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3年, 第2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9-23
  

  • 全选
    |
    精神疾病药物治疗
  • 陆铖, 马瑞, 高华, 贾乐川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以思维、行为、情感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病情迁延、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病情,改善临床症状。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更为严重的一种精神分裂症,其发生率占精神分裂症的20%~30%。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率和致残率更高,预后更差且治疗难度也大,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因此,积极探讨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复发频率、控制临床症状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潘飞, 贾菲, 李思瑶, 李洋, 郑楠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6-1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50年代以来,抗精神病药不断发展,其剂型也在不断改良。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的不同剂型,包括口服剂型(普通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崩片、口溶膜剂、舌下片、口服缓控释制剂)、注射剂型(普通针剂、长效针剂),以及一些新剂型(经鼻吸入剂、数字化药物、透皮贴剂),通过介绍不同药物剂型的作用特点、剂型优势和适用范围等,为临床治疗中药物剂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高春璐, 海鑫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11-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非器质性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相比口服制剂,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治疗药物监测作为精神药物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指导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从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药动学、治疗参考浓度范围、治疗药物监测相关参数以及实施策略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的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参考。
  • 综述
  • 杨军, 邓强, 李军杰, 杜健强, 张丽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17-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耐药性结核病一直是传染病研究中的重难点之一,其在全球蔓延已严重威胁公共卫生,成为WHO消灭结核病策略的一大阻碍。新型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成为耐药性结核病患者的希望,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结核病复发率和死亡率,与传统抗结核药物相比具有降低耐药性的优势,但在我国临床使用时间相对较晚,其耐药相关基因研究较少,临床使用经验有限。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结核分枝杆菌贝达喹啉耐药相关基因(rv0678、atpE、pepQ、rv1979c)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新药述评
  • 赵贞贞, 王凌霄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21-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resmetirom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肝脏靶向、选择性甲状腺激素受体β激动剂,其在NASH治疗领域为首个达到Ⅲ期临床试验主要终点的药物,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第1个FDA批准用于治疗NASH的药物。本文对resmetirom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进行综述。
  • 李冬莲, 邵千航, 封宇飞, 宫建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25-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替西木单抗是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一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全人源化IgG2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帮助肿瘤逃避免疫检查的信号通路。本品与PD-L1单克隆抗体度伐利尤单抗联合,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成人患者。本文就替西木单抗药理作用及机制、药动学和临床疗效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论著
  • 赵飞, 赵紫楠, 朱柏霖, 张天齐, 陈頔, 朱愿超, 梁良, 赵明, 纪立伟, 李可欣, 张亚同, 金鹏飞, 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30-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23年WHO发布的2023版《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示范清单》(简称《示范清单》)与2021版相比的变化情况,为我国基本药物政策与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将2023版与2021版《示范清单》进行对比,总结剔除和新增药品特点。 结果 2023版《示范清单》共列出502种药品,较2021版的479种剔除4种、新增27种、明确细化1种药品。新增的27种药品中,抗感染类药物5种、固定剂量复方制剂5种。新增治疗酒精使用障碍的药物阿坎酸钙、纳曲酮和特定营养成分的食品作为新的一类药品;剔除了达沙布韦、奥必他韦+帕利他韦+利托那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氯丙嗪;抗结核药物对氨基水杨酸在2023版《示范清单》中明确指出为对氨基水杨酸钠。 结论 抗感染类药物、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仍然是《示范清单》新增药品的重点和趋势。2023版《示范清单》适应当前全球人类健康现状对药品分类进行调整与补充,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和国家药品管理提供了有益指导。
  • 安鹏姣, 刘鑫,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36-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安全性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以期为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HO COVID-19 Research Database,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16日。统计关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相关ADR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并进行归纳分析,同时围绕ADR机制、处理措施等问题及所提示的特殊人群、相互作用等临床关注点进行综述和讨论。 结果 共检索844篇文献,最终纳入12篇病例报告,涉及12例患者,年龄最小5岁,中位年龄43岁。报告最多的ADR为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肾损伤(8例),相互作用药物均为他克莫司,其余ADR分别为皮疹(1例)、疾病反弹(1例)、肾功能异常(1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经Naranjo量表进行因果关系判定,除疾病反弹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判定为“可能”外,其他ADR均为“很可能”或“肯定”。除病例报告外,其他类型研究对疾病反弹、儿童、肾损伤、肝损伤、免疫抑制和妊娠期妇女等特殊群体用药提供了部分证据。除可疑的疾病反弹风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在真实世界的常见ADR与临床试验基本一致。 结论 不应因担心疾病反弹风险而拒绝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应用于COVID-19高危人群。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与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报道较多,但通过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风险可控。针对12岁以下儿童和严重肝损伤患者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证据不充分。部分研究对药品说明书中禁止的重度肾损伤患者的剂量做出推荐,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短期结局似乎较安全。
  • 苏甦, 庞淇丹, 闫素英, 褚燕琦, 张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44-5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老年多重用药的研究发展历程,为我国老年多重用药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老年多重用药文献,采用CiteSpace 6.1.3与VOSviewer软件对作者、国家、机构和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并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5112篇,老年多重用药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高产作者为Hilmer Sarah,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机构为Univ Sydney(悉尼大学)。文献共被引包括6个知识群组,分别为老年多重用药不良反应与健康质量、老年多重用药评价工具、用药数量与不良结局、处方精简、导致老年多重用药的因素和精神分裂症多重用药研究。2014年前,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较高的讨论热度;2016年后,不适宜处方进入学者视野;2018年后,处方精简则作为新概念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 结论 在老年多重用药领域,虽然已有作为知识基础的群组承担底层发展构架,但前沿领域分支较少。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展示了老年多重用药的知识结构与演变,并通过可视化分析揭示新的发展方向。
  • 张翼, 韩嘉伦, 于晓佳, 李博宇, 陈罡, 郑芸颖, 安卓玲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51-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通过回顾性、单臂、队列研究,分析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患者的哮喘控制评分(ACT)、血清IgE水平、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及百分比、肺功能指标、合并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共纳入152例患者,分别有152例和113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了随诊。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ACT评分均有明显升高,治疗12个月时的ACT评分相比于治疗6个月时有显著升高(P<0.01);治疗6个月时的FeNO、EOS百分比及EOS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12个月时未见显著变化;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P<0.01);持续治疗12个月时,哮喘患者合并用药剂量及使用率显著下降(P<0.01)。奥马珠单抗治疗过程中51例(33.6%)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微。 结论 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持续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至12个月,能够持续改善哮喘情况,减少合并用药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 张军娣, 王双双, 戎成婷, 惠磊, 吴新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56-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并通过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合肥京东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说明书为框架,结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及相关的诊疗指南制订DUE标准,并以加权TOPSIS对病历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结果 对适应证、用量用法、给药前药物调配及注意事项、联合用药、输液器、禁忌证、过敏反应处理、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疗效评价和体力状况评估10项评价对象进行属性层次模型(AHM)分析,结果均符合一致性检验,其权重分别为18.023%、15.698%、11.628%、11.047%、1.163%、2.326%、10.465%、15.116%、13.953%和0.581%;共纳入220份病历,各项评分总和由大到小依次为体力状况评估、输液器、禁忌证、过敏反应处理、联合用药、给药前药物调配及注意事项、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用量用法和适应证;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适应证和用量用法;其中Ci最高为1.000,最低为0.396,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用药合理142例(64.55%),基本合理60例(27.27%),不合理18例(8.18%)。 结论 通过加权TOPSIS对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合理性加以评估,获得的评价结果可以反映临床总体用药的合理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 尹岳松, 吴玉佩, 王倩, 王东苗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6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筛选出根据诺氏评估量表判定为“很可能”或“肯定”发生CIP的患者,分析CIP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共960例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有17例(1.77%)患者发生CIP,男女比例为14∶3,平均年龄为(64±11)岁,原患疾病以肺癌居多(13例,76.47%)。初次用药至发病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其中1例患者CIP发生在末次治疗6个月后。CIP临床表现主要为气短、咳嗽、咳痰和发热等,影像学检查多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和磨玻璃影等。诊断为CIP后,16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15例好转,1例死亡,1例CIP好转后复发。 结论 CIP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用药监测,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特征,鉴别其可能导致的CIP,同时需警惕停药数月后的迟发性CIP。
  • 段文琪, 陈明辉, 宋钦, 刘博, 李永林, 曹国颖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67-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性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资讯、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31日,收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全部为回顾性研究,涉及患者16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禁食(OR=7.12,95%CI:4.59~11.06,P<0.000 01)、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OR=1.04,95%CI:1.02~1.06,P=0.0002)、血肌酐水平重度升高(OR=4.15,95%CI:2.70~6.38,P<0.000 01)、肝功能异常(OR=7.05,95%CI:3.83~12.98,P<0.000 01)、用药疗程>9 d(OR=3.44,95%CI:2.16~5.48,P<0.000 01)及用药剂量≥9 g/d(OR=3.26,95%CI:1.94~5.46,P<0.000 01)、早产(OR=9.70,95%CI:3.59~26.19,P<0.000 01)和营养不良(OR=4.21,95%CI:1.83~9.67,P=0.0007)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各项研究漏斗图均基本对称,Begg′s检验结果显示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 结论 影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禁食、肝肾功能异常、用药疗程和剂量过大、早产及营养不良。对于合并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张源, 谢菡, 魏璟璇, 马旭东, 盛梦迪, 葛卫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75-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艾瑞昔布治疗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及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收集艾瑞昔布治疗关节炎的RCTs。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涉及2154例患者和4种关节炎。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骨关节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MD=-1.41,95%CI(-1.73,-1.09),P<0.000 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6,95%CI(0.49,0.88),P=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MD=9.68,95%CI(4.19,15.18),P=0.0006]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脊柱关节炎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MD=0.28,95%CI(0.07,0.50),P=0.01]和红细胞沉降率[MD=2.10,95%CI(1.05,3.15),P<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巴斯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C反应蛋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亚组分析显示,艾瑞昔布400 mg/d的临床疗效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艾瑞昔布治疗可以改善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炎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案例研究
  • 孙莎莎, 张凡, 朱曼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84-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例55岁患者,因咳嗽3个月,间断发热2个月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肺隐球菌感染、肝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动态调整人胰岛素降糖治疗。对患者多次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低于有效浓度范围及其CYP2C19基因检测,临床药师进行个体化药学监护,治疗期间患者病情转归良好出院。
  • 邹娟, 谌甜甜, 魏安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例肿瘤患者在应用替雷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第2个周期时,出现不适症状和明显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升高现象(最高分别为495.0和238.5 ng/L)。经临床药师与医师评估,考虑2例患者为替雷利珠单抗所致的免疫性心肌炎,后立即停止免疫治疗,对症给予激素或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临床应用替雷利珠单抗类免疫治疗药物时,应高度关注心脏相关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常规开展药学监护,一旦发生,应协助医师进行原因分析并调整治疗方案,减轻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 张卫, 蒋志涛, 李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 21(9):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3.09.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无用药指征的女性患者为减重予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后发生结石性胆囊炎。停用司美格鲁肽并予以对症治疗后,患者急性胆囊炎症状得到缓解,但胆石症仍存在。目前使用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在我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此案例警示患者需慎重超说明书使用司美格鲁肽,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药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目的,做好用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