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1年, 第1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24
  

  • 全选
    |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
  • 魏霞, 杨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总数位居全球首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颠覆了丙肝领域的治疗模式,使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威胁成为可能。近年来,DAA开始陆续进入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省级医保目录,随后通过药品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各统筹地区实行不同的门诊报销政策。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政府官网和其他相关资料,对我国丙肝的流行情况、国内外丙肝防控策略、我国丙肝治疗药物医疗保障政策等进行综述,为提高我国丙肝治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提供参考依据。
  • 杨甲, 饶慧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6-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直接抗病毒药物使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治愈成为可能,而随着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治疗前基因型的检测亦成为可选,治疗的简化和可及性使2030年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计划实施更加有力。近些年来,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危险因素的改变,基因1和2型明显下降,而基因3和6型逐渐增加,且有从局部地区向全国各个地区扩散的趋势。本文旨在描述我国丙肝的流行趋势及治疗的获益。
  • 高燕菁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12-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呈全球性流行趋势,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丙肝慢性化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目前,丙肝治疗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可治疗丙肝、丙肝相关肝病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本文主要对丙肝的流行特点、HCV特点及抗HCV常用药物如干扰素、索磷布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进行概述。
  • 韦新焕, 杜晓菲,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16-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静脉药瘾基因3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进行真实世界研究,探索其抗病毒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基因型为3型静脉药瘾人群(PWID)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情况、SVR12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初步纳入241例患者,经筛选后共77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基因3型总体SVR12率为76.62%,其中基因3a和3b型患者SVR12率分别为95.83%和67.92%。多因素分析提示,SVR12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抗病毒治疗方案和基因型。在基因3b型患者中,与单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相比,使用SOF/VEL+利巴韦林(RBV)12周,可将SVR12率由38.89%提高至92.86%(P<0.01)。有4例3b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因贫血等原因,无法耐受RBV,而采用SOF/VEL 24周方案,均获得SVR12。 结论 我国PWID抗病毒治疗率、依从性仍较低,有待加强患者教育及随访。基因3b型慢性丙肝患者应用SOF/VEL+RBV 12周方案与单用SOF/VEL相比,可提高SVR12率,对于不耐受RBV的3b型患者,SOF/VEL 24周方案可能是有效的替代方案之一。
  • 姜晨晨, 高峰, 金鹏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22-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索磷维伏是由3种不同靶点强效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组成的复方片剂,其主要成分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大量研究表明,该药不良反应少、疗效和耐受性良好,为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提供了泛基因型、高治愈率的挽救治疗方案。本文就其药理作用及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梁馨玉, 曹明雪, 黄婧, 黄琳, 封宇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致不良反应(ADR)的分布规律和临床特点。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 结果 共纳入55篇文献,收集到69例ADR病例,其中男性43例(62.32%),女性26例(37.68%),50~70岁患者居多,ADR发生中位时间为4周;ADR主要累及肝胆系统(26.98%)、消化系统(12.70%)、全身系统(11.90%)、免疫系统(11.11%)和皮肤系统(10.32%)等。 结论 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DAA致ADR涉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强ADR监测,早期发现并对症治疗,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综述
  • 孟佳欣, 钟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β-catenin/Tcf相互作用抑制剂是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以及开发抗癌药物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已报道了许多相关化合物。本文简述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基本构成、靶向β-catenin/Tcf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主要按照发现或研究方法对抑制剂进行分类,介绍抑制剂的体内外活性和选择性,最后发现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为今后寻找新的高活性抑制剂提供参考。
  • 未来药物
  • 林大专, 苏靖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36-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berdomide(CC-220)是由美国新基医药公司研发的新药,是新一代口服cereblon (CRBN)E3泛素连接酶免疫调节剂(CELMoD),其可诱导转录因子aiolos和ikaros的降解,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产生,目前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已公布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其对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均表现出明显活性。本文就Iberdomide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研究等内容作一综述。
  • 最新药物
  • 张颖, 黄婧, 杨长青, 封宇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41-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沃索立肽(Vosoritide)是首个获批上市的C型利钠肽类似物,该药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信号,从软骨发育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上发挥作用,促进软骨内骨的形成,让患儿恢复正常生长发育。2021年8月27日欧盟委员会批准其用于治疗从2岁开始、直至生长板闭合的软骨发育不全儿童患者。本文对沃索立肽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论著
  • 王岩, 董亚琳, 张抗怀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4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侵袭性念珠菌病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与抗真菌药物管理指标的一致性,并探讨该种一致性与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到2021年4月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侵袭性念珠菌病重症患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中首选药物、药物剂量、疗程以及病原微生物培养频率等作为抗真菌药物管理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治疗方案和管理指标的一致性与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8例侵袭性念珠菌病重症患者。发现治疗方案与管理指标的一致性较低。一致性最高的指标为首选药物合理(一致性为77%);只有20例患者(12.7%;20/158)的所有初始用药方案与管理指标一致(即药物、剂量及疗程均一致)。多因素分析发现,每天或者每隔1 d的念珠菌培养直至念珠菌培养阴性这一管理指标与临床治疗成功显著相关(校正OR=5.57,95%CI:1.20~25.80,P=0.028)。首选药物疗程合理这一管理指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14 d全因死亡(校正OR=0.09,95% CI: 0.01~0.71,P=0.022)。 结论 重症真菌感染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原学持续监测以及进行足量的抗真菌治疗疗程。
  • 高杨, 梅丹, 张钰宣, 张鹏霄, 杨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医保目录中抗胃酸药品收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国家医保目录)、《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英国国家处方集》及中国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用药品项表》5个目录,采用Excel 2020 软件对抗胃酸药品的纳入种类和数量进行数据提取、录入、比对与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发现,国家医保目录未纳入而其他多个目录纳入的药品有3个,如西咪替丁、尼扎替丁和氢氧化镁;6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而其余目录均未纳入的药品,如艾普拉唑、胶体果胶铋、铝酸铋、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和伏诺拉生以及3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而其他目录中仅1个纳入的药品,如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吉法酯。 结论 国家医保目录2020版纳入的抗胃酸药品涵盖范围广,但需加强对其中多个药品的关注与研究。
  • 常婷婷, 常晓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54-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和评价宝鸡市2015—2019年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情况和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治疗、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结核病专报系统的结核病患者数据为基础,结合结核病季度报表、药品报表等,对全市12个县(区)结核病管理系统登记的初、复治肺结核患者FDC的使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5年间,宝鸡市结核病管理系统登记的患者共8968例,8369例使用了 FDC,占93.3%。2033例病原学阳性患者中,1843例全疗程使用FDC治疗,治愈1699例,治愈率92.1%。肺结核患者数呈现平稳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493,P<0.05)。病原学阳性患者FDC使用情况逐年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431,P<0.05)。 结论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应用效果肯定。
  • 丁永, 郭志红, 姚慧娟, 王峥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58-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共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联合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SD、LVDD、TC、TG、LDL-C、HDL-C、hs-CRP和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LVSD、LVDD均有改善的趋势,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TC、LDL-C、hs-CRP和IL-6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TC、LDL-C、hs-CRP和IL-6均低于治疗前[(2.96±0.26) mmol/L比(5.18±0.72) mmol/L,(1.78±0.22) mmol/L比(2.98±0.34) mmol/L,(2.87±0.45) mg/L比(7.21±0.55) mg/L,(11.16±2.42) pg/L比(35.74±5.12) pg/L,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96±0.26) mmol/L比(3.58±0.44) mmol/L,(1.78±0.22) mmol/L比(2.32±0.28) mmol/L,(2.87±0.45) mg/L比(3.43±0.58) mg/L,(11.16±2.42) pg/L比(12.15±2.96) pg/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未能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可有效降低血脂和炎症反应水平。
  • 郭世强, 刘春林, 吴清念, 张晓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6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粪菌移植(FMT)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9例PI-IBS患者,经中消化道和结肠灌洗双途径行FM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和4周Brisol粪便性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和4周PI-IBS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显著上升(均P<0.05),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PI-IBS患者症状总体有效为77.7%,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PI-IBS患者可能存在肠道菌群失调,FMT可以改善PI-IBS患者胃肠道症状和心理学表现,FMT治疗PI-IBS是相对安全,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
  • 谢婧, 徐斌, 朱晓虹, 刘炜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67-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恩格列净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以Empagliflozin、type 1 diabetes、恩格列净、1型糖尿病为检索词, 计算机检索 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1型糖尿病患者以恩格列净作为治疗药物的随机对照研究,语种仅限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20年12月31日。 结果 共纳入5 篇随机对照试验,本次循证研究发现恩格列净能够有效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有效增加24 h的尿糖排泄量及血糖达标持续时间;改善动脉硬化及内皮功能;恩格列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疲劳和生殖器感染。 结论 恩格列净在单用最优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研究。
  • 贺飞, 董雪, 盛明宇, 赵芳, 戴媛媛, 李国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72-7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乳腺癌药物治疗管理的策略和关注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乳腺病区和特需病区接受化疗的老年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药学服务记录。 结果 共收集144例(均为女性)患者的用药重整和医嘱审核记录。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占83%)、高血压(占63%)和肝炎(占9%)等。140例患者存在219个用药相关问题(DRP)。其中,186(占84.9%)个DRP得到了医师或患者认可,成功干预124个(占57%)DRP,5个(占2%)DRP医师拒绝修改,155个(占70%)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重复出现。糖尿病(占83%)、高血压(占63%)和肝炎(占9%)是住院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3种合并疾病,平均每位患者使用(2.5±1.4)种药品。药师发现的DRP,主要包括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用药依从性以及用药监测等问题。最常见的DRP是用药剂量,占总DRP的34.7%,其次,患者未规律监测血糖、血压值占所有DRP的24%。 结论 用药干预对促进合理用药效果良好。临床药师的用药干预有利于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周强, 吴燕子, 陶瑛瑛, 黄晓晖, 周国华, 魏萌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76-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 结果 最终纳入了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临床相关出血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利伐沙班组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组(P<0.05)。亚组分析表明,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利伐沙班组大出血风险高于达比加群组(均P<0.05)。 结论 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用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相似,但达比加群安全性更高。
  • 李宁, 蒋飞, 杨威, 李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8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20%甘露醇、3%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果糖治疗颅高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大连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颅高压(ICH)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20%甘露醇降颅压治疗;B组使用3%氯化钠注射液降颅压治疗。A组在治疗24 h后再随机分为A1、A2两组,A1组继续使用20%甘露醇降颅压治疗;A2组改用甘油果糖降颅内压治疗。比较患儿用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及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预后。 结果 A、B两组各自组内及两组间ICP、MAP、CPP用药后30 min、1、2、4 h的ICP、MAP、C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CP下降幅度更大且复升速度快,B组MAP、CPP升高维持时间长。A1、A2两组各自组内及两组间用药后不同时间ICP、MAP、C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P均下降,A2组MAP、CPP升高缓慢,但维持时间长。A、B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出院后3个月预后情况随访,经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颅高压时,选择3%氯化钠注射液降颅压效果优于20%甘露醇。在急性颅高压后期,20%甘露醇和甘油果糖交替使用比甘露醇单独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降颅压效果,并有利于维持CPP。
  • 药物治疗管理
  • 张藜莉, 刘航眉, 韩旸, 李洪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非酮症舞蹈病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药师根据患者用药,检索相关文献,排除了药源性舞蹈病的可能。随即考虑内分泌相关性诱因,从而对降糖药物进行调整,在对症治疗方面从药物选择、剂量调整和相互作用等角度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本例患者舞蹈症状发生在血糖调整后阶段,与潜在低血糖或是血糖调整速度过快相关,国内鲜有报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董勤, 沈艳琳, 李莉霞, 王冉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12):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致严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提高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认识。临床药师根据Naranjo和WHO因果关系评价系统2种不良反应评价方法对此进行评估,及时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采用一线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患者经过静脉滴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80 mg/d, 10 d后,贫血症状改善,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好转出院。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指南,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在治疗药物选择和用药监护中发挥相应作用,为今后合理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