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0年, 第1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21
  

  • 全选
    |
    未来药物
  • 苏铮, 肖典, 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发展,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已逐渐从一种致命的大流行病转变为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但终身服药导致的多药耐药性和依从性极差等问题导致艾滋病难以控制和消除。为改善现有治疗手段,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发展方向为新机制、低耐药及长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衣壳蛋白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抗HIV-1药物靶标之一,其可以参与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多个阶段。lenacapavir(GS-6207)是一种HIV-1衣壳蛋白抑制剂,lenacapavir在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显示出长效、高效和不受耐药突变影响等优势。本文就其靶标信息、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及临床前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 最新药物
  • 刘昳聪, 张海英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olriamfetol是一种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作为一种孤儿药,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减少发作性睡病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白天过度嗜睡,改善其觉醒维持状态。本文针对solriamfetol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综述
  • 李全志, 杨烁, 饶晶晶, 张威, 甄健存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常合并肝损伤,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为了解COVID-19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本文通过检索COVID-19患者肝损伤的最新文献,发现COVID-19患者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可能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攻击、COVID-19引起的炎症综合征、患者的基础肝脏疾病及治疗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有关。治疗上应根据COVID-19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调整其药物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依据最新的肝病指南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
  • 论著
  • 葛晓利, 张新宇, 刘芳, 章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15-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有关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6月5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4个RCT,12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有效率显著提高(RR=3.69,95%CI:2.66~5.13,P<0.001);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6.16,95%CI:-7.80~-4.52,P<0.00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MD=-3.09,95%CI:-4.66~-1.51,P=0.001)的改善更显著。观察组患者死亡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进展性卒中时,低分子肝素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死亡率低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但由于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文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 朱晓燕, 徐晓涵, 翟所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22-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和用药建议。 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20年4月30日前发表的吡非尼酮在中国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对主要研究指标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共纳入6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涉及393例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吡非尼酮治疗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氧分压(PaO2)、最大呼气流量(PEF)等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吡非尼酮治疗后,上述有效性指标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0%(35/393),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转氨酶升高,程度多为轻至中度,患者均可耐受。 结论 吡非尼酮在中国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 任璐彤, 李佳怡, 刘蔚, 王添全, 曹俊岭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27-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化学专业数据库筛选丹参的有效成分及相应的靶蛋白,通过TTD、DrugBank、OMIM、GAD、PharmGKB等数据库筛选出DVT的靶点,利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Bioconductor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共筛选出丹参化合物36个,有效作用靶点70个。通过Venn图获得36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PPI网络发现ESR1、APP、FOS、MMP9、NR3C1、CASP3、MYC等可能是丹参治疗DVT的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与Bioconductor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发现其结果不完全一致。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主要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及核因子kB(NF-kB)等经典信号通路。 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丹参治疗DVT的关键靶点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发现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通路,为今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 张亚同, 郑丽, 朱翊, 车宁, 李铮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36-4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心力衰竭(HF)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应用托伐普坦与利尿剂的疗效。 方法 系统检索Embase、PubMed、Medline、Clinical Key、Google学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11月30日。搜集有关HF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应用托伐普坦与传统利尿剂治疗的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10项RCT共7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传统利尿剂组)比较,观察组(托伐普坦组)尿量(MD=1.36,95%CI:0.67~2.05,P<0.05)增加,肌酐(MD=-0.36,95%CI:-0.58~-0.13,P<0.05)升高,均有明显改善,血钠(MD=0.65,95%CI:0.45~0.85,P<0.05)增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MD=-1.27,95%CI: -1.49~-1.04,P<0.05)降低,左室射血分数(MD=8.50,95%CI:7.64~9.35,P<0.05)增加。 结论 HF合并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使用托伐普坦(15 mg/d)可有效减轻液体潴留、改善肾功能及心功能、纠正低钠血症,对于临床患者获益明显。
  • 李婷, 裴艺芳, 薛薇, 张田, 李超, 赵紫楠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42-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 α-1b)注射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和决策者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11日。纳入rhIFN α-1b注射剂肌内或皮下注射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项RCT,涉及734例患儿。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相比利巴韦林,rhIFN α-1b注射剂治疗的总有效率(OR=5.41,95%CI:3.35~8.74)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退热时间(MD= -2.34,95%CI:-3.82~-0.86)、咳嗽消失时间(MD=-1.41,95%CI:-2.18~-0.65)、喘憋消失时间(MD= -2.61,95%CI:-4.69~-0.53)或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2.85,95%CI:-3.34~-2.35)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优于利巴韦林组(P<0.05)。相比于利巴韦林单药抗病毒治疗,加用rhIFN α-1b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P<0.05)。安全性方面,rhIFN α-1b注射剂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rhIFN α-1b注射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优于利巴韦林。
  • 吕俊玲, 李婷, 裴艺芳, 薛薇, 李超, 张田, 赵紫楠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48-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6月2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完成文章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7项临床研究,涉及患者1122例,适应证包括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儿童急性腹泻、成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5项研究结果显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1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显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1项RCT结果显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有效治疗成人腹泻且安全性良好。 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预防与治疗儿童及成人多种腹泻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陈玥, 李佳安, 朱曼, 刘磊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53-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 以“神经节苷脂”“复方脑肽节苷脂”“复方曲肽”“脑苷肌肽”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选择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后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原因、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表现、转归、合并用药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免疫球蛋白M(GM-IgM)抗体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病例46例。患者大部分为>55岁中老年人,用药原因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使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7~14 d后出现以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肌,多数患者预后不佳。 结论 吉兰巴雷综合征为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密切监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变化,并警示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风险。
  • 马登磊, 张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58-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分析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相关药学研究,旨在为科研工作者开展后续药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上,分别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已发表或网络首发的新冠肺炎药学研究相关中文及英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567篇中文文献及190篇英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文献来源和研究机构相对集中,主要研究热点包括中医药相关的药物治疗研究、疫情下的药学监护和药事管理等。 结论 我国在短时间内已有一定数量的新冠肺炎药学研究成果集中产出,下一步应基于患者药学问题丰富研究类型,深入研究内容,产出更多药学研究成果。
  • 郭华, 李红, 李元文, 苏冉, 任艳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63-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用药知识推送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2018年7—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2组用药均为复方口服避孕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用药交代;观察组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相关药物信息。随访期为3个用药周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干预后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 结果 干预后,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观察组为(3.85±1.02)分,对照组为(2.95±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依从性观察组(低依从性:12.16%,中依从性:66.22 %,高依从性:21.62%)较对照组(低依从性:59.42%,中依从性:36.23%,高依从性:4.35%)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与药物知识掌握程度呈正相关(R=0.684,P<0.01)。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用药知识推送可以改善PCOS患者的用药观念,进而提高用药依从性。
  • 药物与临床
  • 张媛媛, 钟艳艳, 王丽芹, 赵磊, 潘琳, 董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68-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可能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的推测,目前已将托珠单抗应用于治疗新冠肺炎,但目前发表的新冠肺炎细胞因子相关研究,并未有确切依据表明新冠肺炎存在“细胞因子风暴”。托珠单抗有诱发感染的不良反应,因此在缺乏足够实验室及临床证据的情况下目前尚不建议将托珠单抗常规应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需更进一步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依据。
  • 药物治疗管理
  • 胡扬, 夏彬一, 徐小薇, 田庄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71-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在参与1例心衰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药学知识、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为医师提供治疗方案调整意见的实践经验;指出应权衡心衰和慢性肾脏疾病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坎地沙坦、托伐普坦、托拉塞米长期服用。在随访期间,患者心衰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右心房和右心室恢复正常,肾功能未进一步恶化。此病例提示临床药师应参与到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中,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 杨洋, 张明, 朱曼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75-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药师对1例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药学监护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文献及指南,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建议,最终确定抗凝方案为达肝素钠注射液(7500 u,皮下注射,q12 h)。临床药师对低分子肝素可能产生的出血、肝素过敏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进行了监护,并对患者提供了用药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患者继续使用出院时的抗凝方案,未出现血栓复发。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提供药学监护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蒋陈晓, 刘芸, 杨婷, 郗有丽, 徐航, 王军, 葛卫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78-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颤会增加心源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此类患者的抗凝治疗需要权衡患者的血栓和出血发生风险。临床药师参与5例心源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出血后的抗凝治疗管理,通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抗凝治疗的时机、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的剂量与抗凝期间出血的原因,为静脉溶栓出血转化后的心源性卒中患者制定出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抗凝治疗策略。
  • 药事管理
  • 岳志华, 王晓玲, 张伟, 许馨文, 赵志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83-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是最早制定儿童用药法规政策的国家,通过该法规的实施,使长期存在的儿童用药缺乏及儿科标签外用药等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本文通过对美国儿童用药法规框架、法规实施后儿科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及儿童用药标签信息更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借鉴美国儿童用药法规实施成果及探索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用药监管举措,为提高我国儿童用药的可及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 会议纪要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 18(9): 8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0.09.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