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1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11
  

  • 全选
    |
    艾滋病的药物治疗
  • 吕玮, 王鸥, 李太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临床疗效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非AIDS相关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骨骼疾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却因其隐匿性而易被临床医师和患者忽略。本文主要围绕骨质疏松、骨坏死及骨软化症3种HIV感染者常见骨骼疾病,从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借鉴国际指南、文献及学术报告的基础上,结合HIV感染者的患病情况、疾病负担及我国临床实践现状,从筛查、监测、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对HIV感染者合并骨骼疾病管理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希望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HIV感染者合并骨骼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治能力。
  • 程娟, 索绪海, 宋兵, 黄辉煌, 李安信, 姜天俊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9-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和抗梅毒疗效。 方法 对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527例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临床特征、CD4+ T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和治疗策略。 结果 HIV阳性者合并梅毒感染率为21.1%,与单纯HIV感染者相比,HIV合并梅毒感染者年龄轻、男性同性性接触感染为主、文化程度较低、CD4+ T 细胞数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梅毒治疗方面,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每周1次,每次240万U,肌内注射,治疗3次为1个疗程,停药后3~6个月复查,总有效率为86.7%。抗梅毒疗效与患者年龄、HIV载量未发现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细胞水平在200个/μL以上者,抗梅毒有效率为90.5%,高于CD4+T细胞水平在200个/μL以下者(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梅毒感染率较高,合并感染者CD4+ T细胞水平降低。
  • 曹雅睿, 杜小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1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3种及以上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联合使用显著提高病毒学疗效,但同时也增加AIDS患者发生潜在药物相互作用(DDI)的风险,尤其当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用药更加复杂多样时风险增加。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及转运方式可以更好地预判DDI的发生并相应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的风险。本文总结了AIDS治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AIDS治疗药物与合并机会性感染和其他常见疾病治疗药物的DDI,为提升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 白洁, 张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20-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作为核心药物联合2个逆转录酶抑制剂已成为国际上和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指南推荐的一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比克恩丙诺(B/F/TAF,商品名:Biktarvy?)是一种基于INSTI的新型复方单片制剂,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表明B/F/TAF在初治和经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患者中的疗效不劣于目前基于多替拉韦的ART一线方案,且安全性和耐药屏障较高,患者用药体验也较好。本文旨在综述和分析B/F/TAF的新研究进展,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 张长平, 马燕, 朱晓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利匹韦林(RP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转换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51例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比较RPV转换前后HIV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转氨酶、血脂、肌酐(Cr)值。 结果 41例患者由依非韦伦转换为RPV,10例患者由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转换为RPV。转换前后患者病毒抑制率分别为94.12%与98.04%,CD4+ T细胞数分别为(591±194)个/μL与(677±236)个/μL;转换后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异常率显著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也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呈增长趋势,转氨酶无明显变化,Cr值有所上升。 结论 转换治疗选择RPV,疗效明确且安全性总体较好。
  • 曹明雪, 黄琳, 封宇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3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依非韦伦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分布规律。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依非韦伦致ADR的个案报道及临床试验研究,并对依非韦伦的ADR进行汇总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 结果 共纳入文献93篇,其中个案报道90篇,临床试验研究3篇。共收集病例244例,其中男性161例(66.0%),女性83例(34.0%), 21~50岁患者居多(76.6%),ADR发生中位时间为1.6个月;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有神经系统(58.2%)、皮肤及其附件(16.8%)、内分泌系统(10.2%)和消化系统(6.6%)等。 结论 依非韦伦所致的ADR涉及多个系统,且严重程度不同,临床应用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加强ADR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未来药物
  • 江韵, 聂鲁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36-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性传染病,目前其临床治疗常采用抗病毒药物。卡博特韦(CAB)是一种通过抑制HIV整合酶链转移从而阻止其复制的药物,其独特的药学特性适合开发为长效注射剂。临床试验表明,由CAB和利匹韦林(RPV)组成的双药方案抗HIV效果不输于常规口服抗病毒药物,且单用长效CAB用于AIDS暴露前预防(PrEP)的效果也很理想。以每8周注射1次长效CAB的给药方式用于PrEP,其预防男男或女性性行为HIV感染方面均比每日口服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的合剂更加有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授予CAB长效注射剂用于HIV PrEP的“突破性疗法”称号。本文对CAB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及临床试验等情况作一概述。
  • 最新药物
  • 王鹏, 陈月, 张海英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40-4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ostemsavir是一种新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附着抑制剂,该药在体内转化为活性药物后,与HIV-1包膜糖蛋白结合,抑制病毒与CD4+ T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阻止病毒附着到宿主免疫细胞。2020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Fostemsavir用于治疗曾经尝试过多种抗HIV疗法或由于耐药性、不耐受性及安全性而未能成功治疗的HIV感染者。本文对Fostemsavir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论著
  • 李雪琦, 马力, 王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45-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病例信息,经筛选最终共纳入病例2466例。根据住院期间抗血栓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抗血小板治疗组(1054例)、抗凝治疗组(636例)和无抗血栓治疗组(776例),观察不同抗栓治疗方式房颤患者的基本特征,后进一步将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组进行比较,并对有抗凝指征房颤患者住院期间口服抗凝药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纳入患者平均年龄为(72.2±11.1)岁,男女构成比为1.5∶1;总体抗血栓治疗比例为68.5%(1690/2466),口服抗凝药应用率为25.8%(636/2466),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比例为40.9%(365/892);心血管内科住院(OR=1.71,95%CI:1.29~2.28)、房颤为主要诊断(OR=5.20,95%CI:3.80~7.10)及合并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史(OR=1.45,95%CI:1.18~1.77)是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独立相关因素。相反,年龄≥75岁(OR=0.57,95%CI:0.47~0.70)和合并出血史(OR=0.37,95%CI:0.26~0.53)是未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率低与住院科室、房颤为主要诊断、年龄等相关。需加强对非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科室、房颤非住院主要诊断以及高龄、有出血史患者的重视,促进房颤规范化抗凝治疗。
  • 宋钰, 张钰宣, 梅丹, 都丽萍, 杨阳, 赵绯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51-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血液制品为例,分析中国(含大陆及台湾地区)、澳大利亚、英国医保目录及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收录情况,为我国血液制品医保目录的遴选及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比我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中国台湾地区《全民健康保险用药品项表》(以下简称我国台湾地区健保目录)、澳大利亚《国家血液协议》(NBA)、《英国国家处方集》(BNF)及《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EML)5个目录的特点,并对目录中血液制品品种的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个目录共收录了32种血液制品,其中我国国家医保目录收录血液制品16种,我国台湾地区健保目录收录18种,BNF、NBA、EML分别收录19种、22种和9种。国家医保目录独有的品种有3种,分别为免疫球蛋白类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类凝血酶。其他目录有收录而国家医保目录未收录的品种有16种,包括8种免疫球蛋白类、5种凝血因子类和3种微量蛋白类血液制品。 结论 我国国家医保目录收录的血液制品用药种数与其他4个目录相差不大,医保保障力度也比较大,但未见微量蛋白类药品的收录,通过比较分析可为我国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 常瑞霞, 可春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57-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防门诊就诊的9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分组,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阿米卡星(Am)、对氨基水杨酸钠(Pas)、丙硫异烟胺(Pto)、吡嗪酰胺(Z)和左氧氟沙星(Lfx)的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贝达喹啉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95.6%)、空洞闭合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0%和68.9%),痰菌转阴时间[(4.1±0.4)d]短于对照组[(6.6±0.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贝达喹啉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用可加速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病灶吸收,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免疫功能。
  • 胡福国, 谢枫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61-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左卡巴斯汀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在绍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治疗,每鼻孔喷2次,每日2次,观察组采用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及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IL-4)与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16.2±3.9) kU/L,(39.2±6.4) kU/L]明显低于对照组[(21.0±2.8) kU/L,(49.4±7.4) kU/L],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20350.3±3422.6) kU/L]明显高于对照组[(15935.8±2703.2) kU/L](P<0.05);两组患者血清ECP、EOS及TIg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左卡巴斯汀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减轻过敏症状。
  • 宗宇桐, 闫素英, 崔晓辉, 白向荣, 姜德春, 赵雯, 种鑫, 李小丽, 陆璐, 邵晨, 褚燕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65-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信息化医嘱审核系统对药物相关问题(DRP)的检出性能。 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9年6—7月骨科、呼吸科、血管外科及肾内科的住院医嘱分别进行信息化审核与人工审核,对审核检出的DRP进行分类统计,将不同审核方式所产生的审核结果进行对比,并检测信息化审核系统的DRP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 结果 我院4个病区医嘱的DRP共计1629条,信息化检出879条,人工检出981条。信息化医嘱审核系统的DRP检出率为4.64%,敏感度53.96%,特异度72.60%,阳性预测值15.62%,阴性预测值94.38%。人工审核与信息化审核对不同类型DRP的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结论 当前我院的医嘱审核系统规则仍需改进,系统或药师单独审核均有可能遗漏某些重要的DRP,可考虑采取系统与药师相结合的方式审核DRP。
  • 盖迪, 赵雯, 徐慧, 刘华, 胡海鹏, 张雪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71-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治疗现状及妊娠结局。 方法 对我院201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诊断为GDM的产科住院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与病历调查。所有患者被诊断为GDM后均接受非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者给予胰岛素治疗。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患者一般信息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通过病历调查获得患者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及妊娠结局等相关信息。分析患者背景因素对GDM治疗的影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岛素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26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4±4)岁,高龄孕妇占39.85%。完全做到定量用餐、定时用餐及坚持运动的患者分别占12.64%、11.49%及10.34%,依从性不高。34.48%的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城市居民、高家庭收入、初产的患者依从性较高;高学历的患者更注重定时定量用餐;孕前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可能性更高。妊娠期非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住院次数更多,首次住院的孕周更早,致使分娩孕周更早,剖宫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更高。 结论 GDM患者的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胰岛素应用比例偏高,妊娠结局还有改善空间。药师应掌握更多药物治疗管理技能,加强患者教育与科普工作,辅助医护人员改善治疗依从性,实现自身价值。
  • 蔡俊, 龚瑞雪, 李丹滢, 李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77-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揭示国内卫生技术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开展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卫生技术评估”或其英文缩写“HTA”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收集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的相关论文,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6对年度发文量、高被引论文、论文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 5.6.R5对作者及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311篇文献,年度发文量从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并于2019年达到顶峰为60篇;董恒进发表的《卫生技术评估的进展》被引频次最高,被引68次;《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发文量最多,共出版45篇论文;论文类型多为综述类,共205篇论文;陈英耀发表卫生技术评估论文数量最多,共发表43篇论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作为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共发表35篇论文;关键词“卫生技术评估”“中成药”“多准则决策分析”“有效性”“evidem框架”出现频次位列前5位;“药物综合评价”和“循证医学”分别在1997—2011年和2000—2010年持续突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卫生技术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概述以及特定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结论 目前国内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但存在实际应用类研究数量不足、地域局限等问题,研究者应当聚焦药物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系统开展国内卫生技术评估研究。
  • 药物与临床
  • 彭词艳, 陈景, 李斯妮, 李健和, 李顺祥, 彭六保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81-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泊马度胺(Pomalidomide,商品名:Pomalyst)为口服小分子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及抗增殖活性。主要通过靶向一种泛素E3连接酶Cereblon(CRBN),降解淋巴转录因子ikaros(IKZF1)和淋巴转录因子aiolos(IKZF3),同时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强对CD4+和CD8+T细胞的刺激。2020年5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泊马度胺用于治疗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且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耐药的卡波西肉瘤(KS)患者,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的KS患者。泊马度胺是20多年来获批治疗KS的首个口服新药。本文主要介绍泊马度胺的药物基本信息、适应证、作用机制与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试验和安全性等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药事管理
  • 王佳庆, 王胤凯, 孙浩, 郭彩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8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模式,从人员、访视、药物、安全性、方案偏离及培训管理等角度总结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期为疫情期间各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药物治疗管理
  • 张素方, 林爱华, 侯新, 王丽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药临床药师参与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病情运用药学知识,对其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监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通过参与降压药物的优化调整,对硝酸酯类药物,中西药联用所致的出血、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干预,以及关注中药炮制品种的选择,积极提供用药建议, 实施药学监护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患者不良反应得到控制与改善, 病情好转出院。中药临床药师提供全面的中西药药学服务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徐菀佚, 崔向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1, 19(3):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1.03.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46岁女性患者因异位妊娠入院,入院后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并局部肌内注射甲氨蝶呤(MTX)50 mg,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血肌酐从57.2 μmol/L升高到178.6 μmol/L,立即给予亚叶酸钙解救、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补液水化及利尿处理后未见好转。血肌酐仍持续升高,最高达468.1 μmol/L,白细胞降低,骨髓抑制Ⅰ度,临床药师会诊建议监测MTX血药浓度及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行高通量血液透析,透析后肌酐逐渐下降。本文对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与发生肾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提示使用MTX的患者需要关注MTHFR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