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阔, 夏文斌, 杨慧鹃, 杨啸白, 陆红柳, 李桃园, 张楠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s)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21年9月11日,收集质子泵抑制剂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PPIs种类、应用PPIs前后血小板(PLT)数量变化等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对首次发现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血小板数量和停药前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共计检索255篇文献,其中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13例患者,男女比例2.2:1,平均年龄(65.8±19.86)岁。涉及PPIs类药品4种,其中泮托拉唑占50.0%。临床表现,无症状为10例(76.9%),出血1例(7.7%),骨髓抑制1例(7.7%),伴白细胞下降1例(7.7%)。致DITP发生时间平均为(3.4±1.7) d。PLT数量在停药3 d内开始恢复,恢复至正常时间平均为(5.6±3.0) d。首次发现DITP时PLT数量和停药前的PLT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所有病例均好转。 结论 临床应用PPIs时应注意其血小板数量情况,及时监测血常规,以便早期识别DI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