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2024年, 第2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20
  

  • 全选
    |
    指南 共识 临床路径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1-2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规范和优化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牵头,邀请了全国31家医疗机构的药学和医学专家共同制订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本共识紧密围绕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阐述,包括信息收集、适应证与禁忌证的评估、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药物选择与剂量调整、计划实施及后续跟踪随访等,以期为规范管理服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提供参考。

  • 综述
  • 刘彬, 孙雯娟, 杜小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24-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妥昔单抗最初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国内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随着中国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利妥昔单抗超适应证用法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完善,已推荐作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但国内临床试验的研究时间普遍较短,对于患者远期获益的探索尚不充分。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仅获得初步阳性结果的病种,有待开展长期、多中心的大规模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以验证先前结论的准确性。现结合国内外获批情况,对国内有关利妥昔单抗的主要超适应证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新药述评
  • 张美娟, 郑楠, 尹航, 李箫, 孙雪林, 董瑞华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30-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milvexian(研发代号:BMS-986177、JNJ-70033093)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活化凝血因子Ⅺa(FⅪa)抑制剂,拟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房颤动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milvexian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已公布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ilvexian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且出血风险低,有望成为第一个针对新靶点FⅪa的新一代口服抗血栓治疗药物。本文针对milvexian的基本信息、药理作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等进行概述,旨在为药物开发和将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孙雪林, 胡欣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3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复合磷酸盐颗粒(phosribbon复合颗粒)是由日本Zeria新药工业开发的一种口服复合磷酸盐制剂,用于治疗低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2012年12月25日经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综合机构批准于日本上市。2024年6月4日,中国首个用于治疗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患者的口服制剂——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颗粒获批上市,给该类患者提供了药物治疗的新选择。目前因缺少国产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颗粒的使用证据,本文就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复合磷酸盐颗粒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研发动态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论著
  • 徐结英, 刘贞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39-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安庆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SFTS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发病28 d累计病死率,计算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使用甲泼尼龙每日0.5~1.0 mg/kg,总剂量≤60 mg/d治疗的患者)60例,对照组63例。123例患者28 d累计病死14例(11.38%),观察组3例(5.00%),对照组11例(17.46%),观察组28 d累计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813,P=0.028)。治疗后7、14 d两组AST、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和病毒载量均逐渐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逐渐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无明显影响。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全部患者、>65岁、女性和较晚入院患者的病死率降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结论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28 d病死率,改善炎症表现,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高原, 陈进参, 袁宏兵, 陶海英, 李晶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44-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可预测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不达标的Nomogram模型并探讨干预措施。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六安市人民医院ICU采用丙戊酸钠防治癫痫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Nomogram预测模型,探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结果 67例患者共完成93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其中不达标的共45例次,占48.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管注入给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日均给药剂量为保护因素,以这4项独立影响因素为预测因子构建了ICU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不达标的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一致性指数达0.959,内部验证结果也显示模型预测值与观察值基本一致,表明Nomogram模型具有优秀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风险阈值在6.8%~94.0%区间时该预测模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经探讨最终形成1项改进胃管注入丙戊酸钠护理操作流程及医药护协作干预措施。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能够预测ICU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不达标风险的Nomogram模型,并据此形成针对性干预措施。

  • 赵慧玲, 李正迁, 刘慧丽, 陈明安, 白小强, 薛英英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50-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于下肢骨折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3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PCIA方案: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2 μg/kg+右美托咪定2.5 μg/kg +昂丹司琼8 mg,总容量100 mL;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2 μg/kg+昂丹司琼8 mg,总容量100 mL。记录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疼痛数字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共纳入患者80例,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第1、2、3天A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6、12、24小时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PCIA能够改善下肢骨折行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 王佳, 李志虎, 张莲兴, 韩霞, 侯文沛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54-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甘肃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按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纳武利尤单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共纳入患者10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降低,CD8+升高;观察组CD3+、CD4+、CD4+/CD8+(39.16%±3.82%、26.05%±3.23%、0.89±0.21)高于对照组(33.92%±3.84%、21.98%±3.16%、0.62±0.13),CD8+(29.24%±3.49%)低于对照(34.02%±3.13%)(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下降,观察组[(2.15±0.65)mmol/L、(7.37±1.08)mmol/L、(6.36±0.89)ng/L]比对照组[(3.01±0.83)mmol/L、(10.43±2.15) mmol/L、(9.87±1.56)ng/L]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客观缓解率(66.0%)、疾病控制率(79.2%)高于对照组(32.1%,49.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9%)低于对照组(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给予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段宝京, 方灵芝, 刘敬, 李晓明, 曹格溪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59-6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常用口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s)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评价体系,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其他属性5个维度对纳入的10个SGAs进行赋分与评价。 结果 药学特性最具优势的是利培酮片、帕利哌酮缓释片、盐酸鲁拉西酮片,有效性最具优势的是奥氮平片,安全性和其他属性最具优势的均为阿立哌唑片,经济性最佳的是氯氮平片;10个SGAs中总分最高的是阿立哌唑片74.8分,总分最低的是布南色林片58.5分,其中有7个药品总分在70分以上。 结论 SGAs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同优势,该评价结果为医疗机构药品遴选、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 王惠铎, 张文静, 杨宏昕, 郭浩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64-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维立西呱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及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学术机构网站,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8篇系统评价(SR)/meta分析、4篇药物经济学研究。有效性方面,与安慰剂相比,维立西呱能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复合事件率,改善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评分(P<0.05),但在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证据显示,维立西呱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临床疗效方面有非劣效性。安全性方面,维立西呱与安慰剂相比,轻微增加了患者的症状性低血压(RR=1.17,95%CI:0.98~1.39,P>0.05)、晕厥(RR=1.18,95%CI:0.90~1.55,P>0.05)发生风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学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维立西呱在美国有成本-效果优势;维立西呱未纳入我国医保目录前(2024年1月),在中国HFrEF患者中并不具有经济性。 结论 维立西呱治疗心力衰竭的安全性良好,但在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 吴玉佩, 尹岳松, 王泽普, 关丽叶, 张丽娜, 方灵芝, 薛苏娟, 邸海灵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70-7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品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致肝炎的风险。 方法 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1年1月至2023年9月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致肝炎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 结果 收集到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导致肝炎患者分别为1279、835、378、94、383例,共2969例,有可用数据的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574∶1092=1.44∶1)。5种药物与肝炎均有统计学相关性,致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排序为伊匹木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亚组分析中,女性发生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高于男性,65岁以下者发生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高于65岁及以上者,不同国家发生肝炎的风险信号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美国>中国>日本。 结论 5种ICIs均有导致肝炎发生的风险,以伊匹木单抗风险信号最强。临床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尤其是65岁以下的女性患者。

  • 万学龙, 黄昕昕, 刘麒彦, 殷军民, 花梅娟, 徐健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77-8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应用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等指标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肺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患儿9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及外周血CD8+、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IL-5、降钙素原(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0.36±0.11)分比(0.93±0.17)分、(0.41±0.12)分比(0.88±0.18)分、(21.26%±1.55%)比(26.44%±2.13%)、(42.21±4.03)mg/mL比(77.33±8.32)mg/mL、(5.67±1.03)ng/mL比(8.24±1.11)ng/mL、(0.42±0.08)ng/mL比(1.03±0.2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及外周血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4.52±0.58)L比(3.31±0.21)L、(2.89±0.61)L比(1.76±0.55)L、(59.88%±2.65%)比(43.09%±3.23%)、(50.87%±5.46%)比(44.56%±4.78%)、(2.39±3.52)比(1.21±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用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后,患儿血清SAA、IL-5、PCT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缓解,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明显改善。

  • 刘成云, 杜燕子, 田慧娟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8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其肿瘤标志物水平。 方法 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接受NACT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紫杉醇联合顺铂)和观察组(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患者7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9.2% 比 67.6%)较高(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5±1.1)个月,相较于对照组的(9.6±1.4)个月更长(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A125、AFP、SCC-Ag、CEA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28.0±4.9)U/mL比(44.4±4.5)U/mL、(5.3±0.9)ng/mL比(6.9±1.3)ng/mL、(2.8±0.6)ng/mL比(7.0±1.3)ng/mL、(6.5±1.2)ng/mL比(13.1±2.3)ng/mL;对照组(36.3±5.6)U/mL比(43.4±7.3)U/mL、(5.9±1.1)ng/mL比(7.2±1.3)ng/mL、(3.4±0.6)ng/mL比(7.1±1.3)ng/mL、(7.7±1.2)ng/mL比(13.4±2.3)ng/mL,(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A125、AFP、SCC-Ag、CE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NACT比较,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效果较好,可更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案例研究
  • 曾婧婕, 侯齐书, 唐锦心, 叶继锋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87-8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临床药师参与西罗莫司治疗新生儿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综合征的临床实践,临床药师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儿个体情况,制订西罗莫司目标浓度范围,基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西罗莫司给药方案,并实施严密的药学监护。出院后随访至4个月时,患儿病情控制良好,对西罗莫司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 李静, 刘晓倩, 刘群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 22(9): 90-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2-3384.2024.0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后第4天出现面部皮疹伴瘙痒,口唇部肿胀、麻木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检索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发现,奥马珠单抗致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超过0.2%,而致迟发型过敏反应相关报道较少。该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与奥马珠单抗的评价结果为很可能。