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2年, 第2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7-22
  

  • 全选
    |
    综述
  • 于佳鑫, 左玮, 杨阳, 林子溦,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不断增加,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成为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一种重要选择。但单一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存在局限性,如常规剂量效果不佳,而增加剂量又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耐药风险增加等。目前以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的多药联合方案广泛应用于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但最佳联合治疗方案,以及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尚无一致的定论。本文对基于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体内、体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用于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 孔旭东, 王晓星, 陈玥, 刘晓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7-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性霉素B是广谱强效抗真菌药物,但其传统的脱氧胆酸盐制剂往往因毒副作用大而不能足量使用,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相比传统制剂,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的安全性大为改善,使足量使用成为可能,从而有效提升了疗效。同时,两性霉素B各类制剂的基本结构和理化特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体内过程、抗真菌作用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彼此间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不能简单对比。临床实践中,应在充分了解各个制剂的药理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权衡疗效、经济性、可及性等方面的因素后,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 新药述评
  • 杨扬, 谢菲, 周辛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13-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 3(TIM-3)是新兴免疫检查点中的一种重要抑制性受体。Sabatolimab(研发代号:MBG453)是诺华制药公司开发的一款新型抗TIM-3单克隆抗体,其能够靶向抑制白血病干细胞的更新并激活免疫细胞,最终实现对恶性血液病的免疫治疗。此外,Sabatolimab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用有望进一步激活肿瘤免疫疗效并改善耐药性。目前该药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Sabatolimab单药和联合治疗恶性血液病均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本文就Sabatolimab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等作简要概述。
  • 严頔钦, 王茜, 方翼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18-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ilgotinib是治疗对一种或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反应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成人患者的JAK1抑制剂,于2020年9月24日由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批准上市。大量临床研究表明,Filgotinib对RA的疗效明确、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文对Filgotinib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介绍了临床研究最新进展,旨在为RA的创新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论著
  • 郑子恢, 金鹏飞, 张亚同, 李可欣, 赵紫楠, 潘慧杰, 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23-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左西替利嗪对比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或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gFang Data和CBM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从建库到2022年5月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评价左西替利嗪较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英文数据库不做期刊限制。2名研究者独立审查文献,收集数据,并评估纳入研究的潜在偏倚。 结果 共纳入9项RCT结果,共计935例患者,左西替利嗪为观察组,共468例,西替利嗪为对照组,共4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观察组在第1周至第4周总有效率方面虽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周(OR=1.08, 95%CI:0.66~1.75,P>0.05),第2周(OR=1.44, 95%CI:0.91~2.29,P>0.05),第4周(OR=1.40, 95%CI:0.84~2.33,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OR=0.55,95%CI:0.35~0.8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嗜睡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OR=0.46,95%CI:0.26~0.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在有效性方面基本一致,安全性方面左西替利嗪较西替利嗪嗜睡发生率更低。
  • 吴德沛, 宣建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32-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目前缺铁性贫血(IDA)使用蔗糖铁注射剂治疗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0余家医疗机构电子病例(EMR)数据库中2016—2020年12月诊断为IDA并使用蔗糖铁治疗的成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患者的基线特征、蔗糖铁应用依从性、疗效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使用剂量及疗效指标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7642例IDA住院治疗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8.74±20.3)岁,女性占73.8%;病例分布科室以产科、消化科、妇科为主,分别为36.7%、29.3%和16.5%;患者用药前平均血红蛋白(HGB)水平为81.1 g/L,蔗糖铁使用总剂量均值为511 mg,只有12.2%的患者使用剂量达到或超过1000 mg。所有使用蔗糖铁治疗的患者中,HGB升高≥20 g/L的患者比例为18.3%,其中,使用剂量≥1000 mg的患者HGB升高≥20 g/L的比例较<1000 mg的患者明显增加(27.4%比17.0%,P<0.001)。进一步对产科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其用药前平均HGB为95.6 g/L,明显高于非产科患者,但蔗糖铁使用总剂量均值仅为355 mg,低于其他科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增加以及合并肿瘤类是增加蔗糖铁使用剂量的影响因素,而合并心力衰竭是减少蔗糖铁使用剂量的因素;在设定HGB升高≥20 g/L(因变量)为治疗有效的前提下,消化科、妇科、产科的临床疗效较好,而肿瘤患者的疗效较差。 结论 IDA患者使用静脉铁剂治疗的基线HGB平均水平较低。大多数患者蔗糖铁治疗剂量不足;高剂量(≥1000 mg)补铁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HGB升高≥20 g/L的患者比例增加。
  • 张越, 佟训靓, 李艳, 胡悦, 段荦, 王丹, 张寒晓, 徐英杰, 庞洁, 王炜, 孙英, 李燕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40-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奥马珠单抗对卵清蛋白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评估奥马珠单抗在哮喘气道重塑方面的疗效。 方法 采用野生型BALB/c雌性小鼠(6~8周龄),建立周期为44 d的卵清蛋白诱导的慢性哮喘小鼠模型。设立4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细胞总计数及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匀浆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结果 治疗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减少[(21.59±7.73)×104/mL比(109.83±16.54) ×104/mL, P=0.011];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降低[(9.27±5.41)×104/mL比(85.87±10.61)×104/mL,P = 0.009)]。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气道炎症减轻,苏木精-伊红染色(H&E) 评分下降[(1.87±0.31)比(4.15±0.26),P<0.001];气道内黏液分泌、肺内胶原沉积均明显减轻,过碘酸-希夫(PAS)评分[(0.90±0.31)分比(2.10±0.32)分,P<0.001]和胶原阳性百分比[0.12%±0.03%比0.19%±0.05%,P =0.029]均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小鼠气道平滑肌厚度[(4.79±0.30) μm比(6.31±0.44) μm,P<0.001]及肺组织CD31+血管计数[(7.99±9.96)/mm2比(15.53±18.13)/mm2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减少。 结论 奥马珠单抗可以改善慢性过敏性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
  • 魏娟娟, 李晓曦, 张芸楠, 韩嘉伦, 彭文星, 周洋, 石秀锦, 林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46-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电子平台探索药师开展线上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可行性,并调查患者使用平台后疾病的控制情况。 方法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的核心要素设计平台。通过匿名在线进行调查问卷,从2020年7—12月期间使用平台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5%展开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使用平台前患者药物了解程度、使用平台后患者疾病控制情况以及就医方便程度和满意度4个方面。 结果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可实现线上服务的药物治疗管理平台。在随机抽取患者中120例(87.0%)回应并得到有效问卷。其中,中老年患者占75.7%,至少患有1种慢性疾病的占97.6%。患者使用平台后,用药认识提高的占90.0%,解决了药物治疗相关问题的占34.2%,疾病有改善的占60.8%。外省市患者占71.7%,对平台满意的占92.4%。 结论 平台的使用有利于中老年慢性病的控制,可提高用药认识,解决用药问题。
  • 刘滕飞, 林涛, 丁春华, 李广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5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的疗效与预后相关性。 方法 入选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某院心血管内科CAD住院患者408例,行PCI术后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均采用光学比浊法(LTA)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反应性(LTAAA)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LTAADP)。并根据PA结果进行分组,将LTAAA≥20%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AR),LTAADP值≥7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根据LTA法测定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入选患者中无AR。其中CR组为101例,NCR组307例,CR发生率为24.8%。所有入院患者中共有46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CR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17例(16.8%),NCR组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例(9.4%),C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高于NCR组(OR = 1.940,95%CI :1.016 ~3.70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吸烟因素、Grace评分及CR为CAD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 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CAD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CR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相关。
  • 田欣, 刘鑫,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5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报道,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和防范。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8日),收集报道MEK抑制剂相关RVO的病例报告和临床研究等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总结。 结果 纳入文献共13篇,病例报告及临床试验中累计报道MEK抑制剂相关RVO患者30例。纳入病例分析的4例患者RVO均由荧光素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且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到囊样黄斑水肿;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9.8岁,男女各2例,发生RVO的中位时间为服药后6.7个月。临床试验共报道26例MEK抑制剂相关的RVO患者,其中20例明确了RVO不良反应分级(11例为1~2级,9例为3级及以上RVO)。30例MEK抑制剂相关RVO患者中有17例被报道停用了MEK抑制剂,大多数患者在停用MEK抑制剂后RVO症状得以缓解;另外报道了7例患者(其中已知5例患者停用MEK抑制剂)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其中6例视力恢复至基线水平。 结论 MEK抑制剂临床应用可能会引起RVO,且该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跨度较大,定期的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停用MEK抑制剂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可能是缓解RVO症状的关键。
  • 计紫超, 解玥, 王昕, 李光耀, 张弨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62-6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CNKI、万方数据库及NTIS、SIGLE两个灰色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4月25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描述研究结果。 结果 最终纳入1篇队列研究,4篇病例系列研究。队列研究应用万古霉素球内注射治疗眼内容炎16例,与庆大霉素球内注射疗法18例进行了病例对照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但显效率万古霉素组为50.0%,庆大霉素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篇病例系列研究,研究疾病均为外源性眼内炎,共纳入295例患者295只眼,每个研究为63~96例,男性占51.0%~58.7%,其中1篇文献无性别数据,平均年龄66.9~76.0岁,平均随访12.7~15.7个月。研究干预措施为万古霉素联合阿米卡星或头孢他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注射和(或)联合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后视力较前有明显改善;本次研究所纳入5篇研究中,未见任何关于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的眼内或全身系统性不良反应报告。 结论 外源性眼内炎患者,包括眼手术后或眼外伤后,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或万古霉素+头孢他啶进行经验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但尚需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验证。
  • 李宇, 冯晓俊, 张蕾, 樊晖晖, 史天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68-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纳入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用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研究,包括15 462例患者。与氯吡格雷75 mg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可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RR=0.38,95%CI:0.24~0.61,I 2=0%,P<0.001);与替格瑞洛90 mg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MACCE发生率(RR=0.99,95%CI:0.88~1.11,I 2=0%,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氯吡格雷75 mg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大出血发生率(RR=0.83,95%CI:0.33~2.07,I 2=0%,P=0.68)和小出血发生率(RR=0.84,95%CI:0.29~2.42,I 2=68%,P=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加呼吸困难发生率(RR=8.48,95%CI:1.08~66.77,I 2=0%,P=0.04);与替格瑞洛90 mg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大出血发生率(RR=0.85,95%CI:0.67~1.08,I 2=38%,P=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低小出血发生率(RR=0.73,95%CI:0.53~0.99,I 2=0%,P=0.04)和呼吸困难发生率(RR=0.81,95%CI:0.75~0.88,I 2=0%,P<0.001)。 结论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ACS患者的有效性优于氯吡格雷75 mg,与替格瑞洛90 mg相当;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安全性优于替格瑞洛90 mg,但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75 mg。
  • 李航, 吴杰玲, 陈蕾蕾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75-7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布托啡诺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拟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采用布托啡诺(麻醉诱导给予0.20 μg/kg,缝皮前30 min给予0.10 μg/kg)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 对照组手术不同时间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12.8±3.9)h 比 (9.4±3.2)h],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1.0±0.4)次 比 (1.9±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术后8、12、24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1±1.0)分 比 (3.2±1.2)分、(3.6±0.7)分 比 (4.5±1.1)分、(3.8±0.8) 比 (4.6±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逐渐增高,但观察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减少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波动,改善术后镇痛效果,还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稳定机体免疫。
  • 孙鹏, 贾兆晋, 王英, 陈晓伟, 魏润生, 费学蕾, 李秀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80-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接受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心脑功能保护作用。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199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67)、低剂量组(n=66)和对照组(n=66)。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2)变化情况及术后1年内桥血管通畅率的差异。 结果 3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通气30 min时高剂量组患者SctO2(65.46%±3.18%)高于低剂量组(58.35%±2.83 %)和对照组(50.52%±2.35 %)(P<0.05);术后24 h高剂量组尿量[(1597.76±469.18 ) mL]最多(P<0.05)。术后48 h,高剂量组的cTnI[(1.58±0.43) ng/mL]和CK-MB水平[(17.36±2.45) ng/mL]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2.41±0.55) ng/mL和(2.62±0.52)ng/mL,(22.84±3.18) ng/mL和(25.42±3.84)ng/mL,P<0.05],尽管高剂量组拔管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延长,但总住院时间3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9.55%、87.36%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后心肌损伤,防止术中SctO2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案例研究
  • 周梦, 刘晓月, 于晓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86-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并分析1例甘精胰岛素致肝功能异常的少见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次应用甘精胰岛素后转氨酶升高,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寻找转氨酶持续性升高的原因,最终发现在停用甘精胰岛素后,逐渐恢复正常。老年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时,需要监测肝功能,警惕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提高用药安全性。
  • 梁永利, 任璐彤, 卓莉, 刘琳, 郭小彬, 杨宏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 20(7):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2.07.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51岁女性患者间断食用油腻及生冷食物后出现恶心、纳差,未吐,自行服用四磨汤口服液20 mL,每日3次,服用4 d,症状未见好转且进行性加重。肌酐水平进行性升高,从135.1 μmol/L最高升至198.0 μmol/L,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考虑与四磨汤口服液有关。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四磨汤口服液与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的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个月后肌酐水平恢复至正常(84.5 μ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