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4-26
  

  • 全选
    |
    综述
  • 田欣, 闫雪莲, 唐筱婉, 牛子冉,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疗机构的药学工作逐渐从药品供应保障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我国的药学服务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药学服务模式已经建立起来。药师作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用药教育、药学监护、药物重整和治疗药物监测等服务,在调整给药方案、优化治疗效果、预防用药差错、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节约医疗费用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背景下,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主要工作模式和药学服务效果评估,为开展药学服务和评估药师价值提供参考。
  • 新药述评
  • 周洁韵, 于芳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TI-2173是Antios Therapeutics公司研发的第二代活性位点聚合酶抑制剂核苷酸(ASPINs),是第一代ASPINs克拉夫定经5'-磷酰胺修饰的前药,旨在改善克拉夫定的药动学特征,降低克拉夫定全身暴露水平以及引起骨骼肌病的风险,目前该药物正在进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试验。在体外模型研究中,ATI-2173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与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等链终止核苷类药物具有交叉耐药性,对细胞无毒害性,具有良好的口服利用度和肝脏靶向性。Ⅰ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ATI-2173单独给药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耐药性及抗病毒活性。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示,ATI-2173与富马酸替诺福韦酯联合治疗HBC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抗病毒活性,并且能有效延长治疗后的病毒抑制时间,这对HBV感染患者的长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TI-2173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等进行概述。
  • 白嘎力, 张姣, 文睿婷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11-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瑞西单抗是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可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生成素-2(Ang-2),通过双途径作用提高疗效并延长给药间隔,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法瑞西单抗于2022年1月28日在美国获批,随后在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获批上市。本文对法瑞西单抗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论著
  • 杨阳, 杨晨, 佀玲玲, 刘芳, 刘尚伟, 左玮, 范洪伟, 周宝桐, 张波, 葛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1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管理项目(ASP)实施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的效果。 方法 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ASP干预前)和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ASP干预后)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行TURBT的住院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30 d因泌尿系感染门急诊就诊率以及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及使用时间的合理率。 结果 共纳入患者708例,对照组264例,研究组444例。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分别为72.35%和9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合理率分别为65.53%和59.23%(P=0.096),住院期间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76%和0.23%(P=0.648),术后30 d内患者因泌尿系感染的门急诊就诊率分别为7.98%和7.23%(P=0.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实施ASP可提高TURBT患者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且不增加术后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生。
  • 顾媛媛, 仲昭辉, 马丽娜, 何婷, 赵薇, 郭媛媛, 曹俊岭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20-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的药学干预对瓜蒌皮注射液合理应用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6月20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干预前)和2022年1月1日至5月31日(干预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瓜蒌皮注射液的病历资料。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经专家组讨论后制定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利用加权TOPSIS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针对得分较低的指标进行药学干预,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结果 药学干预前后评价为合理(Ci≥0.8,36.0%比75.7%,χ=169.466,P<0.05)、基本合理(0.6≤Ci<0.8,34.4%比19.0%,χ=28.251,P<0.05)及不合理(Ci<0.6,29.6%比5.3%,χ=78.994,P<0.05)病历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药学干预后,溶媒选择评分由干预前的(6.4±4.2)分提升至(9.9±1.4)分,用药疗程评分由干预前的(7.1±3.3)分提升至(9.1±1.4)分,是否单独使用评分由干预前的(7.6±4.3)分提升至(10.0±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加权TOPSIS的药学干预可促进瓜蒌皮注射液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刘琛, 白向荣, 褚燕琦, 程红勤, 闫素英, 张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25-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人血白蛋白处方管理项目的实施效果。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人血白蛋白使用数据,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评估人血白蛋白处方管理项目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效果。 结果 开展人血白蛋白处方管理项目后,人血白蛋白的用量有所下降。将人均人血白蛋白使用量(g)定义为因变量,模拟中断线性回归模型方程为Y=8.24+0.01X1-0.060X2-0.039X3+ε。干预前,人均人血白蛋白使用量斜率为0.01,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干预后,人均人血白蛋白使用量下降0.06 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人均人血白蛋白使用量斜率为-0.029,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 结论 通过开展人血白蛋白处方管理项目,人均人血白蛋白使用量整体下降,变化趋势由上升转为下降,需进行长期干预和观察进一步评估干预的效果。
  • 李若涵, 唐彦, 王睿韬, 郝继晖, 何雨芳, 王燕宁, 靳丽娜, 闫雪莲, 张波, 都丽萍, 梅丹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29-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医联体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药物治疗管理(MTM)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医联体辖区内符合条件的62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队列研究的方式,由医联体药师开展标准化MTM,比较患者基线与3、6和12个月后的就诊取药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指标。 结果 经过12个月的标准化MTM后,三级医院取药率由管理前的40.7%降低至管理后的25.3%,社区取药率由管理前的11.1%升高至管理后的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6和12个月后,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管理前相比均显著降低,管理6个月和12月后的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达标率与管理前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教育后患者的认知平均分为(4.52±0.66)分,患者对药师的服务满意度平均分为(4.94±0.23)分。 结论 医联体内药师通过开展标准化MTM后,可有效引导患者下沉社区,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分级协作机制,同时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 崔鑫, 李薇, 魏戌, 陈明, 孙春全, 石丰豪, 谢雁鸣, 韩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3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经济性,以期为卫生医疗用药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Treeage Pro软件对强骨胶囊(QC组)与骨松宝颗粒(GG组)治疗POP的成本-效果分析进行比较,成本参数源于米内网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同时根据一项临床研究得出的骨痛改善率评价2种治疗方案短期内的经济性,模型模拟的干预时间为3个月。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对本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进行验证。 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QC组的总成本低于GG组,同时所获得的健康收益高于GG组,临床效果更好。与GG组相比,QC组在POP患者的骨痛改善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是绝对优势方案。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GG组的治疗成本和POP骨痛改善率对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概率敏感性分析中具有更高经济性概率的干预方案同基础分析结果一致。 结论 与骨松宝颗粒比较,POP患者选用强骨胶囊治疗在骨痛改善方面更具有经济性,且为绝对优势方案。
  • 孙娟, 向进平, 周泽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40-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血清circ_CPA4水平与进展期胃癌(AG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一线化疗的无法行切除术的AGC患者病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清circ_CPA4水平。根据治疗疗效,将AGC患者分为临床获益组和非临床获益组,并随访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 结果 共纳入AGC患者86例,其中50例(58.14%)患者纳入临床获益组,36例(41.86%)患者纳入非临床获益组。根据AGC患者血清circ_CPA4水平中位值(1.81),将血清circ_CPA4水平≤1.81的患者纳入低水平组(n=43),>1.81的患者纳入高水平组(n=43)。高水平组患者临床获益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34.00% 比 66.00%,P<0.05),中位OS更短[10.1(2.2~35.1)个月 比 24.7(2.4~46.1)个月,P<0.05)。血清circ_CPA4水平用于预测AGC患者一线化疗临床获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90%和8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侵犯、糖类抗原199>37 U/mL和circ_CPA4水平>1.81为AG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AGC患者血清circ_CPA4水平升高预示一线化疗反应较差,且OS更短。
  • 孙慧, 杨冬梅, 钱海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47-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及预后中开展药物治疗管理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肺病科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学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研究组予以常规管理和药师主导的药物治疗管理,并在出院时评估患者满意度。分别在危险窗(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从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急性加重再入院情况]、人文(用药依从性、吸入剂使用技术与疾病认知度、满意度)和药物相关问题(DRPs)解决数量3个层面对比两种管理模式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60例AECOPD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AT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人文结局和解决DRPs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满意度相近(P>0.05)。 结论 在老年AECOPD患者中开展药物治疗管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
  • 刘清扬, 后子靖, 王少红, 牛子冉, 刘鑫, 张波, 左玮, 唐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52-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性观察地舒单抗治疗儿童成骨不全症(O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地舒单抗作为OI的一种新替代治疗提供参考和证据支持。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首次接受地舒单抗治疗且年龄≤12岁的OI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与治疗前的生长发育情况、骨代谢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骨密度(BMD)变化,以及地舒单抗相关的ADR情况。 结果 共纳入27例患儿,中位年龄为8岁,1例在治疗6个月随访时未进行相关检查,地舒单抗用法为30 mg或60 mg,每5.5~6.0个月1次,皮下注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患儿的身高增加,血Ca水平及L2~4、股骨颈和全髋BMD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患儿的身高和体质量显著增加,L2~4、股骨颈、大粗隆和全髋BMD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儿报告治疗期间曾发生可能与地舒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8例出现关节和肌肉疼痛,5例血Ca升高。 结论 儿童OI患者接受地舒单抗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腰椎和股骨近端BMD提高,血Ca升高、关节和肌肉疼痛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临床可在密切监测血Ca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谨慎用于儿童OI患者。
  • 陈可馨, 马凤婷, 林辉, 唐小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58-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持续输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1日至2022年4月15日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法和分配隐藏的原则将纳入产妇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给予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 μg/mL,B组给予0.100%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 μg/mL,C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 μg/mL,镇痛泵背景剂量为6 mL/h,锁定时间为1 min。比较3组产妇鼓膜温度、产程时间、镇痛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romage评分及致热因子水平;比较3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胎心率、Apgar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共纳入150例产妇,A组、B组和C组各50例。与镇痛前比较,A组、B组及C组产妇镇痛后4 h鼓膜温度均显著升高(P<0.05),镇痛后5 h鼓膜温度也较镇痛前均显著升高(P<0.05),镇痛后4 h B组和C组产妇鼓膜温度显著高于A组(P<0.05);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和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A组、B组和C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IL-1βIL-6及TNF-α水平比镇痛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在胎儿娩出时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A组、B组和C组产妇VAS评分比镇痛前均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在镇痛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镇痛后10 min、30 min、1 h、2 h、宫口全开时及胎儿娩出时Bromage评分显著降低(P<0.05)。3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胎心率、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NBNA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持续输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均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持续输注0.07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 μg/mL可有效降低产妇鼓膜温度和血清致热因子水平,且不增加产妇的运动神经阻滞,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
  • 沈壹华, 王燕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64-6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序贯与混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和布比卡因混合麻醉,观察组给予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序贯麻醉。比较两组孕妇基本体征、麻醉效果、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 共纳入148例孕妇,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5.95% 比 90.54%,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5.28±0.64)min 比 (6.75±0.71)min,(214.38±4.19)min 比 (223.56±5.03)min,(7.15±0.94)min 比 (8.57±1.39)min,(150.07±4.11)min 比 (157.12±5.88)min;P<0.05],观察组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5.05±1.24)min 比 (3.52±0.83)min,P<0.05]。观察组麻醉前(T0)、麻醉后1 h(T3)和麻醉后2 h(T4)时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T1)和麻醉后30 min(T2)时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前、麻醉后1 h和48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12和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序贯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镇痛持续时间更长,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少。
  • 胡庭刚, 谢叶青, 钟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69-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奥氮平组和帕利哌酮组。两组患者均由专业的咨询师进行森田疗法相关的心理治疗,奥氮平组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帕利哌酮组给予度洛西汀联合帕利哌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和8周测试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共纳入106例患者,奥氮平组和帕利哌酮组各53例。治疗后,帕利哌酮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2%,显著高于奥氮平组患者的6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4,P=0.01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和8周时,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帕利哌酮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的HAMD评分、HAMA评分和SCL-90评分均低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帕利哌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19%,显著低于奥氮平组患者的5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30)。 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帕利哌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相比于度洛西汀联合奥氮平疗效更好,抑郁症状控制更加迅速,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基层用药
  • 国警月, 王益品, 武明芬, 马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74-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和心房颤动等多种慢性疾病的社区签约老年患者,规律服用药物治疗,在社区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异常升高,经全科医师和药师多次全面排查,确定为服用利伐沙班引起的肾脏相关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以期为利伐沙班的临床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预警提供参考。
  • 药物与临床
  • 侯雨辰, 贾小强, 贝绍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78-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藏毛窦皮瓣转移术后感染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藏毛窦皮瓣转移术后感染后利用VSD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进行冲洗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因感染引发的并发症类型,以及治疗后21 d的24 h疼痛评分、愈合时间、二次并发症发生和复发率,评价其治疗效果。 结果 共收集19例患者,采用Limberg、Karydakis和BascomⅡ 3种手术方法治疗,随访6~96个月,平均(19.5±8.2)个月;Limberg手术患者的疼痛反应较其他2种手术重,1例Limberg手术患者因非吸收线线结异物而导致感染复发,Karydakis和BascomⅡ手术患者均正常愈合,未出现复发。 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VSD治疗藏毛窦皮瓣转移术后感染切实有效。
  • 案例研究
  • 董淑杰, 史艳净, 赵荣生, 陈宝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82-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87岁男性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入院,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巴瑞替尼治疗。用药4 d后患者突然无尿,肌酐上升,临床药师考虑为巴瑞替尼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停用巴瑞替尼并给予补液和利尿治疗,停用7 d后,患者肌酐及尿量恢复至正常范围,后患者未再重启巴瑞替尼治疗。临床药师应参与到临床用药全过程,严密监测,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给予正确的处理方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李梦娇, 梁平, 单彬, 侯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85-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由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性心肌炎合并肌炎及肝损伤等多器官损伤的案例。患者经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出现ICIs相关性多器官损伤,由临床药师参与对其症状与药物关联性进行分析,及时给予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后未再重启免疫治疗。通过此案例,以期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ICIs相关性心肌炎合并肌炎及肝损伤不良反应的鉴别和治疗提供思路。
  • 李茁, 宗媛, 张鸿, 史晓娟, 张鹏, 曹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4): 89-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4.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既往因慢性间质性肾炎长期口服甲泼尼龙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非HIV感染的重症肺炎患者,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到耶氏肺孢子菌及结核杆菌。由于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且其他二线治疗药物短期内无法获得,故选择单用卡泊芬净50 mg静脉滴注治疗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4 d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CT及X线片检查均显示病情得到改善,提示单用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PJP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