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1年, 第1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6
  

  • 全选
    |
    综述
  • 吴洁, 王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外营养(PN)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是预防营养缺乏相对安全的手段。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儿科研究学会和中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在关于儿童PN的最新指南中均指出,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是新生儿PN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回顾IVLE的发展,以及检索近年来使用营养支持的新生儿临床试验研究,分析了PN中不同类型脂肪乳剂的使用情况,以评估不同脂肪乳剂的选择对新生儿患者临床结局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
  • 未来药物
  • 周琳, 程卯生, 刘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dagrasib(研发代号:MRTX-849)是Mirati Therapeutics在研针对KRAS G12C突变的共价抑制剂,不可逆、选择性地与KRAS G12C位点共价结合,将其锁定在失活状态,达到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目的。Adagrasib目前正在同步进行临床Ⅰ/Ⅱ/Ⅲ期试验,2021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授予Adagrasib“突破性疗法”资格认定,用于治疗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本文主要针对Adagrasib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有效性及安全耐受性等方面作概述。
  • 最新药物
  • 刘悦, 张海英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10-1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商品名Zynlonta)是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2021年4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抗体偶联药物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正在开发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本文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用法用量等方面对Loncastuximab Tesirine-lpyl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论著
  • 高明, 艾效曼, 胡云建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15-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新药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和其他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老年患者不同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P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1月1日到6月30日期间北京医院老年患者90株PA,用纸片扩散法测定CZA及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使用软件WHONET 5.6和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 测定的菌株中,CZA的敏感率达到94.4%,明显优于头孢他啶(68.9%)和美罗培南(54.4%)的敏感率(P<0.01)。CZ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非敏感PA(CnSPA)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PA(CSPA)的敏感率分别为89.8%和100.0%(P=0.10)。在不同老年年龄组中,CZA的敏感率均达到85.0%以上。 结论 CZA对于老年患者PA有较好的体外活性,较测定的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有敏感性优势,是治疗PA感染的潜在方案。
  • 侯春燕, 胡利平, 田国刚, 田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20-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瑞芬太尼(瑞芬太尼)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清醒镇静效果。 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90例择期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的患者,根据右美托咪定使用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15 min静脉输注0.5 μg/kg(D1组)、0.3 μg/kg(D2组)和0.2 μg/kg(D3组)的右美托咪定,10 min输注完毕,并于术前10 min以0.1 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至术毕。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镇痛优秀率及麻醉前(T0 )、麻醉给药后15 min(T1)、超声探头置入时(T2 )、穿刺针穿破前列腺包膜时(T3)、手术结束后5 min (T4 )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如体动、呼吸抑制(SpO2≤92%)、低血压、心动过缓(HR≤50次)、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 结果 D1组T1~T4时点MAP、HR较T0时点明显降低(P<0.05);D2、D3组T1时点MAP、HR较T0时点明显降低(P<0.05);D1组T2、T4时点MAP、HR较D3组明显降低(P<0.05);D1组T1~T4时点Ramsay镇静评分较T0时点明显升高(P<0.05);D1组T1~T2时点Ramsay镇静评分较D3组T1、T2时点明显升高(P<0.05)。D3组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发生率高于D1、D2组(P<0.05),镇痛优秀率低于D1、D2组(P<0.05);D1组术中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高于D3组(P<0.05);3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3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复合0.1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可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提供安全有效的清醒镇静。
  • 范学勇, 刘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2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ESWL后即刻,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坦索罗辛治疗。治疗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石排尽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情况及安全性,记录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结石排尽时间为(5.12±0.78)d、住院时间为(8.56±1.31)d,均短于对照组[(6.71±0.89)d、(9.77±1.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为6.00%、镇痛剂使用率为8.00%、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78±0.31)分,均低于对照组[20.00%、30.00%、(2.57±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10、CRP水平均有上升,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结论 坦索罗辛应用于ESWL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结石排尽时间、减轻机体损伤、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卢禹婷, 刘慧, 申燕军, 战寒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30-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分析800 mg/d标准剂量与400 mg/d低剂量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HCC患者。评价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及安全性。 结果 共分析70例患者,其中标准剂量组48例,低剂量组22例。治疗1、3、6、12个月后,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DCR(86.5%比90.0%、82.9%比61.9%、68.2%比60.0%、50.0%比33.3%)、ORR(32.4%比35.0%、31.7%比19.0%、22.7%比20.0%、12.5%比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压升高、腹泻、乏力、手足综合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剂量索拉非尼治疗HCC与标准剂量相比,疗效及安全性基本一致。
  • 宋钰, 都丽萍, 曹雅睿, 张岩, 梅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34-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结合临床使用现状,对不同厂家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进行质量对比,为临床使用及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方法 参考各国药典、相关部门颁发标准和相关文献,选择临床有意义的指标进行比较,包括对制剂外观、pH值、复溶时间、有关物质、含量及样品在不同溶媒、不同储存条件下稳定性等指标,比较市场上3厂家盐酸表柔比星制剂之间的质量差异。 结果 3厂家9个批次的样品均为橙红色疏松块状物;在说明书比对中,B、C 2厂家的贮藏条件较A厂家更严格,增加温度要求;关于复溶时间,A、C 2厂家产品的复溶时间均<60 s,符合A厂家的检验标准,而B厂家的复溶时间平均2 min以上,且B厂家的检验标准未规定复溶时间;3厂家各批次样品在不同溶媒中配制成溶液后的百分含量及有关物质方面,A厂家产品中多柔比星酮的含量约是B厂家的2倍,而C厂家仅第一批次有极少数样品检测出多柔比星酮。 结论 不同厂家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在复溶时间、稳定性、含量及有关物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关物质多柔比星和多柔比星酮、粉针剂复溶时间等差异较大,建议有关厂家从制剂原辅料、制剂工艺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制剂质量。
  • 姚娟, 傅亚富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4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内分泌治疗方法对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间自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使用哈斯排序法的结果P分数(P-score)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势程度,并评估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英文文献20篇,其中7篇采用了联合靶向药物的内分泌治疗方法,联合靶向药物组PFS的合并效应量(HR)=0.64(95%CI: 0.54~0.76);未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HR=0.86(95%CI:0.75~0.98);合并分析联合与未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组的(OS)结果为HR=0.92(95%CI:0.84~1.01)。结合不良事件发生率(AE)和治疗反应率(TR),结果证明,靶向药物帕博西尼与来曲唑联合应用的疗效最好(P-score=0.99),其次为布帕利西布联合氟维司群(P-score=0.73)和单用来曲唑(P-score=0.60)。 结论 结合AE和TR作为筛选最优治疗方案的辅助因素,针对HR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建议结合临床,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PFS。
  • 吴惠珍, 邱学佳, 曹格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47-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进行Mini卫生技术评估(Mini HTA),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及合理使用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提供依据。 方法 参照《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通过查阅文献、指南、说明书、药品交易采购平台、基本药物及医保目录等资料,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对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进行Mini卫生技术评估。 结果 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最终分值分别为80.3分和73.5分。与依洛尤单抗相比,阿利西尤单抗上市时间较短,临床应用经验较少。依洛尤单抗可每2周给药1次,也可每月给药1次;阿利西尤单抗只可每2周给药1次。依洛尤单抗在安全性、经济性方面优于阿利西尤单抗。 结论 对于医疗机构,依洛尤单抗与阿利西尤单抗的新药遴选建议为强推荐。
  • 谈玲, 李新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5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挖掘贝利尤单抗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选取2011年3月9日至2021年8月4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数据库中贝利尤单抗相关的风险信号进行挖掘。对报告数和阳性信号强度居前50位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到贝利尤单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数13 785例(13 785/11 524 326,0.12%),患者除性别不详(7.83%)外,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86.42% 比5.75%);除年龄不详(50.26%)外,成年(18~64岁)患者比老年患者(≥65岁)多(44.99%比3.82% )。报告数排名前50的不良事件主要有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的反应(15个)、感染及浸染类疾病(7个)、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5个)等;阳性信号强度排名前50的不良事件主要累及感染及浸染类疾病(16个)、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组织类疾病(5个)、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的反应(5个)等。共发现43个说明书未涉及到的不良事件,主要有感染及浸染类疾病(11个),包括皮肤播散型带状疱疹(ROR=41.47,95%CI:19.41~88.61)、带状疱疹脑膜炎(ROR=29.13,95%CI:9.21~92.13)和皮肤细菌感染(ROR=6.88,95%CI:2.21~21.44)等。 结论 临床应用贝利尤单抗时,除说明书已记载的不良反应,还需密切关注感染指标和症状、皮肤状况和凝血指标等,及早识别不良事件,以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 宋佳伟, 王媛媛, 陈慧娟, 汪龙, 张芳芳, 刘丽, 吴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6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处方前置审核自定义设置审查规则对酮咯酸氨丁三醇临床应用合理性的影响。 方法 根据建立的酮咯酸氨丁三醇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自定义设置处方前置审核规则,并运用于临床科室。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亳州市人民医院开展处方前置审核前后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各130例患者归档病历,基于属性层次模型(AHM)法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 结果 处方前置审核前病历平均得分为(75.70±14.28)分,审核后病历平均得分为(87.48±11.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审核前酮咯酸氨丁三醇人均费用为(250±414)元;审核后人均费用为(128±14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审核后适应证、疗程、联合用药及疗效指标的合理数均有明显提升,增长率均超过15%。 结论 基于DUE标准自定义设置处方前置审核规则可以促进酮咯酸氨丁三醇的合理使用,降低酮咯酸氨丁三醇的人均费用。
  • 基层用药
  • 熊志平, 张亚清, 马力, 武明芬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65-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级预防对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降低复发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既往高血压、糖尿病、2次脑梗死病史,考虑心源性栓塞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规律应用降压、降糖、调脂、抗血小板药物仍复发脑梗死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其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诊疗过程中需强化二级预防措施、积极寻找和治疗引起卒中的残余风险,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药事管理
  • 赵飞, 赵紫楠, 金鹏飞, 李可欣, 薛薇, 齐文渊, 王娟, 徐晓宇, 刘晓慧, 杨蕾, 丛端端, 张亚同, 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69-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2021年9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2021版《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以下简称《标准清单》)更新情况,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提供参考。 方法 将2021版与2019版《标准清单》进行比对,分析删减和新增药品特点。 结果 2021版《标准清单》共列出479种药品,较2019版的459种删减4种、新增24种药品。2021版《标准清单》新增加了牙科制剂大类,纳入更多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精准治疗的药物、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吸入药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结论 纳入“新药”一直是《标准清单》更新的趋势,并且2021年版《标准清单》提示精准治疗药物、联合治疗药物和长效疗程药物是未来药物开发的重点方向之一。
  • 药物治疗管理
  • 闪洁琳, 商永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73-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营养支持药师参与1例神经性厌食致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探讨该类患儿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为临床提供参考。营养支持药师全程参与本例患儿的营养治疗管理,随患儿病情变化及耐受性予以个体化营养治疗与监护,住院治疗24 d后,患儿血清前白蛋白上升并维持正常,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进食障碍较前缓解,体质量较入院时增长4.5 kg。营养支持药师的参与有助于优化营养治疗,及时并有效纠正患儿重度营养不良状况,提高神经性厌食的药物治疗效果。
  • 叶璠, 于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76-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例脑卒中并发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案例,分析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血糖控制不佳时营养支持方案的调整和肠外营养方案中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为此类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提供参考。
  • 于丽娟, 刘云, 钟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80-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2例患者在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高热、骨髓抑制等,提示PD-1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具有滞后性,建议加强患者用药后指标的监测评估和随访,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以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药师通过复习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除考虑PD-1抑制剂所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外,还应考虑2种PD-1抑制剂中共同的辅料聚山梨酯80。因此了解并掌握患者所用药品及其制剂中辅料的特性,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至关重要,临床药师应加强患者用药后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 杨晓珊, 黎海滨, 严志东, 莫庆明, 卢俊霖, 关洁妍, 冯昌文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8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药师参与了1例猫立克次体血流感染合并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治疗过程,结合血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报告、痰培养药物敏感性报告及患者病情,协助临床医师制定抗感染方案,同时监测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治疗后,患者感染症状、体征、感染指标及影像学好转。临床药师参与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及时调整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 王鹤, 胡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血流感染患者在接受常规剂量注射用达托霉素治疗后出现药疹,抗过敏治疗1周后完全缓解,再次接受该药静脉滴注期间,迅速出现同样症状,停药并抗过敏治疗再次缓解,更换抗菌药物后未再出现皮疹。分析注射用达托霉素产生发疹型药疹的机制,可能是由Ⅰ型与Ⅳ型变态反应共同参与的结果,提示临床实践中要注意个体化情况,警惕药品不良反应。
  • 梁永利, 杨宏昕, 唐崑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1):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级过敏反应是利妥昔单抗少见却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报道1例66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使用激素加利妥昔单抗治疗,前6次输注利妥昔单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第7次接受利妥昔单抗后出现3级过敏反应,抢救成功后未再给予该药,提示多次利妥昔单抗治疗仍然需注意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