 赵志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液制品在危重症医学、遗传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我国上市的血液制品主要包括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共计13种产品,首个国产重组凝血因子Ⅷ制剂在2019年11月申请上市,国外另有蛋白酶抑制剂和抗凝蛋白类等10余种产品上市。随着血液制品使用量骤增、血浆来源紧缺、进口药品负担过重和潜在病毒感染风险等问题的出现,其临床应用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血液制品的上市情况,阐述了不同血液制品的作用机制和分类,并基于循证依据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综述。
  • 付瑞, 岳秉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7-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多起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感染,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倍受关注。目前我国已发布多部法规、条例以及指导原则对血液制品病毒安全性进行严格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法规中关于病毒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对血浆及其制品的病毒检测方法,生产工艺中病毒灭活/去除的相关方法及其验证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血液制品中病毒风险控制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及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
  • 徐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11-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严重创伤的救治目前仍是全球医疗难题,创伤出血高级处理特别工作组推出了2019年第5版《欧洲创伤后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管理指南》,旨在为严重创伤后出凝血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该指南在上一版指南的基础上总体推荐数量不变,删减了3条推荐,增加3条推荐,以及增加了2个模块,其余更新的内容还包括证据级别上升或下调、推荐意见细化、顺序调整及拆分融合。本文对该指南进行介绍和解读。
  • 李欲航, 胡亮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14-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白血病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治疗前后常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和血栓形成是白血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诱导治疗阶段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包括原发病、骨髓抑制、药物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和治疗侧重点不同。本文对急性白血病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和进展进行总结。
  • 张浩, 池萍, 徐慧芳, 张晶, 林栋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由于肝移植手术时间长,过程复杂,创伤性大,以及部分肝病患者的凝血状况差,术中出血的风险极高。为纠正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补充血容量,围手术期常需输入血液制品。相比其他手术,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的需求量较大,涉及的血液制品种类较多,常用的主要有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g)等。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各种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在目前血源紧张的大环境下意义重大。本文就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的合理应用及规范化管理作一阐述。
  • 张维, 张雅鑫, 冀召帅, 李芳, 毛乾泰, 艾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肝移植围手术期使用人血白蛋白的129例住院患者,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人血白蛋白适应证、围手术期血清白蛋白浓度,并对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相关并发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 结果129例患者中肝脏肿瘤59例(45.79%),肝硬化44例(34.11%),肝移植围手术期间人均使用人血白蛋白量为10 g人血白蛋白34.49支;围手术期血清白蛋白平均水平基本维持在30 g/L以上;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腹水52例(40.31%)、感染10例(7.75%)、死亡3例(2.33%)。 结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人血白蛋白有助于补充血容量、降低腹水和感染的发生。
  • 潘文斐, 于欢, 芦梦, 王莹, 陈星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25-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人血白蛋白(human albumin,HA)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液体复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收集HA用于心脏外科术后液体复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5个RCT,1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包括心率(MD = -2.28,95%CI: -6.69 ~ 2.13,P = 0.31),平均动脉压(MD = 0.82,95%CI: -2.22 ~ 3.86,P = 0.60),中心静脉压(MD = 0.05,95%CI: -1.10 ~ 1.20,P = 0.93),肺毛细血管楔压(MD = 0.06,95%CI: -0.74 ~ 0.86,P = 0.88),心脏指数(MD = 0.20,95%CI: -0.07 ~ 0.47,P = 0.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量方面,白蛋白组的血红蛋白浓度(MD = -4.52,95%CI: -7.36 ~ -1.67,P = 0.00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当前证据表明,术后应用白蛋白扩容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并无更好的效果,对于术后出血量的减少方面劣于其他扩容液体,上述结论不支持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常规应用白蛋白扩容。
  • 李光耀, 徐姗姗, 张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是临床重要的血浆蛋白制品之一,广泛用于各类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由于该药品说明书的应用范围过于模糊,临床出现诸多不合理应用IVIG的现象。另外,随着IVIG的临床适应证相关研究不断增加,有必要对IVIG临床应用进行梳理。本文拟综述IVIG临床应用的证据支持情况,并提出其药学监护要点,为临床合理应用IVIG提供依据。
  • 未来药物
  • 王欢, 谢菲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36-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作为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有望解决传统非靶标蛋白的药物设计问题,并克服由于靶标突变或过表达带来的耐药性问题。ARV-110和ARV-471是由美国ARVN制药公司开发,首批进入临床试验的PROTAC药物。其通过结合靶蛋白(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同时结合泛素E3连接酶,诱导靶蛋白的泛素化降解,最终实现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治疗。在已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中,2种药物在所有剂量组均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2级以上不良反应。本文就PROTAC技术、ARV-110和ARV-471的基本信息、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情况作简要概述。
  • 最新药物
  • 吴岳桐, 陈茜, 赵华平, 曹国颖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4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达克替尼为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和某些EGFR激活突变的激酶活性的不可逆抑制剂,用于携带EGFR激活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对比吉非替尼,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缓解持续时间(DOR)及总生存期(OS)。达克替尼于2018年9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2019年4月于欧盟上市,同年5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进口注册于中国上市。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用法用量、安全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论著
  • 张宁, 王兰, 王强, 蔡彦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4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国家卫生行政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调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政策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 方法从全国9地区选取121家医院,抽取其中2013至2019年上半年门急诊及住院抗菌药物处方数据,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统计分析。 结果2013至2019年上半年,9地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整体使用率低于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整体使用率偏高;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处于首位的为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的DDDs占比相较2018年上半年有所下降;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在北京、成都、广州和杭州地区三级医院中数值偏高;9地区综合医院门诊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人次占门诊抗菌药物总人次比例逐年降低,在2019年上半年,口服和注射用抗菌药物DDDs最大的药物均是左氧氟沙星;抗菌药DDDs整体占比最高科室为呼吸内科,其次是消化内科。 结论自国家卫生行政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调整抗菌药物应用的政策以来,北京等9地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有改进,对于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药费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 邵晨, 褚燕琦, 崔晓辉, 陆璐, 宗宇桐, 闫素英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51-5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嘱前置审核对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依靠合理用药知识库及医嘱审核规则建立起合理用药前置审核系统,将该前置审核系统作为干预工具,比较干预前后不合理医嘱审出率。 结果经过前置审核系统的干预,不合理医嘱审出率从0.12%提高至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应用医嘱前置审核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不合理医嘱的审出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沈小秋, 郑燕, 周容, 黄颖, 林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55-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患者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7483例,记录所有患者从静脉给药至离开造影室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应处理。 结果共出现不良反应者325例,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最多,其次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且以男性为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56例(17.2%),以中青年居多。轻度不良反应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主,中度不良反应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居多,重度不良反应只出现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3例)和葡萄膜炎患者(1例)。 结论对于可能出现的重度不良反应,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观察和预防。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发生紧急状况时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宋海, 康琦, 袁妮, 李定国, 刘金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5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唐山市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对罕见病的认知度现状。 方法选择唐山市14家二级甲等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在岗临床医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就罕见病基本特征及当前热点相关问题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025份。临床医师对罕见病认知度较低,问卷平均正确率为39.8%。61名(3.0%)医师认知度较高,460名(22.8%)医师认知度一般,810名(40.0%)医师认知度较低,694名(34.3%)医师认知度很低。学历越高的医师对罕见病认知度越高,从医年限越短的医师对罕见病认知度越高,三级医院医师对罕见病认知度高于二级医院医师,诊治过罕见病的医师对罕见病认知度高于未诊治过罕见病的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唐山市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对罕见病认知度较低,低学历、高从医年限、二级医院、未诊治过罕见病的医师认知度更低。建议对临床医师进行罕见病知识培训,提高医师认知度,使罕见病患者及早确诊并获得规范性治疗。
  • 李海志, 龚媛媛, 徐文秀, 李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63-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在治疗单一药物控制不佳的肺动脉高压方面波生坦和西地那非联合使用在临床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方面的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VIP)、万方(Wang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和CBM。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4月1日。收集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观察组)对比其他两种药物联合组(对照组)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的文献。疗效指标包括:肺动脉压力、6分钟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指数。根据纳入和排除的标准,利用EndNote软件进行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最终纳入24项研究,共3114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观察组)在改善肺动脉压力(WMD=-4.65 mmHg,95%CI:-7.52~-1.78,P=0.002)、降低呼吸困难指数(WMD=-0.56,95%CI:-0.83 ~ -0.29,P<0.001)、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WMD=30.08 m,95%CI:17.26~42.90,P<0.001)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药物联合组(对照组)。 结论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
  • 杨帆, 郑雪绒, 杨鉴冰, 杨磊, 张瑾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米索前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5例。单药组患者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对2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子宫平滑肌组织中RhoA和ROCK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联合组患者止血时间短于单药组,用药后各时间点出血量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IB、D-二聚体、APTT、P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FIB、D-二聚体、APTT、PT水平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平滑肌组织中RhoA、ROCK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子宫平滑肌组织中RhoA、ROC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药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可有效改善产后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抑制出血症状,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增强患者子宫平滑肌收缩作用,效果显著。
  • 药物治疗管理
  • 付婷婷, 赵夕岚, 孔旭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74-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药师参与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合并布鲁菌病患者的救治过程,运用药学知识,通过检索文献,为合理治疗方案寻找证据,确定给予口服利福平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布鲁菌感染。患者金葡菌菌血症的初始抗感染方案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结合细菌敏感性试验,调整抗感染方案,确定头孢唑啉为首选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患者临床症状及感染指标逐渐好转,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利于避免过度治疗,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王宝彦, 束庆, 徐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77-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多发脑梗死的抗凝治疗过程,协助医师评估患者血栓及出血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患者因肾功能不全合并血小板减少,初始抗凝方案为阿加曲班,但是患者不能耐受输液过程中产生的头痛且凝血相关指标未达到目标范围,临床药师建议换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通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及时进行华法林给药方案的调整,关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患者临床指标及脑梗死相关症状逐渐好转,无明显出血症状。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对患者实施了全面的药学监护,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 戴亨纷, 余美琴, 张如森, 张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凝血指标异常波动进行分析,提高对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出现凝血指标异常波动的认识。结合患者既往和现病史、实验室相关化验、彩超影像学检查及诊疗经过,对凝血指标异常波动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凝血指标异常波动可能原因为患者出现了华法林抵抗以及华法林与胺碘酮同时使用导致华法林抗凝疗效增强,以致出血。临床中对于长期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筛查患者是否为华法林抵抗,患者联合用药需谨慎,增加相关凝血指标检查的频率,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 孙雯娟, 胡扬, 左玮, 梅丹,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8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男性胃癌晚期患者应用过量卡培他滨片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参与会诊,针对卡培他滨过量引起的黏膜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相应意见,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整,患者不良反应得到控制与改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在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中发挥了相应作用,并查阅国内外文献总结病例和应对措施。
  • 病例报告
  • 曹晓宇, 叶素素, 赵新颜, 赵久良, 侯勇, 曾小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1):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26岁女性患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入院,给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0.4 g,每周1次静脉滴注)、羟氯喹,以及呋塞米、螺内酯利尿,地高辛强心,西地那非靶向扩肺血管治疗。2个月后(CTX累积剂量3.2 g),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于800 U/L,停用CTX 1个月后好转。再次行CTX治疗,当CTX累积量达8.0 g时,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及肝穿刺活检,结果证实为CTX引起的急性淤胆性肝炎,停用CTX 32 d 后好转。本文对CTX致该患者的2种形式肝损伤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文献对CTX引起淤胆性肝炎的病例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