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2年, 第2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8
  

  • 全选
    |
    新药述评
  • 赵锦霞, 黄婧, 黄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莫努匹韦(molnupiravir)是默克公司研发的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药,是β-D-N4-羟基胞苷 (NHC)的小分子核糖核苷前体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干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的遗传编码从而阻止病毒复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21年12年23日紧急批准莫努匹韦用于治疗成人轻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综述从莫努匹韦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等多方面讨论莫努匹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管理中的潜在有益作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 论著
  • 都丽萍, 接恒博, 宋钰, 张钰宣, 李大魁, 梅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国内人工血浆代用品的临床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相结合的二阶抽样方式,对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中全国8个城市的109家医院2015—2019年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使用人工血浆代用品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抽取血浆代用品处方/医嘱数据668 083条,含4大类10个通用名52个药品,涉及患者609 911人次。羟乙基淀粉的临床处方量占比最高(54.81%),其次为琥珀酰明胶(21.11%),两者在5年间用量稳定增长;右旋糖酐和聚明胶肽的用量较少且处方量逐年减少。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相比,羟乙基淀粉处方占比明显偏低(38.31%比56.21%,P<0.01),而琥珀酰明胶处方占比明显偏高(41.85%比19.37%,P<0.01)。 结论 羟乙基淀粉仍是国内使用最多的血浆代用品,但在重症领域使用趋势已发生明显变化,琥珀酰明胶成为用量最大的品种。
  • 陈志强, 孟文爽, 刘炜, 韩丽荣, 史卫忠, 王乔宇, 赵志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我国7城市105家医院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 随机抽取参与中国药学会医院处方分析课题组研究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处方信息,并计算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销售金额排序(B)与DDDs排序(A)的比值和销售金额,对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共抽取乙型肝炎患者处方/医嘱数据2 999 191条,涉及7个城市 105 家医院。乙型肝炎患者的就诊人次及抗病毒药物总金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2015—2017年,使用频度前2位的抗病毒药物是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2018—2020年,则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二吡呋酯。2015—2020年,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恩替卡韦的日均费用降幅最大,2020年,两种药物的日均费用分别为3.09元和3.60元,在所有药物中最小。 结论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使用总体上依照指南的推荐建议,首选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但需重视个别患者仍然使用非一线核苷(酸)类药物。
  • 王丽娜, 张田, 曹娅, 朱柏霖, 李婷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17-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HTA)工具对以伏诺拉生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进行评估,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官方网站,收集伏诺拉生对比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方案根除Hp的系统评价(SR)/meta分析、经济学评价和HTA报告,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或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纳入文献的整体质量一般。其中9篇SR/meta分析、1篇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显示,伏诺拉生组能显著提高初始和补救治疗方案的Hp根除率。以对克拉霉素是否敏感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对克拉霉素敏感的患者中,伏诺拉生组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在对克拉霉素耐药的患者,伏诺拉生组具有明显优势。对青霉素过敏患者,伏诺拉生组与PPI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与PPI组相比,伏诺拉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事件导致的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伏诺拉生组在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的安全性与PPI组相比更好,而非RCT中安全性相当。经济性方面,与雷贝拉唑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相比,伏诺拉生组虽成本更高,但治疗效果好,更具成本-效益优势。 结论 以伏诺拉生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根除Hp感染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尤其是对克拉霉素耐药的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经济性。
  • 徐姗姗, 宋智慧, 李光耀, 张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2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局部注射曲安奈德(TA)用于治疗黄斑水肿(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检索CNKI、Wanfang data、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搜集眼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用于治疗黄斑水肿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 RevMan 5.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7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提升方面,6个月内曲安奈德优于激光光凝术,12个月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DII)相比,曲安奈德在12个月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减轻方面,6个月时anti-VEGF的效果优于曲安奈德,而12个月时曲安奈德的效果更好;与激光光凝术相比,曲安奈德在6个月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黄斑水肿,12个月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II相比,差异相比6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仅和激光光凝术相比曲安奈德在12个月时眼内压的升高程度更大,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曲安奈德在高眼压症的发生率方面均高于anti-VEGF和激光光凝术,但与DI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安奈德在白内障进展的发生率方面与其余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可有效提升黄斑水肿患者的BCVA并减少CMT,但是有升高眼压的风险,临床应用时应评估获益和风险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韩伟超, 石韵宜, 区淑雅, 周国祥, 列镇邦, 丁少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3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SLCO1B1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瑞舒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10 mg组及20 mg组,每组150例。检测患者SLCO1B1APOE基因型,监测患者用药前、用药1、3和6个月后的血脂水平指标,并随访其6个月内肌肉、肝脏和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SLCO1B1 388A>G、521T>C与APOE 526C>T、388T>C的突变率分别为71.7%、13.8%、7.8%和10.5%。20 mg组中,携带SLCO1B1 521T>C突变或*15突变的患者的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携带者(P< 0.05),但在10 mg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全部患者组中,携带APOE 526C>T突变患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P < 0.05),携带APOE 388T>C突变患者TC及LDL-C降低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P < 0.05),在10 mg组中仅携带APOE 388T>C突变患者LDL-C降低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P < 0.05),20 mg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LCO1B1 521T>C突变增加了瑞舒伐他汀的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APOE 526C>T突变增强了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APOE 388T>C突变减弱了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安全性的影响在20 mg组更显著,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疗效的影响在10 mg组更显著。
  • 周强, 魏萌, 黄晓晖, 吴燕子, 杨元素, 陶瑛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36-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与华法林治疗有大出血史的房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3月。收集其中已公开发表的关于DOACs(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阿哌沙班、艾多沙班)与华法林在大出血史的房颤患者比较的文献。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共53 8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DOACs组比华法林组较少发生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风险(OR=0.68,95%CI:0.48~0.96, P=0.0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DOACs组比华法林组较少发生大出血的风险(OR=0.56,95%CI:0.41~0.78,P=0.0005)和全因死亡率(OR=0.54,95%CI:0.38~0.77,P=0.00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DOACs组比华法林组较少发生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OR=0.57,95%CI:0.38~0.86,P=0.008)、大出血(OR=0.53,95%CI:0.37~0.75,P=0.0004)和全因死亡的风险(OR=0.49, 95%CI:0.31~0.77),P=0.00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欧美地区,两组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OR=0.83,95%CI:0.65~1.07,P=0.16)、大出血(OR=0.72, 95%CI:0.37~1.39,P=0.33)和全因死亡(OR=0.71, 95%CI:0.48~1.04, P=0.08)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华法林相比,DOACs在有大出血史的房颤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尤其是亚洲地区,但该研究需要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 许伟, 丁现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将102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采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和观察组(51例,采用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均以28 d为一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43%)(P<0.05);两组患者血沉、血清M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较化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比例及CD4+/CD8+均较化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D8+比例均较化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期间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两组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能更有效控制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 龚婧如, 严天浩, 杨涛, 陆惠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49-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门诊就诊的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建立基于药物治疗管理(MTM)理念的药学服务模式,并考察这种模式在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等方面的效果。 方法 依据MTM药学服务方法的5个部分,融合进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特定监护内容和流程,建立相应的药学服务模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于2021年8月至10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入组3个月内接受基于MTM理念药学监护;对照组患者研究期间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都在研究开始与结束时接受Morisky、NIHSS、mRS、Barthel以及血压达标率评估,并使用欧洲药学监护联盟(PCNE)药物相关问题(DRPs)分类系统(V9.0)记录DRPs。 结果 依据MTM方法,构建了适合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药学服务模式。经过系统的药学监护,最后一次随访时,干预组患者Morisky(7.59±0.66)、NIHSS(2.29±2.21)、mRS(1.25±1.09)、Barthel评分(90.12±15.40)以及血压达标率(84.14%)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Morisky(6.99±1.58)、NIHSS(3.18±2.68)、mRS(1.67±1.35)、Barthel评分(83.33±15.92)以及血压达标率(65.56%)(P<0.05);DRPs发生情况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32个比63个,P<0.05)。 结论 构建的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用药监护能够改善门诊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结局和DRPs发生情况。
  • 李可静, 于学会, 刘俊明, 赵佳, 胡樑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5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AIS患者70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rt-PA静脉溶栓,其中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 共纳入患者70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5.00(5.00,6.00)分,,低于对照组的9.50(8.00,11.00)(Z=5.892,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75.00(70.00,85.00)分,高于对照组的65.00(60.00,75.00)(Z=-4.396,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hs-CRP和TNF-α分别为(13.32±3.31) μg/L、(8.02±1.81)mg/L和(6.69±1.42)μg/L,对照组分别为(16.60±2.93)μg/L、(11.54±2.03) mg/L和(8.32±1.2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4.55±0.69)mPa·s、(1.33±0.19)mPa·s和(3.14±0.65)g/L,对照组分别为(5.02±0.78)mPa·s、(1.45±0.19)mPa·s和(3.53±0.6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90 d时mRS评分≤2分比例为38.89%,与对照组(35.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PA静脉溶栓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AIS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 郭璐, 曹建成, 陈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59-6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补充维生素D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发表的维生素D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2软件进行定量数据合成。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10项研究,838例患者。补充维生素D使血清25(OH)D水平显著增加(WMD=16.88 ng/mL,95%CI:9.89~23.87,P<0.05),HOMA-IR显著降低(SMD=-0.83,95%CI:-1.49 ~-0.17,P<0.05),对其他参数无影响。在亚组分析中,口服给药(WMDFBG=-6.19,95%CI:-11.72~-0.67,P<0.05)、25(OH)D达到40~60 ng/mL(WMDFBG=-9.10, 95%CI: -16.82~-1.38,P<0.05)时FBG水平显著降低,给药时长>16周(SMDFINS=-0.26,95%CI: -0.46 ~-0.06,P<0.05)时FINS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 补充维生素D能显著增加NAFLD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HOMA-IR。口服给药或25(OH)D达到40~60 ng/mL对FBG有利,给药时长>16周对FINS有利。
  • 伏安, 郭代红, 李超, 卢京川, 张博, 郭海丽, 李伯妍, 王嘉熙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66-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挖掘并分析含氮双膦酸盐(N-BPs)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 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品主要怀疑药品为N-BPs的ADE报告进行分析并挖掘风险信号。 结果 研究共获得N-BPs相关报告55 604份,ADE 773 235例,生成有效信号2534个,主要涉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患病人群以女性(76.28%)、45岁以上中老年(75.82%)为主;研究发现大量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其中例数较多或结局较严重的ADE包括椎间盘病变、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恶性肿瘤、间质性肺疾病等。 结论 N-BPs相关ADE多,结局严重,累及器官系统较广,新的ADE的发现可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高玲娜, 朱小丽, 李宗云, 韩敬哲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74-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ICIs相关GBS的个案报道,对其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脑脊液结果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 结果 纳入文献30篇,涉及患者34例,以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为(66±11)岁,年龄范围为37~85岁。中位发病时间为49 d。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腱反射减退/消失、感觉异常/消失为主;31例脑脊液蛋白不同程度升高。28例(82.35%)患者接受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ICIs相关的GBS预后较差,6例(17.65%)患者基本恢复或完全康复,21例(61.76%)患者治疗后仍遗留持续的神经症状,7例(20.59%)死亡。 结论 在免疫治疗开始时,应警惕GBS的发生,并做好相关检查和常规监测。一旦怀疑ICIs相关的GBS,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对于是否重启ICIs治疗需谨慎决定。
  • 张凤怡, 马红, 钱巧, 王淼晶, 姚爱兵, 翟爱琴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79-8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Delphi法评价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方法 基于现有的抗菌药物使用评价体系,结合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专家评议,对2020年该院泌尿外科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进行合理性分析。 结果 出院病历共1525份,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20.23%)及联合用药不适宜(19.72%)为主要问题,手术病例中抗菌药物给药(14.51%)及Ⅰ、Ⅱ类切口预防用药时间过长(11.84%)较为普遍;抗菌药物日使用剂量合理数仅为20.69%。 结论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较多,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提升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 案例研究
  • 陈玥, 黄絮, 孔旭东, 李朋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83-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症乙型流感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死亡率高,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尚未有充分研究和探讨。本文通过3例重症乙型流感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药学监护过程,讨论该类疾病的方案制定和药学监护要点。3例患者均合并多脏器损伤、使用体外生命支持设备,针对流感病毒选择了奥司他韦或联合巴洛沙韦;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了头孢唑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联合方案,治疗成功2例。临床药师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患者个体情况,对重症流感患者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 张茹, 郭凯欣, 朱曼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肺癌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个体化抗感染治疗策略。住院初期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抗感染效果欠佳,临床药师分析可能由新型靶向药物索托拉西和伏立康唑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患者高脂饮食、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共同导致,建议增加伏立康唑剂量并基于血药浓度做动态调整,同时做好药学监护工作。医师采纳建议,后续患者抗感染效果良好,顺利出院。临床药师利用最新循证证据解决用药问题,协助医师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突显了药学服务的作用与价值。
  • 张韶辉, 叶小春, 江书正, 胡松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10):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1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1例胰腺癌合并门静脉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案,临床药师查阅文献及指南,分析肿瘤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的抗凝处理方案,并充分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个体化制定抗凝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