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2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20
  

  • 全选
    |
    指南 共识 临床路径
  • 赵玲娟, 刘岩, 文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简称新指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进行了全面更新,旨在优化患者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新指南在秉承个体化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诸多创新举措。其中,新型溶栓药物替奈普酶的纳入及治疗时间窗的扩展,为血管再通治疗带来了新突破。同时,新指南还涵盖了生命支持与基础管理、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急性期并发症处理等多个关键方面。具体而言,在生命支持与基础管理部分,新指南强调了呼吸、心脏、体温、血压和血糖的个体化管理策略;在血管再通治疗方面,不仅引入了替奈普酶,还详细阐述了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新策略,进一步扩展了治疗的可能性;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部分,则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并突出了个体化评估的重要性;在康复治疗方面,新指南强调了早期康复对于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而对于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新指南也给出了针对脑水肿、癫痫、肺炎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常见并发症的具体建议。与国内外既往指南相比,新指南既保持了一致性,又展现出了中国特色和创新精神。通过遵循新指南的建议,临床医生能够更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本文对新指南治疗策略进行解析。

  • 布橦, 王琦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7-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DILI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证据。202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更新并发布了《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新版指南基于最新证据,对DILI的定义、临床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预后及随访等重要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指南,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 果伟, 张玲, 王刚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13-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简称《共识》)为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TDM)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确立了行业标准。本文探讨了该共识与国外指南部分药物治疗参考浓度范围的差异。核心专家重点关注谷浓度采样和超实验室警戒浓度时的临床决策问题。此外,还就超适应证用药是否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以及TDM的药物经济学优势等问题进行了解读。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自动化结果解释系统、深入基础研究和开展高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通过这些讨论,旨在进一步规范TDM的实施,并为精神科TDM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思路。

  • 综述
  • 陈玉菲, 钟逸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19-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其降糖机制有别于传统降糖药,现被广泛应用于2 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完善,很多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用于T2DM的治疗。目前已有10种GLP-1RA在我国上市,这类药物由于自身结构与天然GLP-1同源性的差异,导致不同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GLP-1RA类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临床应用,包括国内外适应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做一总结。

  • 郭思瑞, 王晶, 王月, 徐文峰, 金鹏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26-3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阿法骨化醇作为维生素D3的活性代谢产物,临床主要用于骨质疏松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引发的各类症状,具有起效快、应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等特性,随着阿法骨化醇研究的深入,多种剂型得以开发,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因此,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UpToDat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着重从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研究和安全性评估进行论述,旨在为研究阿法骨化醇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提供可靠参考。

  • 新药述评
  • 张闪闪, 赵紫楠, 徐文峰, 赵飞, 张天齐, 金鹏飞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3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阿伐可泮是首个高选择性补体5a受体抑制剂,2024年10月29日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严重、活动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或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在含糖皮质激素的标准治疗中的辅助治疗,尚不能抵消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研究表明,阿伐可泮的有效性、安全性良好,可以联合现有方案用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评价等信息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黄帆, 门芳, 方翼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37-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的皮肤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黑色素细胞丢失和皮肤出现白斑,导致患者产生多种心理疾病。芦可替尼乳膏是一种Janus激酶(JAK) 1/2抑制剂,于2022年7月和2023年4月先后获得FDA和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非节段性白癜风的局部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芦可替尼乳膏对白癜风的疗效明确、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文对芦可替尼乳膏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进行综述,旨在为白癜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论著
  • 高萍, 郭武栋, 赵玉婷, 沈承武, 高田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41-4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山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初步建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的框架和指标池。应用德尔菲法向来自政府、高校、医疗机构的31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领域专家进行咨询,根据指标筛选标准及专家反馈意见确定各指标内容。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适用于山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的指标体系。 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包含主题重要性与迫切性、研究的可行性与可评估性及申报材料的科学规范性3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大于9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3;专家意见采用肯德尔协调性检验,结果显示专家意见存在一致性。 结论 应用德尔菲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山东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及科学性,可以为各地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申报评审提供参考依据。

  • 裴雨晴, 张莹, 冉丽, 马卓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47-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上市后特立妥单抗及埃纳妥单抗安全性数据,对比分析两种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RES)数据库2014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以特立妥单抗及埃纳妥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进行不良反应信号分析。 结果 分别收集以特立妥单抗和埃纳妥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1615份和311份。检测到特立妥单抗、埃纳妥单抗相关不良反应阳性信号分别为150个及43个,二者累及的系统器官分类中信号较强且报告例数最多的均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两种药物信号强度较高且报告例数较多的不良反应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不良反应在埃纳妥单抗中信号更强。特立妥单抗说明书中未报道的不良反应信号为肿瘤溶解综合征。 结论 靶向BCMA和CD3的两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整体安全性较好,但需警惕严重及潜在新的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感染及肿瘤溶解综合征。

  • 刘清扬, 王少红, 左玮, 刘鑫, 唐彦, 张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52-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孤儿药在FDA/EMA与我国药品说明书获批适应证和儿童用药差异,为国内罕见病的药物治疗、临床试验开展和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等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上市,并在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获得批准文号的孤儿药,比较国内外获批适应证和儿童用药的差异,并梳理国外获批而我国未获批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ATC)分类。 结果 截至2023年12月,在FDA和EMA上市的孤儿药分别有319种和123种在我国获得批准文号,其中分别有134种和69种可用于我国第一、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治疗。FDA和EMA上市的的孤儿药分别有117种和38种在我国未获批适应证,其中分别有47种和13种涉及第一、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治疗;另外,分别各有22种在我国未获批儿童用药,其中分别有12种和14种涉及《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治疗;相较FDA和EMA,在我国用于《罕见病目录》外疾病的药物未获批适应证的比例更高,用于《罕见病目录》内疾病的药物未获批儿童用药的比例也高,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是FDA或EMA上市的孤儿药在国内获得批准文号比例最高的药物分类,也是国内未获批适应证或儿童用药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分类。 结论 相较FDA和EMA,我国罕见病药物在获批适应证和儿童用药方面存在一定滞后。《罕见病目录》的发布对于我国罕见病药物适应证获批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关注。

  • 陈红玉, 姚晖, 屈海涛, 李静静, 朱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59-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阻滞联合风湿祛痛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联合组42例,给予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治疗,每周2次,3周为一个疗程,同时联合风湿祛痛胶囊口服3周;常规组42例,仅给予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阻滞治疗,方案同联合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腰部疼痛和下肢疼痛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衡量功能障碍的程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末记录患者腰部及下肢VAS评分及ODI评分,并观察疗效。 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腰部及下肢VAS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时,联合组腰部及下肢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2.04±1.06)分 比 (2.81±1.81)分;(2.71±1.29)分 比 (3.28±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ODI评分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第3个月末,两组腰部及下肢VAS评分、ODI评分在较治疗结束时均有所增加,但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与风湿祛痛胶囊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障碍,同时降低症状的复发。

  • 李晓曦, 庄伟, 冯英楠, 邢晓璇, 王之舟, 王可, 董宪喆, 张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6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神经系统用药的配备及短缺情况,为完善神经系统用药供应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方法 提取全国医药信息网1036家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神经系统用药配备的品种数、短缺药上报频次及类别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年间全国1036家公立医疗机构神经系统用药配备的品种数达258~265种,占所有配备药品品种数的11.3%~11.5%,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重合配备率均>90%。其中基本药物配备的平均品种数为58.2种,占基本药物总量的22.3%;国家医保药品配备的平均品种数为167.4种,占神经系统用药的64.1%。5年来平均每年上报药品短缺6419次,占短缺药上报总次数的12.1%。2018年后总上报次数呈降低趋势,2021年较2018年降低37.7%。19个亚类均有短缺现象发生,短缺品种达255种,其中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及抗痴呆药五大神经系统用药共分别上报3318、3042、2365、1256和385次。 结论 2017—2021年期间,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的神经系统用药存在短缺问题,建议相关卫生主管部门建立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可替代目录及应急应对机制,进一步加强神经系统用药的供应保障。

  • 李少强, 孔旭东, 刘莹, 李朋梅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67-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信息化管理减少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的医保拒付情况,促进药品合规使用。 方法 以处方前置审核功能为依托,制订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结构化规则进行系统审查,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门诊处方医保审查相关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自定义医保审查规则后,规则累计条目逐年增加,系统审查不合理率增加。2022年系统审查不合理率最高,为0.49%,2024年较为平稳,为0.47%;月均拦截频次与金额并没有在规则制订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而呈上升趋势。截至2024年6月,月均拦截频次为1075次,月均拦截金额为49.49万元。 结论 信息化管理对促进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的合规使用有效且必要,医院可建立“三医联动”的方式提高审查的准确率。

  • 孙雪林, 谭雪莹, 金鹏飞, 张亚同, 邱建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7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类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方法 在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 (WoSCC) 数据库中,检索已发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2月27日。导入VOSviewer 和 CiteSpace 软件进行文献作者、国家、机构被引文献等数据的分析及可视化。 结果 共纳入532篇文献,包括3290位作者,1101家机构,63个国家/地区,文献共引用了来自3202种期刊合计15 021位作者的19 740篇文章。其中,美国的贡献最为卓越,Moslehi,JavidJ.是产出最多的作者。关键词分析显示,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免疫检查点抑制剂)、management(管理)、therapy(治疗)是高频关键词,目前研究聚焦于新型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管理和治疗。 结论 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发文数量逐渐增加,新型抗肿瘤药物诱发心血管事件/毒性的治疗、管理已成为潜在的热点。

  • 贾晓丽, 王宏彦, 刘瑞玲, 徐晓艳, 陈其玲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79-8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获取英克司兰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E)信号, 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OpenVigil 2.1数据平台分析工具,提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与克司兰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记录。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频次筛选英克司兰安全警戒信号, 并对风险信号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分类。 结果 共收集到2856例英克司兰相关ADE报告,其中女性占比较男性高(51.09%比37.18%),年龄主要集中在60~80岁(34.56%),以美国上报例数最多(2499例,87.50%)。涉及1004类ADE报道,筛选出136个有效信号,涉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包括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查等。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排名前3位的PT为注射部位痛、关节痛、肢体疼痛;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的PT为脂蛋白升高、脂蛋白(a)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发现多项说明书未提及信号,如:肌痛、肢体疼痛、腹泻、疲劳、呼吸困难等。对源自中国的20例报告进行分析,发现血糖升高、肝功异常报告频次较多。 结论 除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外,应关注英克司兰在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查、胃肠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中国人群还应关注肝功异常、血糖升高等相关不良反应。

  • 刘菁瑞, 胡霜, 李戈, 杨丽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84-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解郁安神类方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检索解郁安神类方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8月30日。 结果 共纳入10篇RCTs,涉及1019例病例。解郁安神类方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作为试验组,共511例;帕罗西汀治疗作为对照组,共5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郁安神类方剂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总有效率(93.15%)高于单用帕罗西汀(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7,95%CI:1.12~1.23,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使用解郁安神类方剂与帕罗西汀治疗的试验组可以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MD=-3.64,95%CI:-4.67~-2.6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MD=-4.42,95%CI:-5.74~-3.10)、中医证候积分(MD=-3.79,95%CI:-4.11~-3.4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5,95%CI:0.29~0.69)。 结论 联合应用解郁安神类方剂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相较于仅使用帕罗西汀,可以提高患者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案例研究
  • 黄秀琼, 李梦, 曹忠强, 彭佼, 王元祥, 李学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11):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儿童放线菌胸部脓肿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临床药师基于循证依据,根据患儿疾病特点,结合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等,将抗菌谱广、级别高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降阶梯为抗菌谱窄、疗效确切的青霉素,并对出院带药的选择和疗程进行评估,以及对出院后患儿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并调整用药方案,通过全过程药学监护,实现精准用药,保障患儿治疗效果。本例患儿的抗感染治疗及药学监护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